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岐:无怨无悔的多彩人生

兵学工商沧桑四业 柬中港法浪迹两洲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董家岐:无怨无悔的多彩人生 


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希望自己有一个非常美好的人生。董家岐先生19379月出生于上海浦东三林。孩童时期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动荡年代;解放后又经历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反和肃反、三反和五反、反右派、大跃进、四清和文化大革命等无数次的政治运动;最后迎来了国家改革开放的春天,并亲眼目睹了中华民族昂首阔步的伟大时代。他一生在事业上贡献良多,生活上曲折崎岖,当天命之年加入法国籍,成为法籍华人,但他的心永远眷恋着故国。回顾经历的往事,他不因政治运动的冲击而产生怨恨,也不因坎坷命运的变迁而心存懊悔,他宽宏大度,光明磊落,拥有一部无怨无悔的多彩人生。

 

资深的药物学家

 

董家岐先生自幼就读三林小学,后入杨思中学,1955年毕业于轻工业部上海制药工业学校化学药物制造专业(该校后来并入沈阳药学院,今为沈阳药科大学);1958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前身哈尔滨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当年8月到北京化学工业部报到,继后分配到青海省化学工业局工作。从195810月至195910月一年间,先后两次在北京《化学工业部全国化工设计干部训练班》和《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全国科技情报干部训练班》学习,结业后到青海省化工设计研究所工作,后来调青海省化学工业学校任教。

196210月,他由组织集体调动工作到天津,从此开始,长期从事药物开发研究。历任天津医药工业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药学会第十八届理事会理事、中国药学会药物化学分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并担任《中国药学杂志》、《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药学进展》、《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新药杂志》等多种学术刊物的编委与多家制药企业、医药研究所的技术顾问。

董家岐原为化学制药工程师、教授,是一位资深药物学家。他一生参与实验室研究和负责科研管理的课题有40余项,曾发表专业文章100多篇,出版专业书10部,为国家的医药事业作出了许多积极贡献。

 

卓著的学术成绩

 

在科研领域里,董家岐先生主要在心血管药物和计划生育药物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斐然。1976年他在上海出版了中国第一部40万字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专著。1977年应中国药科大学邀请,出席相关药物的鉴定会,并向全院师生作关于《心血管药物新进展》的学术报告,这在当时学术空气淡薄的情况下,无疑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从1982年起,应主编陈新谦教授之邀,参与《新编药物学》第11版的相关编写工作,直至1997年,他连续参与编写出版了第121314版《新编药物学》。该书是一部主要为临床医生使用的大型药物参考书,曾两度获1986年(第12版)和2000年(第14版)“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1996年(第13版)“第一届国家医药管理局优秀图书一等奖”,第14版还获得人民卫生出版社“首届最佳双效益图书一等奖”。此外,他还参与编写出版了《心血管药理学》(第1版)、《临床用药指南》(第12版)、《药名词汇》等专业书籍。

1969年起,他曾担任计划生育药物课题组长,负责甾体长效避孕药的研究工作,出席了1970年和1972年卫生部召开的全国避孕药科研工作会议。80年代初,他参与国内外医药工业水平调研工作,编写了相关计划生育药物部分的报告;同时负责制定了计划生育药物的开发研究规划,为该领域在此后10年间取得丰硕成果奠定了基础。期间,他多次在《全国甾体避孕药临床药理学习班》讲课,发表了许多有关计划生育药物的专业文章,对中国该类药物的临床科研和推广应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19867月起,他开始担任中国药学会药物化学分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协助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嵇汝运教授,组织和主持了多次大型的全国性学术活动。如1987年《全国前列腺素学术讨论会》、《全国药物化学进修班》、《全国甾体资源开发利用进修班》;1988年《全国心血管药物讨论会》、《第三次全国甾体药物学术年会》;1989年《全国多肽药物学术讨论会》等。与此同时,应邀到沈阳药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及其他相关医药科研单位讲学,主题涉及新药研究进展与药物化学的任务。有时还应邀出席部分省区(广东、广西、湖南、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药学会举办的学术活动,并作学术报告,为当地医药企业的产品开发和科研规划提供了许多有效的建议。在此任期内,他还负责为国家完成了一件最重要的大事,就是组织落实筹办《中国药物化学杂志》的创刊任务。198812月,他应容士宏教授之邀到沈阳药科大学讲学,期间与学校领导讨论商定,由该校负责创刊工作。随后,沈阳药科大学安排成立了杂志编辑室,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在1989年成功试刊、1990年正式出版发行《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为中国药物化学界开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交流园地,二十余年来,该期刊为中国的新药科研事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886月,由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召开、中国药科大学负责举办的《全国新药研究开发讨论会》,是一次较大规模关于中国新药研究与开发问题的软科学讨论会。与会者都是当时药学界的知名权威人士,大家积极为尽快实现中国新药研究由仿到创的转变而献计献策。他在会上发表的《制定有利于新药研究的政策》一文很有见地,受到各方重视,并被选载在中国药科大学的《药学进展》上,文章中的观点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长期科研工作和学术活动的实践,董家岐先生养成一种严密的思维方式,办事认真负责,讲究科学态度,具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由于他的勤奋努力,学术造诣达到相当水平,在19888月举行的沈阳药科大学第一次校友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第一届校友会常务理事;在19889月北京举行的中国药学会第十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第十八届理事会理事。截至1989年出国前,他曾获得许多学术奖励和荣誉,其中包括客座研究员、兼职教授、名誉所长、技术顾问等学术职务。在法国定居开始几年间,90年代在马利恩·道药物研究所,相继完成了《新编药物学(第14版)》和《临床用药指南(第2版)》的编写任务,继续与国内保持学术联系,并多次回国讲学和学术交流。退休后,随着年事增高,2004年起他淡出了专业领域的相关活动。

 

光彩的海外生活

 

董家岐先生1989年作为访问学者抵达法国,随后定居在法国东部名城斯特拉斯堡。1992年入籍法国,退休后他一直在古老而现代化的斯特拉斯堡颐养天年。2001年春,他负责筹组《法国阿尔萨斯华人联谊会》,并出任首届会长,继而担任名誉会长至今。他还应聘担任《法国天津协会》名誉会长、《法国东方华人协会》高级顾问。通过侨团工作的实践,在联络团结同胞乡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展中法关系与科技交流合作等方面,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因此,董家岐先生在当地广大华人华侨心目中,自然成为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他作为名誉会长,在团结各界人士和组织社团活动等各个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始终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他一生淡薄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因而朋友遍布海内外,并一直保持广泛的联系。尤其是在法国生活的20多年里,义务为年复一年来斯特拉斯堡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提供了许多无私的热忱帮助,如办理证件、寻找工作、租借房屋等各种各样的事情,还教导年轻人如何为人、如何选专业、做学问、写论文和科学研究等。直到现在,他还是有求必应,乐此不疲。因而,他与许多年轻人结下了忘年之交,成为良师益友,建立了非常难得的深情厚谊。

他生性平和,不发什么脾气,宽以待人,知足常乐,具有非常良好的心态,因而能愉快地度过每一天,收获到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健康。如今他已是古稀高龄,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他是真正领悟并做到了“忘掉年龄、忘掉名利、忘掉怨恨”和“健康第一、糊涂一点、潇洒一点”的处世养生铭言。 

他一贯好学上进,一生掌握了英、俄、法、日等多种外语,过去在学术领域里成绩卓著,退休后仍然不断进取,真的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花甲之年,他紧跟先进科技潮流,开始学会电脑拼音打字,如今每天上网看新闻、通讯联络和做其他各种有意义的事情。年轻时他喜爱文学,60年代初曾在报刊发表过一些诗文,后因专注于科研事业,无暇文学创作;如今退休后有了时间,开始重做文学新兵,从而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近10年间,在《巴黎中华文学》、《欧洲时报》、《欧洲联合周报》等报刊上,他发表了不少诗文和报道文章。最近2010年间,由中国驻法国大使孔泉先生题词《辛勤耕耘,硕果累累》、巴黎中华文学社主编出版的《珠玑文集》,收录了他的部分散文,这些都为他的人生增添了一缕新的光彩。 

过去在国内时,他踏足过中国除台湾、新疆、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区;在国外近20余年间,他游历了近30个欧美国家,领略了各国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历史传统文化。因此可以说,董家岐先生有着非同寻常与丰富的人生阅历。他对于自己漫长而多彩的人生,真的是无怨无悔。

夕阳无限好,谁说近黄昏?他坚信,一个人的生命,只要勤奋不懈,永远会像朝阳一样美丽,永放光芒!他在散文《寿宴之夜》中写道,“花甲古稀非古董,四海为家不老松;岐山遗迹周公庙,斯堡领骚华夏翁。”这正是资深药物学家董家岐先生光彩人生的真实写照!

陈湃 20109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