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在 中科院给知名科学家屠呦呦“追认”一个院士头衔,她该怎么办?我认为,她最佳选择是拒绝,是说“不”。正好把当年四度申请院士,卑躬屈膝的憋气一吐为快。 打个比方,一位小伙子向美丽姑娘4度求爱未果,如今小伙子功成名就,富的像贪官一样流油,姑娘回心转意。但是小伙子千万不要被虚伪的花姑娘甜言蜜语迷了心 窍。要斩钉截铁的拒绝,“NO”。道理就是如此简单。
为什么如此建议呢?
俗语说“机遇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福星,大 科学家,著名的中药学者屠呦呦终于铁棒磨成针,院士累累申请不到,诺奖却像天上的苹果一不注意砸在脑袋上了。这颗炸药包(奖)来得及时,对中国院士制度产 生了原子弹一般的冲击波,地震一样的破坏力。那些中国科学界的院士们,那些顶级大牛们,心里有点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说不出的滋味。那些院士官员 们,不得不认真地考虑申请了四届院士的屠呦呦的院士资格问题。中国政府正好借此东风,好好改进院士评选方式和条件,进一步减少院士的利益,真正担纲中兴科 学的重任,不辜负善良中国人的嘱托。
我第一回当了密探发现中国科学院内部文件已经写着:“追认”屠呦呦同志为我院院士。今年正好是院士评 选年,下月抄近道,直接追认屠呦呦为荣誉院士。尽管从来没有干过此勾当,如今没有退路,不得不如此了。科学院实施此计划还是有些困难,因为没有先例,还不 知这么干民间反应如何,尤其此是在海内外掀起了惊涛骇浪,媒体评论铺天盖地。今后类似情况如何处置呢?稳妥一点吧,还是等两年后正规途径申报,审批。当然 不能再次滑铁卢,中途拉下了。问题是两年的等待不仅不现实,而且外界包括中央和科委会直接施压也未可知。那时就是错上加错。
面对突如其来 的邀请,玫瑰花, 橄榄枝,知名科学家屠呦呦该怎么办?我认为,她最佳选择是拒绝,是说“不”。因为这样可以给科学院一个警钟。屠呦呦落选中国院士并非第一人,“杂交水稻之 父”袁隆平,曾同样遭遇此命运!更荒唐的是一些屡遭检举、质疑官员却坐上院士宝座,而且太师椅很稳定?这样的院士评选究竟用的什么条件和标准?两院院长究 竟怎么了?院士们都在干什么?大家不要带着太多期望,实际上中国院士制度是“名利场”,不是好的制度。因此,院士里面有好人,能人,不是院士的好科学家也 多了去。
重要的一点是今非昔比,如今的屠呦呦已经不再需要院士头衔,她的知名度已经远远高过绝大多数普通院士了,院士对她本人已经没有任 何政治,经济和学术价值。她已经是无“院”(冕)之王,她的学术地位已经高于普通人心目中院士。因为院士中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她屠呦呦诺贝尔奖的光 环盖过所有的院士。她也已经有了用不完的钱(取决于怎么用)。她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经历,和力量去获取院士才能获得的利益。如果嫌钱不够用,她也可以到 处兼职,四方赚钱。但是拒绝院士至少让人们还认为学术界有一片净土,有才有能的人不一定需要院士的头牌,国内国际上照样买账。
其实中国科 学院本来也没有什么大错的,按照八股文一般的评选标准,屠呦呦硬件条件确实不是那么高。而且,国际上此类现象也不是没有。日本人田中耕一在1980年代開 發出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法(MALDI)。2002年获得化学诺贝尔奖时他没有任何光环,没有博士学位,甚至没有硕士学位,没有教授头衔,也没有一官 半职的。田中耕一还是全世界第一位学士奖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日本人也不觉得难堪。他后来也没有得到更多的关怀,因为他就不喜欢当官,也不喜欢坐办公室。所 以仍然是实验室的苦工。文化勋章獲得者。文化功勞者。日本學士院會員。一些科學家亦認為德國的2位化學家米夏埃爾·卡拉斯、弗倫茨·希倫坎普是MALDI 技术的真正推手,应该得奖。
此事说明,真正的学问,真正的研究卑贱者也可以做得出来。不一定需要高学历。
无独有偶,美国 等国家同样也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不是院士的。更有真正作出好成果者,别说诺贝尔奖,别说院士,连教授位置都保不住的人大有人在。比如绿色萤光蛋白的发明者之 一并立志把它引向应用的人普腊石(Douglas Prasher)。1985年普腊石和日裔科学家下村修(Satoshi Inouye)独立根据蛋白质顺序拿到了水母素的基因序列。1992年,普腊石克隆到GFP的基因。有了cDNA,一般生物学研究者就很好应用,比用蛋白 质方便多了。普腊石1992年发表GFP的cDNA后,申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时受阻,评审者说没有蛋白质发光的先例,研究没有价值。一气之下,离开学术界 去麻省空军国民卫队基地,给农业部动植物服务部工作。后来被解聘,只得去修车行开服务车。
其实当时他如果花几美元,就可以做一个一般研究 生都能做的实验而获得诺贝尔奖。但是漂亮的工作就差一把火候,可惜呀。由于没有经费把举手之劳的成就,拱手让人(不过那时谁也不知道会得到诺贝尔奖呀)。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线虫的Marty Chalfie拿到普腊石的基因几个月功夫发表了文章,与改进GFP的美籍华人钱永健,和最早的原创人日本人下村修获得了诺贝尔奖。值得表扬钱永健,他系 统地研究了绿色荧光蛋白的工作原理,并对它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化学改造,不但大大增强了它的发光效率,还发展出了红色、蓝色、黄色荧光蛋白,使得荧光蛋白真 正成为了一个琳琅满目的工具箱,尽管获奖,他却不是原创人。
另外,想说诺贝尔奖其实就那么回事,得了就是了。除了聪明,还需要机遇,也有 集体智慧和中国惯用的人海战术(全民运动)的作用。屠呦呦自己还是谦虚谨慎的,尤其对功劳究竟属谁尚有争议的得奖人,更得小心。这样的考虑,不拿院士也没 有什么不妥。诺贝尔奖也不是没有争议,有时也发得有错。
另一个问题是院士毕竟只是认同一个科学家的学术能力和成就的方式而已。不一定要达 到诺贝尔奖的水平。照样年年评,有名副其实的好院士,也有南郭先生靠蒙混过关上来的。咱们国人的陋习是借机发一通牢骚,掀起网络和印刷文字的新高潮,拿诺 贝尔奖和院士毕竟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其实大可不必。
对于屠呦呦本人来讲,获得院士不一定是好事,从经济和学术的常规思维出发,确实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好比得到博士后再追认一个学士,没有意思。所以还不如辞退。没准美国英国会授予外国院士,那个也许更有含金量,也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