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骑楼
作者:谢盛友
我1979年考进广州中山大学之前在海口中国银行工作,地点在海口得胜沙路97号,而我居住在胜沙路51号,哪怕是刮风下雨,我也可以在骑楼下走路去上班。
海口市得胜沙路,东起新华北路,西抵龙华路北端,长520米。海口旧城有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得胜沙在城门外,依 溪、临海,所以海口人也叫她“外沙”,因“海口外缠一片平沙”而得名。早在唐朝,海口是琼州的外滩,设“白沙津”为古渡驿站。得胜沙路在海口的地位有些类似于上海的外滩,北京的东交民巷,因为它见证了海南由任人欺侮到逐渐强盛的过程。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辟海口为对外通商口岸,在得胜沙路段设“常关总局”。商贾云集开展经济交流,繁盛的商业贸易已具相当规模,成为当时海南的商业中心。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海寇张十五侵犯海口,清兵把总黄开广带领海口、府城一带军民的顽强抵抗,贼寇最终被军民驱赶出外沙,“得胜沙”即因此而得名。公元1858年(咸丰八年),清廷与英法帝国主义者分别缔结《天津条约》,海口(称琼州口)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允许设立使馆。得胜沙街是海口洋行最多、争夺最激列为的地方。公元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法国天主教会在得胜沙设中法医院(今海口市人民医院)。公元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设邮政局。1914年国民政府在此设中国银行海口办事处,成为海南设立新式银行之始。
得胜沙街上有“海口大厦” 、海口海关、海口港客运码头、航运局、洋务局、琼崖电话总局、旅馆、货栈、商店等。海口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因为有了各国在海口设立的领事馆,得胜沙路成为西方人的聚居地。来自海外的商贾为了倾销商品,也纷纷在得胜沙兴建洋行,各式各样的外国商业公司在海口设有他们的办事机构。一时间,“三五牌”香烟、洋布、洋油、洋火充斥街头,海口名媛、纨绔子弟、西方商人甚至外国传教士,也都出现在得胜沙。
得胜沙路是老海口最早形成的东西走向的街道之一,其骑楼建筑是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得胜沙的建筑基本属于“巴洛克”的风格,既带有欧洲殖民色彩,又包含了南洋华侨的情怀。得胜沙的老街建筑一般是两层骑楼,也有少数的三、四层。建筑一楼为骑楼,有三米多宽的骑廊,一般用来做店铺;二楼与骑廊外侧齐平,穹顶窗,用来做卧室或客厅;楼顶沿街有檐口或山墙,沿街立面有花卉、太阳、鱼、松鹤等吉祥的浅浮雕图案。
在得胜商场对面的一座骑楼,两棵年代久远的的凤凰树正好生长在骑楼的走廊内。为了保护好古树,骑楼的建设者没有把树木砍掉,而是在树干的四周预留了一个空间,让树干穿过骑楼的走廊水泥楼面,伸向空中,两棵美丽苍翠的凤凰树与这风雨骑楼刚柔相济地依附生存在一起,成了这条街道上一处奇特的风景。
在这条矗立南洋建筑特色的街道中间,独有一座占地仅160多平方米的中原传统特色建筑,叫“海口冼夫人纪念馆”。市民称“外沙婆祖庙”。这座庙的来历颇具民间神话色彩。过去的得胜沙,是倭寇出没上岸劫掠必经之道,后来有人提议在此设一个冼夫人神位,鼓舞官兵、商人的斗志,抗击倭寇的侵略。1854年(清咸丰四年),冼夫人神位建好不久,海贼张十五又带大批兵贼来扰。官兵商民团结一致,在沙滩上激战了几个小时,但武器粗劣,支持不了,退到冼夫人神位处,跪下求婆祖(冼夫人)显圣惩罚海盗。说也奇怪,只见海盗那边乱石从空降下,纷纷砸得海盗抱头鼠窜。原来,是冼夫人显圣指挥天兵高空追下,飞沙巨石向海盗致命的袭击,把海盗赶出海口,海口从此永得安宁。官府黄开广为纪念这次反击得胜,把这沙滩命名为得胜沙,还在冼夫人神位起了座冼夫人庙。
据史载,19世纪40年代,海口第一栋骑楼在原四牌楼街(现博爱北街)落成。具体位置史书缺乏记载,但在海口清末明初的地图上,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四牌楼位于海口所城中新十字路口。在当时四周一片低矮的瓦房之中,如此一栋散发着异国风情的白色骑楼耸立城区中心,是何等的荣耀和气派。从1920年代逐渐形成的永乐街(今解放路)、大街(今中山路)、新街(今新华北路)、得胜沙路和沿海甸河的长堤路等,构成了一大片繁华的骑楼街区。
骑楼的外表斑驳古拙,但也有一些优雅细致的雕塑和洋派的装饰。香港设计师王宁光走访了澳门、广州、开平、梧州等骑楼城市,他得出的结论是海口市的骑楼是保留最多、最完整的城市,但其保护非常落后。
我现在居住的德 国班贝格市,仅七万人口,居民对老房子的保护做得非常好,整个老城区1993年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一定是名人的故居,才列为保护的对象,任何房 子,只要房龄超过100年,均列为文物保护对象,被列为保护对象的房子,若没有钱维护,本市会通过所有媒体(报纸杂志、网络、广播台、电视台)公布“危 房”(缺钱维护的老房子)的名单,动员社会上有钱有意者赞助。被列为文物保护的老房子,其维护费用个人出大头,市政府州政府都有补贴或给予税收优惠待遇。
班贝格大学的文物保护专业是国际一流水平,真心诚意盼望国内大学派来专业人员到这里接受进修培训,攻读文物古迹保护专业,但是文物保护,尤其是老房子的维护,除了政府的法律法规和补助外,还要有公民意识才能做得到。
谢盛友(曾用名:谢友),1958年出生于海南岛文昌县,中德双语专栏作家,欧洲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班贝格民选市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