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甜蜜蜜》:今日的香港变了吗?
小枝博客
1986年3月1日,黎小军从北京来到广州。八十年代的香港,依然是大陆人眼中的天堂。香港回归以前,尤其是六七十年代,与香港毗邻的广东省,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逃港,不为别的,只为活命。许多大陆人通过这种逃往的方式,变成了香港新的移民。
《甜蜜蜜》剧照
大陆改革开放以前,香港人眼中的大陆,就像如今我们眼中的北朝鲜,到处充满政治色彩,贫穷,无知,可怜。
剪不断理还乱,是一直流淌在香港人与大陆人之间的血缘,联系了香港和大陆。在电影中,它是黎小军的姑姑,她在香港孤身一人,从事着下层的皮肉生意,她大概是49年以前随父母迁居香港的那批大陆人,虽然落魄,总归变成了香港人。在现实之中,这种联系变成大陆与香港的地缘,是香港100年前不堪回首的清政府。香港与大陆的联系如此直接,又如此尴尬。香港如此之近,它与大陆隔河相望,却犹如天堂与地狱。
电影并没有告诉我们黎小军和李翘通过何种方式来到八十年代的香港,但至少,大陆开放了,他们不必像姑姑那一代历经流亡,也不必像十多年前的大陆人,冒着生命危险偷渡。
大陆渐渐苏醒,香港正在改变。
你来香港的目的不是为我,我来香港的目的也不是为你。我们都是为了摆脱命运,寻找自己的想要的生活。
黎小军、李翘像当年每一个普通的大陆人一样,怀着如此简单的愿望。但是在八十年代的大陆,从农村到城市务工的外地人还被称作“盲流”,大学生毕业还要服从国家分配,单位的职工想去另一个城市工作,还需要复杂交接审批手续,才能落户。
而那时候的香港,已作为亚洲四小龙领跑亚洲二十年。它对大陆有一种担忧,十年后,如果真的回归了,香港的未来究竟会怎样?
十年,它不仅仅是一个时间年限,更是大陆对历史的一个承诺。八十年代的深圳,还被刚刚设置为特区,在争议声中,作为一次改革试验而出现。黎小军离开北京,李翘离开广州的86年,距离邓小平同志的92南巡还有漫长的6年,大陆还在两种主义间摇摆,北京最热的夏天即将到来。
大陆在变,对于小民,谁又能预知未来呢?
黎小军和李翘,他们在香港,经营着小小的希望,却摆脱不了生而孤独的命运。在大陆的时候,他们是那一批迫切希望走出去的人,来到香港,大陆的早年生活给他们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不是香港人不喜欢邓丽君,而是喜欢邓丽君就暴露了你是大陆人。
大陆就像香港人不愿提起的悲惨童年。沉重地压在许多新一代香港移民身上。
黎小军不能像无牵无挂地选择他想要的爱情。或者说,来到香港,本来就是一场乌托邦,使他像无根之萍。如果没有来香港,黎小军会和爱人安安稳稳生活在大陆,虽然不富裕,但是知足常乐。他不会遇到李翘,不会发生这样一段不该发生的爱情。
饮食男女,在不同的地方,一个人可以遇到不同的爱情。你寻找的爱,最初它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是你遇到的他或者她,给了你爱情的定义。
在北京,爱情是纯色的期盼,是他骑着自行车载着她,去看河,描绘着有一天带着她去更远的地方,拥有房子和自己的生活。
在香港,爱情是痛苦的纠结,是他载着她穿过城市的街道,一起唱甜蜜蜜,一起学英文,一起度过在香港那段最苦的日子,一起在大年三十挤在逼仄的屋子里吃饺子,是他不知道该如何给家里写信。
是城市和人,定义了爱情。爱情是要在对的地方,遇到对的人。可惜难舍的爱情往往时空错位。
当黎小军把那副手镯送给李翘,两个城市的爱相遇了,他必须选择。
黎小军最终选择了已经不爱的恋人,李翘选择了能给他富足却给不了幸福的豹哥。故事似乎应该就此戛然而止。
过去打败了未来。宿命左右了选择。就像李翘在香港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有勇气回家报答父母,却已经物是人非。香港的故事结束了,一个已经苏醒的大陆正张开怀抱,等待着香港,纽约的故事开始。大陆距离世界有多远,他和她的距离就有多远。黎小军和李翘在纽约开始了新的生活,身在同一个城市,他们曾经走过相同的街道,她吃过他做的炸鸡,多少年过去,但是从来没有相遇。
香港要回归了。来自大陆的游客说,以前许多人离开大陆,寻找生活,现如今许多外面的人,去大陆,寻找商机。在游客不经意的话里,仿佛在嘲笑黎小军、李翘这样一批香港美国移民----他们费尽周折,历经艰辛才挣到的生活,在大陆人眼里,似乎已经今非昔比。岁月流逝,国家在变,人也在变。
如果这一辈子再也不能重逢,也就认了,一路走来,从大陆到香港,再到美国,摆脱不了宿命。
李翘终于拿到了美国的绿卡,黎小军终于在美国可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餐馆。曾经的梦想实现了。然而实现了,又怎样呢?美国人的生活本来就是那样,只是中国人过得太苦。
时代变了,当邓丽君逝世的消息传来,那个迷恋邓丽君的时代真的一去不复返。是时候找回失去的激情,重新活过。
终于,在对的城市,对的时间,他和她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