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晓明
20115年11月,在参赛澳大利亚高尔夫公开赛期间,美国职业高尔夫明星乔丹-斯比思(Jordan Spieth)接受采访时候,由于斯皮思现在排名世界第一,自然被问到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意思的是,根据雅虎体育频道的报道,最“尖锐”的问题其实与高尔夫比赛无关,也并非是来自记者,而是来自一位11岁的少年高尔夫球手。
在比赛前,斯比思对一群澳大利亚青少年做球技指导,其间,小球手们问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其中,一位11岁的男孩问到了一个与高尔夫毫无关系的问题,那男孩问斯比思:”你相信上帝还是相信科学?“'Do you believe in God, or do you believe in science?''斯比思微笑着毫不犹豫地回答:”上帝“。接着,斯皮思说:“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雅虎的新闻报道没有给出小男孩提问的背景,也许他要“拷问” 斯比思的信仰,但从小男孩提问的语句中可以看出,这个提问已经给出了一个很大的论点,那就是在相信上帝与相信科学是两个完全对立的选择,要么相信上帝,要么相信科学,也就是说,相信上帝就是不相信科学,相信科学就是不相信上帝。需要说明的是,小男孩提问以及斯比思所答的上帝是基督信仰的上帝。
上帝VS.科学这样大的论点,自然不会来自11岁男孩的自知,一定是他从其他渠道获得,也许是父母所教,也许是他在学校学到,也许是他从媒体上获知。在一定程度上,这个孩子其实就是一个媒介,传达这样一个非常流行的无神论的立论,即信仰(基督信仰)与科学水火不相容,更偏激性的说法,即科学已经否定了上帝,相信上帝的人就是不相信科学。《美国时代》就曾以上帝VS.科学为题发表封面文章。在当今时代,不相信科学,相当于在看见打雷闪电的时候,就惧怕雷神的怒气,也就是不相信打雷闪电背后的科学原理。可是,事实上,我们这些(包括斯比思)有神论者,非常清楚地知道,雷神并非存在,也完全接受打雷闪电背后的科学原理。如果我是斯比思在回答那位小男孩“相信上帝”还是“相信科学”的问题,我会说,小朋友,我相信上帝,也相信科学,这两者并不矛盾。其实,在斯比思的回答里也有这样的含义,他说,“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那是在有礼貌地说“这是一个荒唐的问题”。
斯比思还可以以打高尔夫球为例,进一步给那位小孩讲述他以科学原理去赢得多项冠军,包括两项大满贯的的冠军。比如,有很大的风从左边向右边吹,我会瞄准旗杆的左边,因为我知道,根据科学原理,风会把球吹到右边,我不会把球打到右边,同时祷告,请求上帝把球逆风推向左边。还有,在果岭上要把球推进洞,如果是下坡,我会轻一点,因为我知道,根据自由落体的科学原理,高尔夫球在下坡时,除了推杆给的力量以外,球本身的重力(gravity)也会让球滚得更远。顺便提一下,有神论者(基督信仰)牛顿发现了gravity的物理原理。斯比思还可以告诉那位小男孩,我会利用这些科学打球,同时,也会向上帝祈祷,请他帮助我打球时要平静,更重要的是,我相信所有这些科学原理都来自于上帝,因为宇宙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所以,上帝与科学毫无矛盾,不需要在其间做出选择。
假如那位提问的小男孩是一位能言善辩的成年无神论者,他会对斯皮斯说了,我当然不是在说你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应用科学原理,上帝与科学的对立主要在于三点:一是科学是基于理性(reason)、逻辑、事实和证据,而相信上帝是基于信心(faith),去相信没有证据、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无缥缈的东西;二是宇宙万物都是由物质组成,只有科学能够解释这个物质的世界;三是你所说的宇宙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你选择了上帝,那就是拒绝了科学,因为上帝不能解释宇宙万物的来源,而科学则可以做出解释。
抱歉,专栏写到此,才进入到实质。当有神论者(基督信仰)被问到”相信上帝“还是”相信科学“时,是在就理性与信仰以及宇宙万物的来源那样的话题进行提问。当然,以上我是在以一个虚拟的对话场景来展开对话。事实也是如此,我的许多无神论者朋友绝对不会认为,我在现实的生活中会将上帝与科学对立起来,我不会因为相信上帝,而拒绝相信自由落体的科学原理,非得在做一个祈祷后,从二楼的窗户走出,相信我会升到房顶,不是落到地下。换句话说,对于接受基督信仰的人来说,当你迈入基督信仰的时候,你并没有放弃在现实生活中对科学的相信和应用,包括在与科技有更加直接关系的工作,比如,你相信上帝的创造,而你在从事生物科学的研究,没有任何冲突,因为你不会从事达尔文进化论所提倡的从动物到人进化的研究,在下面谈到进化论时,会再展开讨论。
因此,作为持有基督信仰的有神论者,我们与无神论者们在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上没有什么分歧,根本不需要在相信上帝与相信科学上做出选择。根本上讲,在上帝与科学是否对立上,持有基督信仰的有神论者与无神论者们的分歧在于,理性与信仰以及宇宙万物的来源那样的话题之上。
那么,是不是科学就是基于理性、事实、证据,而相信上帝就是靠毫无证据的信心?是否宇宙万物就完全就是物质的世界,也就是说唯物主义能解释一切?在宇宙万物的来源那样的终极话题上,有神论者(基督信仰)与无神论者究竟有什么分歧,哪一方更有科学依据?在以下的几篇专栏再做详细讨论。
在比赛前,斯比思对一群澳大利亚青少年做球技指导,其间,小球手们问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其中,一位11岁的男孩问到了一个与高尔夫毫无关系的问题,那男孩问斯比思:”你相信上帝还是相信科学?“'Do you believe in God, or do you believe in science?''斯比思微笑着毫不犹豫地回答:”上帝“。接着,斯皮思说:“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雅虎的新闻报道没有给出小男孩提问的背景,也许他要“拷问” 斯比思的信仰,但从小男孩提问的语句中可以看出,这个提问已经给出了一个很大的论点,那就是在相信上帝与相信科学是两个完全对立的选择,要么相信上帝,要么相信科学,也就是说,相信上帝就是不相信科学,相信科学就是不相信上帝。需要说明的是,小男孩提问以及斯比思所答的上帝是基督信仰的上帝。
上帝VS.科学这样大的论点,自然不会来自11岁男孩的自知,一定是他从其他渠道获得,也许是父母所教,也许是他在学校学到,也许是他从媒体上获知。在一定程度上,这个孩子其实就是一个媒介,传达这样一个非常流行的无神论的立论,即信仰(基督信仰)与科学水火不相容,更偏激性的说法,即科学已经否定了上帝,相信上帝的人就是不相信科学。《美国时代》就曾以上帝VS.科学为题发表封面文章。在当今时代,不相信科学,相当于在看见打雷闪电的时候,就惧怕雷神的怒气,也就是不相信打雷闪电背后的科学原理。可是,事实上,我们这些(包括斯比思)有神论者,非常清楚地知道,雷神并非存在,也完全接受打雷闪电背后的科学原理。如果我是斯比思在回答那位小男孩“相信上帝”还是“相信科学”的问题,我会说,小朋友,我相信上帝,也相信科学,这两者并不矛盾。其实,在斯比思的回答里也有这样的含义,他说,“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那是在有礼貌地说“这是一个荒唐的问题”。
斯比思还可以以打高尔夫球为例,进一步给那位小孩讲述他以科学原理去赢得多项冠军,包括两项大满贯的的冠军。比如,有很大的风从左边向右边吹,我会瞄准旗杆的左边,因为我知道,根据科学原理,风会把球吹到右边,我不会把球打到右边,同时祷告,请求上帝把球逆风推向左边。还有,在果岭上要把球推进洞,如果是下坡,我会轻一点,因为我知道,根据自由落体的科学原理,高尔夫球在下坡时,除了推杆给的力量以外,球本身的重力(gravity)也会让球滚得更远。顺便提一下,有神论者(基督信仰)牛顿发现了gravity的物理原理。斯比思还可以告诉那位小男孩,我会利用这些科学打球,同时,也会向上帝祈祷,请他帮助我打球时要平静,更重要的是,我相信所有这些科学原理都来自于上帝,因为宇宙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所以,上帝与科学毫无矛盾,不需要在其间做出选择。
假如那位提问的小男孩是一位能言善辩的成年无神论者,他会对斯皮斯说了,我当然不是在说你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应用科学原理,上帝与科学的对立主要在于三点:一是科学是基于理性(reason)、逻辑、事实和证据,而相信上帝是基于信心(faith),去相信没有证据、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无缥缈的东西;二是宇宙万物都是由物质组成,只有科学能够解释这个物质的世界;三是你所说的宇宙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你选择了上帝,那就是拒绝了科学,因为上帝不能解释宇宙万物的来源,而科学则可以做出解释。
抱歉,专栏写到此,才进入到实质。当有神论者(基督信仰)被问到”相信上帝“还是”相信科学“时,是在就理性与信仰以及宇宙万物的来源那样的话题进行提问。当然,以上我是在以一个虚拟的对话场景来展开对话。事实也是如此,我的许多无神论者朋友绝对不会认为,我在现实的生活中会将上帝与科学对立起来,我不会因为相信上帝,而拒绝相信自由落体的科学原理,非得在做一个祈祷后,从二楼的窗户走出,相信我会升到房顶,不是落到地下。换句话说,对于接受基督信仰的人来说,当你迈入基督信仰的时候,你并没有放弃在现实生活中对科学的相信和应用,包括在与科技有更加直接关系的工作,比如,你相信上帝的创造,而你在从事生物科学的研究,没有任何冲突,因为你不会从事达尔文进化论所提倡的从动物到人进化的研究,在下面谈到进化论时,会再展开讨论。
因此,作为持有基督信仰的有神论者,我们与无神论者们在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上没有什么分歧,根本不需要在相信上帝与相信科学上做出选择。根本上讲,在上帝与科学是否对立上,持有基督信仰的有神论者与无神论者们的分歧在于,理性与信仰以及宇宙万物的来源那样的话题之上。
那么,是不是科学就是基于理性、事实、证据,而相信上帝就是靠毫无证据的信心?是否宇宙万物就完全就是物质的世界,也就是说唯物主义能解释一切?在宇宙万物的来源那样的终极话题上,有神论者(基督信仰)与无神论者究竟有什么分歧,哪一方更有科学依据?在以下的几篇专栏再做详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