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 新北京 5 - 圆明园怀古

人生如梦, 经历过多少风风雨雨? 我愿意把自己经历过的酸甜苦辣, 与大家分享.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圆明园, 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1978 年春节过后, 我考到北京上大学. 那时候我已经当父亲了, 当时在班里是年纪最大的老大哥 - 如果没有那场残暴疯狂而又愚蠢的文化大革命, 我本应该在 1967 年就坐在大学教室里的了. 这里面故事一大堆, 必须要另写一个专门的系列文章才讲得清楚那段历史. 现在只能说, 从 66 年到 78 年, 经历了许多艰辛之后, 阔别了 12 年的学习生活又重新开始, 真是既熟悉又陌生, 既兴奋又紧张, 既穷困又富裕, 既从容又紧迫, 五味俱全, 终生难忘! 这段迟来的大学生活, 精彩纷呈, 可是, 如今回想起来, 我在大学里印象最深的一堂课, 既不是高等数学, 也不是普物普化, 更不是英语和政治, 而是第一堂体育课! 那天, 全系三个班的男女同学, 集合起来, 二话不说, 向右转, 跑步走! 体育老师带队, 从西大操场出发, 出了北校门, 越过附中, 好像跑了半个多小时, 终于到了目的地, 那, 就是圆明园, 当时园里仍然是乱石横陈, 杂草丛生, 人迹罕见, 一片萧瑟! 原来,今天的这堂课, 既是体育课, 也是爱国主义教育课. 在那个著名的大水法废墟前, 体育老师给我们简略介绍了圆明园的历史, 勉励大家学好知识, 练好身体,将来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 我们在那一片废墟里逗留了好一阵, 才又整队跑步回校. 而那一片残迹的形象, 从此便深深地刻在了脑海里. 读书期间, 我陪一位亲戚, 又去过一次圆明园, 以后就没有机会再去了, 可是在心里却一直惦记着这一片故园.

去年夏天, 因为急事回北京, 繁忙之中, 还是抽出一天时间, 再访圆明园. 六月的京城, 骄阳似火, 令人汗如雨下. 进了圆明园之后, 我的心情, 却是起伏跌宕. 从入口处买了门票, 进去后还得再买一趟车票, 乘一个小列车到达真正的园区. 一路所见, 有众多悠闲的游客, 有贩卖旅游纪念品的摊位, 有经过重新修建的大片湖面曲廊, 还有摇船在水面清理杂草的农民. 在这一片昇平的后面, 躺卧着那个触目惊心的圆明园遗址. 这一切, 与我在 1978 年初识的圆明园已经大不相同, 却又依然似曾相识. 抚今追昔, 百感交集.

1856 年 10 月, 英军炮轰广州, 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 年 8 月, 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 这两个在历史上一直互相仇杀不已的冤家对头, 却出于共同的罪恶利益, 联手侵略中国. 而那个颟顸落后而又骄蛮自大的清朝政府, 这次并没有吸取 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教训, 仍然是先虚横, 后曲膝, 以致京城失陷, 百姓涂炭. 现今所说的 "火烧圆明园", 只是一个普遍的民众说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史实,不仅仅是火烧圆明园而已,那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 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和清绮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成千上万的百姓和官员被野蛮屠杀. 仅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大肆掠夺,另一个纵火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法国),一个英吉利 (英国)." 英法侵略军到达圆明园后, 把满园文物抢劫一空, 带不走的, 便尽行毁坏。然后, 为了报复,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伯爵詹姆斯 布鲁斯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并派遣戈登执行火烧圆明园命令,大火连烧三天三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中国数百年京城之精华, 毁于一旦.

思绪又回到了当前, 我漫步在柳荫之下的小溪旁. 眼前现出两座石桥, 一旧一新, 一残一整. 那残桥只剩一半拱底, 依然顽强地支撑着, 桥面已然无存, 脚下却还有一些乱石狼籍. 不远处有一座新桥, 如一弯新月, 披着柳丝, 横卧在水面. 两桥之间, 对比强烈. 走上前去, 在残桥乱石的尽头, 斜倚着一方新勒的石碑, 上书: "残桥 - 圆明园盛时, 园内有近 200 座桥梁. 此桥为昔日敷春堂西宫门外的一座跨溪石拱桥, 如今只残存多半个单孔石拱. 它是圆明园被毁后唯一保存至今的老石桥." 呜乎, 我欲为之一哭! 200 座桥啊, 与之配套的会有多少景观, 那些景观中曾经发生过多少故事, 那些幽雅的楼台里又曾珍藏过多少中华瑰宝, 这一切竟致荡然无存, 灰飞烟灭. 而且, 这还仅止是一个圆明园, 另外那三山四园呢? 想到这里, 愈加感觉到, 这场浩劫的深重, 简直令人无法想象!

不知不觉中, 又来到了著名的大水法遗址前. 尽管天气炎热, 这里的游人仍然络绎不绝, 有年轻的情侣, 也有年长的夫妻, 还有携家带口的小部队, 和跑步行进的锻炼队伍. 所有来游圆明园的人们, 最终都会不约而同地汇集在这里, 这个最有代表性的遗址, 这个触动所有中国人心灵深处的国耻标记. 在这里流连许久, 我仿佛听见了皇帝后妃的欢声笑语, 看见了天上宫阙的典雅辉煌. 一转眼, 却又仿佛看见外国强盗在大肆抢掠, 挥刀纵火, 一代名园化为灰烬. 焚毁之后, 无人管理, 一片狼籍的圆明园又遭到宵小之徒的偷盗损毁, 越发凄凉. 到了 1900 年, 英、俄、美、法、日、意、德、奥 八国联军, 以教案为借口, 再一次发动侵华战争 (此外还有西、荷、比这三个帮凶), 整个京城被占, 帝后远逃, 北京和圆明园再次遇劫, 中国从此完全沦入半殖民地的境地. 这种埋藏在中国人心底的惨痛, 是那些外国强盗和他们的一些后代永远体会不到的. 现在中国已经逐渐强盛起来, 这引起了西方一些主要国家的猜疑多虑, 并横加指责. 要我看, 这些猜疑和指责只有一小部分有点道理, 更多的是出于偏见, 和他们自身利益的考虑. 在八国联军焚烧北京的时候, 他们不是也曾讲出一大套冠冕堂皇的侵华理由吗? 可是中国人得到的, 只有烧杀抢掠的痛苦, 和丧权辱国的耻辱. 所以, 还是那句话, 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说去. 这路, 是富国强兵的路, 民主法制的路. 对付外侮 (尤其是日本这样的国家), 口袋里要有胡罗卜, 手里更要有大棒. (咳, 说得太远了, 先收一收吧.)

离开大水法遗址, 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博物馆, 虽然很小, 却也值得一看. 里面收藏了一些从圆明园当地出土的文物, 以小型石雕和琉璃制品为主, 还有一些文字和声光介绍, 虽然简陋, 倒也聊胜于无. 最感遗憾的是, 没有看见任何一件当年园中被掠走的精品文物, 要看这些, 只能到英法美俄的一些大博物馆去寻觅了, 这又是一件令人深感痛心的事情. 说到这儿, 忽然一转念, 想起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掉的无数珍贵历史文物, 也是一朝焚毁, 荡然无存, 有些东西, 反而要到西方博物馆里去看, 这种现状, 也确实让人有点儿啼笑皆非. 最近看到一些消息, 说是国内有娱乐公司, 要在浙江某地完整地复建圆明园, 甚至还有消息说, 已经基本建成云云. 我无法核对其真伪, 只是觉得, 如果是真, 那这事做得有点儿滑稽, 在开历史的玩笑. 但愿那老板能赚钱吧, 或者, 可能给将来拍历史电影的人们提供一个外景地, 也未可知.

在圆明园流连了大半天, 身上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了, 心里却始终是思绪万千, 百感交集. 日已将晚, 只得离开历史的感伤, 回到了现实, 继续过我庸庸碌碌的日子吧.

各位如果有兴趣, 还可以读一读下面的介绍, 都是我从百度抄来的: (准确与否, 我却是无从考证了. 但是这介绍里面说, 圆明园的位置, 在 "北京大学的北边,清华大学以西", 那倒是会让人很感迷惑的.)   

"北京的西郊,有连绵不断的西山秀峰:玉泉山、万寿山、万泉庄、北海等多种地形,自流泉遍地皆是,在低洼处汇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池沼。玉泉山水自西向东顺山势注入昆明湖,成为西郊最大的水面。这里开垦了大片水稻田,形成了自然风景区。早在辽代,封建帝王就选中这里建造了玉泉山行宫,到了明代,这里的自然景色吸引了更多的游人,于是一些达官贵人就占据田园营建别墅,大片土地被一块块占去。到了明万历年间,明皇亲武清侯李伟在这里大兴土木,首先建造了规模宏伟,号称“京国第一名园”的清华园(故址在北京大学西墙外)。嗣后米万钟又在清华园东墙外导引湖水,辟治了幽雅秀丽的“勺园”,取“海淀一勺”的意思。空旷郊野,出现了亭台楼榭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成为京郊名噪一时的园林荟集之地。到了清朝,皇帝也同样看中了西郊这块绝好的造园之地。开始大规模地兴建园林。"   

"圆明园的位置在挂甲屯的北面,距畅春园约一里多路,即今北京大学的北边,清华大学以西。康熙时代的圆明园,里面有前湖、后湖等,其内建有“牡丹台”、“天然图画”等园景。当圆明园还是一座藩赐园的时候,规模是不能超过皇帝的畅春园的,所以建景不多,名声也不大,远远比不上畅春园。可后来随着主人的登基,清王朝的太平盛世到来,在其60多年陆续扩建中,终于成为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的总设计师名叫雷金玉,他是在修建紫禁城时被康熙看中但在实际建造中大多还是皇帝的看法,不论是康熙、雍正、还是乾隆都亲自指导,因此雷金玉异常欣喜。并创造了“烫板”的模型方法。而却被咸丰毁于一旦。"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称“夏宫”."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48年),是康熙赐给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园林,用于打发空闲。1722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储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年间,圆明园进行了局部增建、改建,在东面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年间,绮春园进行了修缮和拓建,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年间,国力日衰,财力不足,道光皇帝宁愿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围猎,但仍对圆明三园有所改建。"

"圆明园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再遭劫难。在抗战时期,又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最后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圆明园也受到某些破坏。"

"遭焚毁后的圆明园遗址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被保护起来,1956年北京市园林局开始采取植树保护措施,1976年圆明园遗址随成立专营机构。1988年6月29日,圆明园遗址向社会开放。"

好了, 我们的历史课就上到这里吧. 下面贴出的, 都是我去年重游圆明园时拍的照片. 为了表现特殊的意境, 其中一些, 有意做成黑白的了, 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也算是我的一点心愿.


1. 大水法遗址, 现在这已经成了圆明园的标准像, 用栏杆围了起来,防止游客进入. 78 年我们来时, 这儿完全处于野生状态, 没有人管理, 残垣断壁也多半是七零八落的堆在那里, 劫后之情, 比现在的状况要凄惨得多, 但是却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2. 如今的绮春园和福海, 已经是一片开阔的水面. 人们走到这里, 确实无法想象她初建成时的繁华, 和遇劫后的悲惨了.




3. 海晏堂前, 据史料记载, 曾经设有十二生肖的铜铸兽首.




4. 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 雨果,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对当时的英法两个强盗进行了道义上的审判.




5. 如今的粉墙碧波, 也不能让我忘却那些丧权辱国之恨.




6. 这就是那座硕果仅存的残桥.




7. 距离残桥不远处, 有一座新桥.




8. 惨遭损毁的艺术品




9. 年轻的观光者, 不愿意放过每一处遗迹.




10. 这块残缺的石雕, 沉甸甸地压在我心头!




11. 绮春园 (二)




12. 无言的倾诉




13. 大水法遗迹全景, 已经经过了清理, 和我上学时看到的景象, 很不一样了.




14. 博物馆中所藏, 被烧焦的樑柱.




15. 现在只能从这精美的倒卧石雕, 去想象当年的胜景!




16. 夕阳下的大水法遗迹 (部分) 一




17. 从地下出土的绿釉鸐吻




18. 夕阳下的大水法遗迹 (部分) 二 (曲线依然优雅.)




19. 海晏堂前, 早已是杂草丛生, 繁华不再.




20. "国破山河在, ......"




21. "...... 城春草木深."




22. 西洋楼遗址 (一)




23. 修整后的绮春园, 虽然景色宜人, 却已不复当年的繁华, 没有了皇家气派.




24. 海晏堂的大型石雕, 喷水时一定极为壮观.




25. 在博物馆里看到的虬首, 造型简洁而生动.




26. 西洋楼遗址 二




27. 夕阳下的大水法遗迹 (部分) 三




28. 摊贩卖的十二生肖, 土得挺有味道.




29. 从另一个角度看大水法, 别是一种情怀.




30. 博物馆里的复原图,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正大光明".




31. 西洋楼遗址里, 这个造型独特的石雕纹样, 像一只眼睛凝视着世界.




32. 博物馆门口陈列着十二生肖的铜雕, 这是龙王爷.




33. 夏日照射下的大水法废墟, 一片萧瑟.




34. 绮春园的喷泉, 完全现代化了.




35. 地下出土的道光御笔.




36. 我 1978 年去凭弔大水法遗迹时, 很多残石仍然七倒八歪地躺在下面. 现在看来是经过一些清理, 又加修了围栏, 以保护这个最著名的遗迹.




37. 大水法遗迹的局部




38. 园区里商贩出售的工艺品, 我已经提不起兴趣来购买了.




39. 历史似乎在这里凝固了.




40. 园内出土的绿釉骑凤仙人, 是中国传统建筑里, 飞檐上的装饰品.




41. 历史其实并没有凝固.




42. 池中睡莲, 姻红翠绿, 依然如故. 皇家遗风, 弦管笙萧, 已成绝唱.




43. 浓荫游人, 怡然信步, 往事百年.




44. 国运兴衰, 人间沧桑, 谁知其味?




45. 中国传统民俗, 吹糖人儿.




46. 温故可以知新.




47. 当年的艺术瑰宝, 今日仍然触人心弦.




48. 园区商店里出售的仿古工艺品, 色调淳朴, 造型庄重.




49. 这里可以看到一些修复的痕迹.




50. 博物馆里的出土文物和大幅照片




51. 西洋楼遗址 (二)




52. 修整后的绮春园一景, 这里距残桥不远.




53. 长春园西洋楼出土文物, 蓝釉植物纹欧式残件.




54. 西洋楼遗留下来的大型浮雕, 优雅的对称花纹.




55. 重新修建的一个西洋凉亭, 周围环绕着不足一人高的迷宫.




56. 多年来, 不知道有多少双手抚摸过这件残雕.




57. 博物馆地下出土的石柱, 现在由玻璃覆盖, 游人可以在上面仔细观看.




58. 觉得这上下两块残石好像对不起来, 是不是被人摆错了?




59. 十二生宵, 博物馆门外的猪与狗.




60. 看着这些, 已经可以想象当年的建筑规模, 空前豪华.




61. 绮春园, 一片开阔的水面.




62. 沧海桑田, 令人不胜浠嘘!




63. 博物馆中陈列的出土石雕, 花纹极其精美.




64. 垂柳莲叶, 难掩历史的风尘. 抚今追昔, 期盼故国的崛起!




原帖链接:

http://bbs.wenxuecity.com/travel/463419.html

http://bbs.wenxuecity.com/photography/1436121.html


嘉崚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噢颜颜' 的评论 : 多谢你给我的鼓励和启发!
噢颜颜 发表评论于
谢谢文字及照片。
欣赏后,感受两点:第一,61让人有世界情怀,62回到中国情怀;第二,同意你的观点,若是为了体现圆明园遗址让人不忘国耻奋发图强的意图,最好不要整理,你的黑白照片或弥补了一些这点遗憾。
嘉崚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如斯' 的评论 : 多谢好朋友 如斯 的鼓励, 我会努力写下去.
如斯 发表评论于
最喜欢#20-#21,文字配的都出色。期待下一篇。
嘉崚子 发表评论于
多谢石假装! 你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已经有过重的商业味儿了。但是历史是无法忘却的。
石假装 发表评论于
好图好介绍。现在圆明园修得太漂亮了,遗址部分像镶在镜框里了一样。
等着看你的故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