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一直是一个浪漫、热情的国度。他们酷爱咖啡,右岸慵懒和文艺的生活。11月13日的恐袭是法国的伤痛,可法国人依
法国一直是一个浪漫、热情的国度。他们酷爱咖啡,右岸慵懒和文艺的生活。1月13日的恐袭是法国的伤痛,可法国人依旧没有忘记自己骨子里对生活的热爱,这大概就是法兰西民族的灵魂所在吧。
圈哥想带大家去看一看,在这几天中,法国人、甚至是所有的欧洲人,是如何一点一点抗击恐袭事件给法国带来的阴霾。
足球和马赛曲,热血的依旧热血
我们都知道,13日晚法兰西体育场迎来了法国队与德国队之间的友谊赛。然而上半场比赛进行到20分钟左右时,体育场外传来巨大的爆炸声。当晚,体育场外一共发生了三期爆炸案。
爆炸发生后,比赛并没有终止,而是继续进行。当值主裁安德烈·达伊纳说:“恢复平静比尊重死者更重要”。法国队最终以吉鲁和吉尼亚克的进球以2:0取胜。爆炸就在咫尺之遥,法德双方球员却坚持踢完整场比赛,让整个法兰西体育场的球迷们暂时忘却了惨案。
(比赛结束后,观众们涌入球场,球场已经成了他们暂时的避难所)
当确定体育场周围情况稳定,警察引导数万名滞留观众离开球场时,球迷们纷纷自发唱起法国国歌《马赛曲》互相打气,并在结束时爆发出猛烈的欢呼。
法国国歌《马赛曲》诞生于法国大革命,法国人骨子里的骄傲和热血,都写在这首歌里。圈哥觉得,对于这个经历过反复的革命洗礼的国家,“不畏惧、敢抗争”才是法兰西真正的民族魂。
也正是这样的情怀,才让巴黎人在恐袭当晚,选择敞开自己家的大门,为遭遇危险的人提供避难之地。
(当天,法国社交网络上最火爆的词汇是#PorteOuverte,意为“开门”,图片来源:推特截图)
足球和马赛曲,欧洲人对于体育的热爱,法国人的热血情怀,都在恐袭的当天遏制了“伊斯兰国”继续扩大恐袭影响的机会。而原定于本周二在伦敦举行的法国与英国足球友谊赛也决定如期进行,不论是刚受过恐袭的法国人,还是受到恐怖分子威胁的英国人,都将继续他们热爱的足球。
体育和热血,不会被击倒。
钢琴、玫瑰和漫画,艺术的依旧艺术
大家对圈哥今天放在文章开头的这首歌,应该都不会太陌生。这首歌是约翰·列侬独唱生涯最佳销售单曲,把听众带入了一个没有宗教派别、民族界限造成的战火与隔阂的世界。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一位德国钢琴师,将自家的钢琴画上和平符号,用自行车拉至巴塔克兰剧院外,选择演奏这首《Imagine》。在他周围除了记者还有默哀的人群。钢琴师以这样特殊的方式悼念无辜遇难的亡灵。
英国《卫报》找到了那名在老剧院门前演奏《想象》的男子,德国钢琴家Davide Martello。34岁的Martello常用“Klavierkunst”的名字进行演出,以在冲突地区弹奏钢琴为人所知晓。自2011年4月至今,他的“自行车钢琴”已陪他走过35个国家。
(钢琴上的反战标志,在这时特别显眼。图片来源:鹅眼新闻)
Martello表示,此次来巴黎演奏,是因为在电视上看到了恐怖分子在此犯下的暴行。
返回家中后,他在网上写到:“我开了24小时的车。事发当晚,我在一个爱尔兰酒吧中‘目睹’了悲剧的发生,当时酒吧的电视正在直播那场德法友谊球赛。当我看到那场疯狂的袭击,就听从我心中的声音:带上钢琴,到巴黎去。这已成为我生命中最受触动的时刻之一。我需要调整自己并思考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都发生了什么。”
(Martello和他的“自行车钢琴”离开的身影。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而在巴黎受到袭击的酒吧玻璃墙上,那些本来触目惊心的弹孔,都被插上了鲜花。
还有人在这些弹孔上加了表情,圈哥觉得,巴黎人民虽然心中仍有哀悼和沉痛,但已经没有了过分惊恐。
(图片来源:鹅眼新闻)
讽刺漫画杂志《查理周刊》漫画家乔安·斯法(Joann Sfar)在社交媒体Instagram个人账号上发布了一组漫画作品,以自己的方式悼念在空袭中遇难的同胞,“长久以来,钟情于死神的人一直试图剥夺我们生命中的美好”,“但他从来不会成功”。
“最后,胜利总是属于那些心中充满爱的、积极生活的人们。”
巴黎作为文艺和浪漫之都,这里的人们也用他们特有的方式——音乐、鲜花和漫画来纪念、反抗和消除人们心中的伤痕。
浪漫和文艺的情怀,不会被击倒。
咖啡和美食,生活的继续生活
这几天在推特上有几个特别热门的话题,由漫画引起#ParisisaboutLife,提倡大家不要只是为了巴黎祈祷,继续生活才是巴黎的全部意义。
(让我们探讨一下爱,探讨一下生活。图片来源:推特截图)
(音乐、亲吻、生活、活动和愉悦。图片来源:推特截图)
(我们不去祈祷,我们娱乐、聚会,并为这些权力而奋斗。图片来源:推特截图)
正如漫画中说的,尽情享受生活,才是巴黎的意义。法国人民非常同意这个想法,所以才会有了这两个非常有意思的法语话题。第一个是#JeSuisTerrasse(我在露天咖啡馆)。大家把他们在露天咖啡馆或是巴黎市饭店的照片传到网上,仿佛是在回应恐怖主义的行径,说明他们的生活和习惯都会继续。#
(图片来源:欧时网oushinet.com)
第二个是#touanbistrot(大家都来小酒馆),号召大家不用害怕,继续去自己平时最爱的小酒馆和饭店吃饭。在这个话题下,网站lefooding.com还发起了一个活动,就是在本周二晚上,建议大家都出门,到家门口的小酒馆里吃个饭。
这个活动的得到了很多人的回应。
(好主意!明天晚上就走起~图片来源:推特截图)
(要快乐地生活,生活的要义就是别躲躲藏藏,星期二是个好日子,图片来源:推特截图)
巴黎恐袭之后,人们变得更加勇敢,他们对咖啡和美食的热爱会继续,他们略带慵懒的生活会继续。
继续生活才是巴黎的意义,不会被改变。
气候峰会,思索的继续思索
巴黎恐袭发生之后,很多人都在猜测,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的,原定于11月30日举行的巴黎气候大会还会不会如期举行。
就在恐袭的第二天,法国外长法比尤斯就宣布,定于本月底召开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仍将如期举行,相关安保措施将进一步加强。
11月14日,法国外长法比尤斯在维也纳接受记者采访。
比尤斯说,法国已经收到了80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与会答复,其中包括美国、中国、印度、南非、巴西和加拿大等。他明确指出,欧洲领导人“也将出席”。
11月2日,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并邀请习近平出席11月底在巴黎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中法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气候外交一直是法国外交的重点,法国政府今年也一直在为这次气候大会做出巨大的努力。不论是法国,还是准备参加此次大会的各国领导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恐怖分子: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更重要的问题要探索和解决,恐怖分子的言行都无法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发展和进步,永远无法被阻挠。
圈哥随想
圈哥其实非常感慨,在跟踪新闻的同时,除了恐怖分子的残忍之外,更多地感受到了法国人,甚至是整个欧洲人的坚韧。恐袭没有击垮他们的心理,似乎也不能打破他们的生活节奏,甚至连当晚的一场体育赛事都没法打断。
在伦敦,不论恐怖分子如何威胁,深谙“Keep Calm and Carry On”的英国人也在继续他们的生活。
周末的牛津街灯火辉煌,人们都在为圣诞节做准备。该继续的都会继续,保持我们的生活节奏,本身就是一种反恐,因为热爱和平的人们不会因为这一次悲剧而被吓倒。
最后以《查理周刊》这一组漫画作为结尾吧。希望大家记住,继续生活,才是全部的意义。
“法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在那里,情人们可以自由亲吻。”
“巴黎是我们的首都,我们沉浸在美酒、音乐和欢乐之中。”
“长久以来,那些钟情于死神的人总是试图剥夺我们生活中的美好。”
“但是他们从未成功。”
“最后,胜利总是属于那些心中充满爱的、积极生活的人们。”
“巴黎的座右铭多么美妙:”
"风暴之海面,战舰不沉没"
“全世界的朋友们,谢谢你们为巴黎祈祷(#prayforParis),但是我们的生活中不需要更多的宗教!音乐、亲吻、生活、活动和欢愉才是我们的信仰!巴黎,代表着一种生活之道(#ParisisaboutLife)。”
“恐怖主义不是敌人。恐怖主义是一种操纵方式。如果总是重复‘我们进入战争’而没有勇气指明敌人,那只能误入歧途。我们的敌人是那些钟情死神的人,他们一直存在在各种形式的外衣包裹之下。历史善于遗忘,而巴黎则一直在这里,并对他们说:‘滚犊子’。”
“今晚死去的人们本来只是出门去以巴黎的方式生活,去喝酒,去唱歌,他们哪里知道自己会沦为宣战的受难者。”
“其实相对于把我们生死相隔,你们反倒是提醒着我们最为宝贵的:什么是我们的生活之道。”
“钟情死神的人们,如果上帝真的存在,他也会憎恨你们。你们已经迷失,从人间直到天庭。”
“死神,我X你妈。”
(英伦圈综编,编辑:聂聂,部分资料参考欧时网oushinet.com,每日邮报纸、BBC、CNN、腾讯视频、推特、观察者网、新华网、澎湃新闻等,图片除标注外均来自于网络。)
http://www.hngawj.net/UKZONE/400798326_1_61f7fd7d7cf8ea4c40bc85cc90c0a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