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孩子不符合你的观念的言行,只要不出大格。这个朋友不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验派那种入戏进入角色,而是布莱希特演技派方式:做朋友同时牢牢记住自己还是家长。
这个年龄段是反叛期,习惯性挑战各种“规矩”,特别喜欢以对抗方式体现存在感,同时还希望得到承认——这一切都是基因决定,写在DNA里,不是那个个体的问题。家长应该运用智慧(基因里偏偏没有这个片段)来对待。
华人家长具有强烈危机感,凡事喜欢看阴暗面。朝夕相处,对孩子越线,不分轻重,胡子眉毛一把抓。家长密不透风的絮叨,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情绪对立在所难免。家长如果能站在朋友的立场上,放过细节,只抓原则问题,情况就会好很多。
多搞针对性夸奖,泛泛夸没意义,营造和谐气氛,关键时刻说话孩子就容易听进去。相反,平时事无巨细喋喋不休,和孩子关系紧张,说重要意见时,孩子逆反对抗,耽误大事。肯定孩子的正确言行举止比纠正孩子的错误具有更好的教育意义,相当于大禹治水和大顺治水的区别,疏导优于围堵。
注意,这里的“原则问题”是指大是大非。不是把鸡毛蒜皮无限上纲,夸大其词。对付孩子青春期没有万灵药,家长要根据孩子特点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