2年前的六月,前往英国大英博物馆参观的那天,有幸遇上难得的伦敦好天气。气候宜人,阳光煦和,从地铁站出来后,偶见行人道边开着不知名的粉紫花树,绒球般的花儿柔情地低垂含羞,滴翠的叶儿静悄悄托着晶莹剔透的颗颗露珠,感觉整个城市好像是神采奕奕,笑眯眯地喜迎着我这个远方客。
因为我们是自由行,没有跟随嘈杂的大队人马旅行团,只是按照路标指引,无意中却进了大英博物馆的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 “阿拉伯世界” 的标牌,出于我的好奇心,信步走了进去,不曾想让我如此惊讶着迷,有机会去了一个从未游历过的神秘古老阿拉伯世界,意外地惊叹其辉煌成就,真是令我大开眼界,流连忘返,差点误了去其它馆参观的日程。。。
首先看到一巨幅悠悠岁月瓷画,下面挂着古老阿拉伯地理位置图: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北界叙利亚沙漠,南滨印度洋,东临波斯湾,西濒红海,西北角以苏伊士地峡与非洲大陆相接。
阿拉伯文化最繁荣的时期大约是在公元8—12世纪。阿拉伯人怀着海纳百川的胸襟,在古希腊罗马文化和西方近代文化之间承前启后,又在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中充当媒介桥梁作用。他们在哲学、医学、数学、化学、天文历史、语言文学等诸多领域成就粲然,涌现了一大批卓越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也在广袤的古阿拉伯地域留下了辉煌的文明遗迹。
陶瓷工艺水平,超乎想象,尤其是色彩造型极具特色:
在金属器皿的打造上,其成就斐然,而每一件的造型和线条,就像流过阿拉伯地带的两河一样,蜿蜒潇洒,它们不拘一格的变幻奇特美感,使人印象极具深刻:
究其形成阿拉伯世界古老文明和昌盛,是首先得益于阿拉伯人对文化的重视和提倡。他们提出“人最美的装饰品是知识”的格言。经过阿拉伯人的倭马亚、阿拔斯、法特梅和西班牙后倭马亚诸王朝各时期的持续发展,阿拉伯文化趋于成熟,并达到了世界的前列。阿拉伯文化通过西班牙和西西里岛传入欧洲。大马士革、巴格达、开罗和西班牙的科尔多瓦被认为是世界著名的阿拉伯文化城市。
极其珍贵而又非常难得一见的阿拉伯数学家使用的古老黄铜计算器:
公元9~12世纪之间,阿拉伯有过一场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深远影响的“阿拉伯翻译运动”。据说,翻译的稿酬是以与译著重量相等的黄金来支付的,可见当时的阿拉伯人对知识的尊重和渴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德、托勒密、希波克拉底等大批希腊人、印度人和波斯人的哲学、科学和医学名著的译本经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欧洲人也是靠翻译这些阿拉伯文的译本才得以了解先人的思想,继而促进了他们的文艺复兴。可以说阿拉伯人对于西方古典文化的继承保存,加快欧洲走出神权黑暗统治步伐,促进欧洲的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是功不可没。而阿拉伯数学家引进印度的十进制和数字0,传入欧洲后这些数字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沿用至今。阿拉伯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至今也为人们所熟知。
极其精致华贵,实用与观赏有机合一的衡器:
古代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既坚守纯洁的理念,追求崇高的理想,同时又充满包容,体现出开放的胸怀。历史上,无论是怎样辉煌的文化和成就,也无论是何种民族与肤色,如果一旦失去开放和自由意识,不断地强化更新,慢慢就会失去既往的傲人吸引力和魅力,甚至变得封闭落后。。。古老的中华文明,似乎有比照阿拉伯古老世界的借鉴点。而当代的极端伊斯兰教派也与古代阿拉伯伊斯兰文明有极大区别。
古老传统的乐器?记不清了,这个古老文明世界里可以探究的东西实在太多,这一次难得的旅行经历,应该说是感受了古代四大文明世界相得益彰的美,是我无意中走进了未曾了解的全新古老世界,确实也得到了难能可贵的享受。。。
PS.阿拉伯居民大部分是游牧的贝杜因人,他们过着原始简陋的游牧生活,六世纪以来,为了争夺水等等资源,战争和掠夺成为男子门的英雄事业。现在伊拉克民族构成主要是阿拉伯人,而伊朗的是波斯人的后裔。公元637年,阿拉伯人战胜波斯人,两河流域并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阿拉伯帝国的首都从大马士革迁到底格里斯河河畔的巴格达,巴格达遂成为古代阿拉伯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