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介休綿山有十五尊肉身舍利 目前所知為全世界最多(轉貼)
近日,匈牙利博物館展出一尊內藏有一名高僧遺骸的千年佛像,因疑似福建省大田縣被盜文物而備受關注。
事實上,根據媒體報道,山西僅綿山就有至少15尊“肉身佛”像,堪稱迄今為止全球發現的最大規模的“肉身佛”塑像群。
最早發現綿山“肉身佛”的,是綿山鎮冀家莊村的李金鎖。1996年夏秋之交的一天,李金鎖跟隨着綿山開發領導組的成員們,和部分施工人員來到山頂正 果寺內,開始清理、打掃。清理塑像時,李金鎖放下了工具,用雙手慢慢拂去塑像頭部上厚厚的塵土,忽然覺得泥胎鬆動,一整片泥皮掉了起來。他驚出一身冷汗, 只見除去泥片的頭部,儼然是一個白色的頭蓋骨。
綿山真身舍利源於唐初。
李金鎖趕緊把情況向領導彙報,經過允許,他繼續清理。再往下走,塑像的身上又有幾塊泥坯脫落,泥塑裡邊竟然是已經陳舊的麻布僧袍,透過破碎的僧袍, 塑像的骨骼、經脈赫然呈現。大家立即停止了清理,仔細地對周圍的塑像進行察看,這才發現,寺內12尊塑像無一例外,全是“肉身舍利”。
此後幾天,大家陸續對正果寺附近的寺廟展開考察。很快,雲峰寺內的空王佛像,馬鳴菩薩殿內的焦居士及圓通和尚像,都被確認為真身。隨着考察的進展,15尊塑像的身份先後得到確認。
釋師顯,介休人,生而聾啞被棄,后被本寺僧人收為徒弟,逐漸恢復語言能力。后練就治啞奇術,名滿三晉。唐長慶四年為本寺住持,會昌二年圓寂。
綿山的肉身佛像,從唐至明各代都有。這些塑像,身材有高有矮、有胖有瘦,容貌各不相同,就連其年齡都可從容顏上窺見一斑。他們歷經千年,仍保持了圓 寂時的原始狀況。有些地方泥塑脫落,還可看見所包真身的手指骨、腳趾骨和頭蓋骨碑文、史料記載“肉身佛”成因僧人、居士“肉身佛”的發現,輔以綿山當地碑 文、史料等文獻,使我們對其如何形成有了一個大概認識。“這些高僧高道們,遠離紅塵凡事,摒棄七情六慾,數十年如一日地苦行修煉,打坐誦經。
曇鸞祖師,雁門人,十五歲出家五台山,太和年間至綿山修行。梁武帝譽之“肉身菩薩”。
精神上的極高境界,加上長年的飲食習慣,還有綿山特有的自然、生活環境,形成了特有的‘肉身佛’。”雲峰寺的高僧這樣說。
曇鸞。佛像真身的指甲清晰可見。坐化后,指甲在一定時間內還會繼續生長。
馮驥才先生在其美文《綿山奇觀記》中說“凡是名山,必有奇觀。何謂奇觀,天下罕見之神奇者也。”以下文字為《綿山奇觀記》節選。
深藏在三晉腹地的綿山有三大奇觀——第一樣是佛教奇觀:全身舍利。所有全身舍利都是古代留下來的。如今不再有了,故極其珍罕。然而,誰會想到綿山上竟還有十四五尊之多!大都完好地保存在雲峰山頂上的正果寺中。
綿山第二奇觀為山水的奇觀。
綿山以石為骨骼,土為血肉,樹為衣衫。山多巨岩,往往直立百丈,巍然博大,頗為壯觀。最奇特的是這些巨岩的半腰或下部,常常向內深凹進去,有如大漢吸腹,深邃如洞。裡邊既寧靜又安全,無風無雨,冬暖夏涼。
原以為綿山多石,水必定少。山裡的人卻告我一句不可思議的話:“綿山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待我山上山下留心察看,竟然真的如此。不單溪水在谷底奔流,就連近兩千米的龍脊嶺和李姑岩的極頂也可以見到泉水從石縫裡涓涓冒出。
更加驚心動魄的第三奇觀是掛祥鈴。這個原本在唐代是一種祈雨謝佛的法事活動,漸漸已演化為綿山一帶的民間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