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甲让卫士找来一个宫女,说他们有要事向大王禀报,事关废帝太甲。天真的宫女哪里想得到跟她说话正是废帝,马上带他们去伊尹的寝宫。
宫中侍卫看他们由宫女带进来,连腰牌都没有看就放行了。宫女把他们带到门前,在门口通报了声就退下了。
伊尹当时正坐在屋子中央的火塘边抚琴,火塘上方吊着一个陶罐,一股肉香扑鼻而来,太甲馋得直咽唾沫,心想这个伊立方如果只做厨子该有多好啊!大家都HAPPY。他替伊尹惋惜,一代名厨就要启程去来生,今生今世再也闻不到如此肉香。
伊尹看到面前的太甲,脸上掠过一丝惊诧之色,很快就平静下来,中间曲子都没有停顿。一曲既罢,伊尹说:“来得正是时候,肉刚炖好,可以吃了。来,你去把罐子取下来。”
太甲的卫士起身准备去拿罐子,伊尹制止了他,对太甲说:“你去做这些吧,就当是为俺做最后一件事。那个大个子待会有别的事要做。”
太甲闻言,看了伊尹一眼。他走到火塘边,从吊架上取下热气腾腾的肉罐,又从墙脚的木架上拿了三幅餐具摆在地上,把罐子里的肉均匀分成三份。他先拿起一碗肉,双手递给伊尹说:“您请。”
伊尹也不客气,接过来就开吃。太甲和卫士早就馋得流口水,捧着碗,几口就连肉带汤全吃光了。伊尹叹气道:“好菜需要一口一口慢慢细品才有味道,你们这种饕餮吃法,可惜了我的炖肉。”
太甲擦擦嘴说:“不好意思,太饿了,肉又太香了。俺没吃您做的菜已经很久了,记得还是很小的时候,你偶尔给爷爷做菜,俺们才有机会尝几口,那时太小,不记得是什么味道,只记得爷爷直说好吃。今天才知道,您做的菜味道如此美妙。”
伊尹得意地笑起来,一边小口吃肉,一边高谈阔论:“治国和做菜道理相通,该大火就大火,该小火就小火,再根据食材配备相应调料,每个人都知道怎么去鱼腥、羊膻,可谁知道把鱼和羊一起炖呢?你刚才吃的就是鱼汤炖羊肉,鲜吧?”
太甲擦着嘴角的口水说:“鲜!”
伊尹说:“厨艺最讲究的不外两点:火候和调料,治国亦如此。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能把二者联系在一起的更是难上加难。你用心体会吧,你比俺想象的要聪明,没想到你居然能逃出来找到俺。以后把聪明用到正事上,你爷爷打下这份江山不容易,差点就死在夏桀手上,你好好干吧,别让爷爷失望。”
伊尹喝完最后一口汤,拿起白丝巾擦擦嘴,对太甲的卫士说:“小伙子,该你做正事了。”说完,闭起眼睛,一动不动地端坐着。
太甲注视着面前满头白发的伊尹,眼泪夺眶而出。他对卫士使了个眼色,然后转过身去。
事后,太甲和卫士一起恭恭敬敬地对伊尹的尸体俯首叩首。伊尹被杀那夜,天起大雾,一连三天,大雾不散,白昼如同黑夜。(“七年,王潜出自桐,杀伊尹,天大雾三日”)
就在这黑不提白不提的三天里,太甲回归阔别七载的工作岗位。太甲没有像后来的帝王们那样心狠手辣,诛灭篡位者九族,相反,他对伊尹的两个儿子伊陟和伊奋照顾有加,让他们平分父亲的封地。(“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伊陟后来在盛世太戊朝为相,权力极大,当然不能跟他父亲相比,伊尹的权力和地位连伟大的周公旦都比不了,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那么关于伊尹两种截然不同的版本,哪个是真的?或者说哪个更合情理?
这次我选择相信《殷本纪》,原因很简单,从出土的甲骨里清楚地看出直至商朝末年,商朝历代君主一直不断地祭祀伊尹,而且祭祀等级与王同一级别!这充分说明了伊尹不可能是个篡位者,否则只能说明殷商的帝王们有受虐狂。
《竹书》关于伊尹篡位的说辞非常突兀,甚至和它后面的说法都不能自洽,我感觉这段是战国时被人强塞进去的,属于“伪辞”,很有戏剧性,我稍加演绎,一台舞台剧就出来了。
让我们把属于伊尹的还给伊尹,对于商朝,他算得上是个忠臣,起码他没有篡位。他是个聪明人,他不需要用王位来证明什么,坐王位的人都由他指定,他当然不会在乎王位。他让王位一脉相承,也就不难理解历代商王都对伊尹礼遇有加。不过伊尹的副作用也很大,他破坏了王位正常的嫡传顺序,并最终酿成“九世之乱”,伊尹究竟是商朝的功臣或是罪人,还真是一言难尽。(本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