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畔之二:渡口市、攀枝花钢铁公司(上)

真实的故事,希望您喜欢。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金沙江畔之二:渡口市、攀枝花钢铁公司(上)


从05号大桥(荷花池公路大桥)东望弄弄坪攀钢主体建筑和金沙江:

从五摩路北眺弄弄坪攀钢主体建筑,雾霾肯定远高于北京:


 

    最近几坛上有两个热门话题:三线建设和77、78级高考。这两个话题都和我的人生轨迹有点交集:三线建设让我1970年从广州被扔到金沙江畔中国最大的三线混了一年多;而1978年文革后第一次招收研究生又让我这头驴子永远离开了云南省(据说蒋南翔对我们这批研究生的评价是:"原以为能招几匹千里马呢,谁知道弄了群驴子来")。为凑热闹我也提前写下这系列的第二篇。
    2009年我第二次回平地时摄(1977年乘出差永仁机会第一次回平地时我还没相机):

   1970年8月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平地公社卫生所(后来改叫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中心卫生院)。报到那天,所长周启明医生看着我那可怜巴巴的小行李卷乐了:"你呀,比我刚来时还寒酸。这样吧,明天我陪你到市百货公司走一趟,那里货品齐,该添置什么还得买。"直到那时我才知道:就在卫生所门前这条山沟深处,竟隐藏着一个当时还神秘兮兮的庞然大物:四川省渡口市。
    第二天,我们到离卫生所200米远的渡口市20号信箱运输队找车。路上周所长告诉我:"卫生所周围这些席棚子全是渡口市各单位的。他们的医务室都很小,职工、工人爱来我们卫生所看病。我向县上反映忙不过来,秦老当说正好刚分来个广州的大学生,就给你好了。20号信箱运输队有一百多辆解放牌货车,随时都能到市区去。"
渡口的气候和大庆截然不同,终年炎热。早期渡口市的工作和生活区都是席棚子,这是外观(本文中的历史照片全部采自攀枝花宣传部网站):


席棚子内观。成昆铁路通车后,建筑材料源源运来,职工居住区逐步都盖成瓦房了:

    果然,调度室的小文说,今天早上有二十多辆车要拉木料上格里坪,赵师傅刚在我这儿开了单,你们走快点能撵得上他。这样一个多小时后我们俩就在54公里处下了赵师傅的车,向他道了谢。   
当年54公里处的商业一条街:

今天54公里处的商业一条街:

    54公里是平地通往渡口大桥的一块公路里程碑,也是"渡口特色"的地名,指华山街商业区一带。即使到了今天,这里仍有很多以公路里程命名的机构或单位。如五十四小学、五十四邮电所、五十一金银加工店等。本来渡口市最早的商业点在弄弄坪西北的河门口,顺口溜是:"臭仁和,热渡口,好耍不过河门口"。到了1970年,市百货大楼兴建起来,华山区就成了当时渡口最热闹(但离繁华还差得远)的地方。再往后炳草岗崛起,才成渡口真正繁华的市中心。现在炳草岗的高楼大厦一直连到华山区,很有大城市味道了。但攀枝花仍有先天性缺陷:这里是中国最活跃的地震带。我在平地的一年多时间就发生了两次5级以上地震。平地街东2公里外有个国家地震局的观测站,我曾去参观过,设在深深的地下,有好多仪器。要在这座山城像重庆一样盖超高建筑,恐怕有困难。
现在的炳草岗街区:

炳草岗住宅区:

    渡口上马前,这地区就是金沙江南北两岸一块穷山恶水,人烟稀少,交通闭塞。江北是四川省盐边县南部;江南是云南省永仁县北部。第一批进入的勘察和建设者要通过四川西昌到云南楚雄之间的公路先到平地公社,再从平地经山谷小道北上走到金沙江(即今天的渡口大桥处)。第一条修通的公路也就是沿这条山谷小道拓宽而成的,公路两旁布满席棚子,要找哪个单位,就问在第几公里的里程碑。习惯了就把公路里程碑当地名。
     平地公社北端的拉鲊村靠着金沙江,江对面是四川省会理县的鱼鲊村。两村之间是这段近百里金沙江唯一的渡口。明代才子、状元杨升庵被贬于川南、滇北二十多年,亲自考察写成的《渡泸辩》中认为:“……今之金沙江在滇、蜀之交,一在武定府元江驿;一在姚安之左却。……孔明所渡当是今之左却也。”左却,即苴却,明代属姚安府,今属平地镇。"苴"是很普遍的彝族地名,当地发音"左"。像我妻子的家乡就叫苴林大村。现在被炒成天价的苴却砚就仅产自平地的金沙江悬崖,石料极其稀有。传说中诸葛亮渡泸后所得的"七星砚"应该就是苴却砚----苴却砚是以"眼"(星)为贵的。中央电视四台《远方的家》栏目曾报道楚雄彝人古镇文物商店有一方具百多眼的苴却砚叫价1200万人民币,令人咂舌。这么说平地也就是诸葛亮《出师表》中"深入"的"不毛"之地,孟获也应该是楚雄彝族人。第一批到攀枝花矿区勘察的队伍也是经平地的这个渡口进去的。据说向中央汇报时说该地连名字都没有,毛泽东随口说那就叫渡口市好了。1965年邓小平带队秘密视察渡口市,据随同的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任程子华的秘书单兰山回忆:11月29日三十多辆车浩浩荡荡经过这个渡口,在拉鲊江岸休息时,铁道部长吕正操向小平同志汇报:“为解决山区老百姓坐火车和运输的困难,将在成昆线上建一些像拉鲊这样的小型火车站。”小平同志高兴地说:"很好嘛。搞铁路建设就是为人民方便。"后来成昆铁路于1970年7月1日通车。单在平地公社境内就有迤资、拉鲊、花棚子、新江、师庄等5个小站,约每12公里一个。在平原地区,12公里一个小站不算多,可这里人烟极稀少,12公里就有一个站很了不起了。
邓小平与余秋里行经渡口吊桥:

渡口吊桥现已不再通行,仅置放了一条过江煤气管:

(待续)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