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薄冰莹的江南美食“风枵号”

清清白白做人,平平淡淡生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许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在江南有一种叫“风枵号”的小吃。风枵号,是浙江,湖州,南浔的特产。当地人称之为镬糍(即糯米锅巴)为风枵号。是当地春节期间待客用的。到底叫它“风枵”,还是“风枵号”,我至今也没搞清楚。

小时候每次有人从南浔出来,必带风枵号。它是用糯米做的,白色的一片一片的。吃的时候把风枵放入碗里,再放上糖,用开水一冲,一碗香糯,可口的风枵湯就冲好了。香气四溢,十分馋人。待客或自用皆宜。

长大以后,乡下的人渐渐老了,很少来上海,风枵号也吃不上了。现在到湖州去,或者在网上就可以买到。

据介绍:

在太湖南岸吴江市七都镇和桃源镇一带,历来有吃甜茶的习俗。风枵茶就是甜茶的一种,是用糯米饭糍干撒上白糖泡成的汤。吃甜茶一方面体现了当地人重人情,逢年过节或重大庆典,家里招待来客喜欢先叫人甜一甜,图个好口彩、好吉利,另一方面这也是当地数百年流传下来的一种民间风俗习惯。

传说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也曾品尝过这一特色甜茶,连声称道。有民间歌谣唱得好:“洪钓一转天为云,纸薄冰莹鸭羽轻。看似平常最珍贵,只馈产妇与亲朋。”

做风枵很有讲究,要做好很不容易。风枵号制作技艺本地人称为摊风枵。摊风枵的工具主要是两件:一是“二尺四”(或更大一点)铁锅一口,二是锅铲一把。对铁锅的要求是从未烧过菜肴(不能沾过油);对锅铲的要求是铲柄稍长且铲背大而光滑。摊风枵的灶一定要用农村厨房内的大柴灶(俗称“二眼灶”),这种柴灶有大小三口铁锅,有烟囱,适宜烧柴草。制作风枵的人(俗称“摊手”),除了有一定的制作经验以外,右手的臂力和腕力都要求不错。制作时,“摊手”和在灶口烧火的人(也称“烧火工”)配合要十分密切。制作成的风枵不能太厚,也不能焦黄,既薄又白视为最佳。

做风枵是一种手艺,很有讲究,如今乡人也只有少数人会做,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都不会,随着推手们年岁渐老、离世,技艺将有失传的可能。

2008年,吴江市人民政府公布风枵茶制作技艺为第二批吴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照片来自网上。

匆匆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rongrongrong' 的评论 : 喜欢吗?只要吃过的,大部分人都会喜欢。
匆匆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飯盛男' 的评论 : 欢迎来访,知道这个美食的朋友不多。
rongrongrong 发表评论于
: )
飯盛男 发表评论于
飯薄糍---------想起来這個詞了
匆匆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哈哈,过奖了,我是会吃,会吹。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匆匆客这么会做,来参加家乡百家宴的活动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