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的包镶,也称包皮、贴皮。当今许多人都认为它不上档次,认为是一种穷酸的做法。其实不然,在大量的古代包镶家具当中,我们通过分析总结可以把它 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真正的穷包;第二类是硬包硬;第三类是因工而需或者因使用而为,是一种集工艺、技术各方面的综合考量,它的制作难度往往会更高、更 大。
刘传生/ Liu Chuansheng
中国古典家具收藏家,收藏三十年,经手黄花梨和漆木家具无数,尤善对漆木家具的研究和保护。
新中式家具设计师,万乾堂创始人,北京收藏家协会古典家具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央美院客座教授,故宫出版社 《大漆家具》一书作者。
古典家具的包镶
古典家具包镶有一类是真正的穷包,也叫夹心儿,里面选用一种白木,外边选用一种硬木(紫檀或黄花梨),其目的就是为了美化表面。
这种器物主要体现在清晚期宫里的家具中,清以前很少发现。当时的统治者要仿造其祖先的家具来做,追康乾盛世的感觉。但当时国库空虚,材料不足,只能采取这种穷酸的做法,所以才导致清晚期许多紫檀家具是贴皮的。
另一类家具包镶是硬包硬(硬木),它有两种做法:红木在里面,外面贴紫檀;还有里面是草花梨,外面贴黄花梨。
更有考究的做法是里外用材一致:外边是紫檀,里边包的也是紫檀,这种做法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包镶,而是古人综合各方面考量,与力学和家具自身的变化都有很大的关系。
还有一类包镶是因工而需或是因使用而为,在清乾隆时期的大量紫檀家具中就有体现。比如清中晚期的樟木箱子或是一些画箱,还有清代乾隆时期的灯屏、插屏等。
我们可以通过上图中的紫檀灯屏的下座了解一下这种考究、智慧的包镶形式。
这件灯屏的下座表面几乎雕满纹饰。按雕工来说,这个面在这个木料上是顺丝的纹理,这些缠枝莲纹和锦地儿在这个面上非常平顺易雕。
但上图的这个地方是这块木材的横断面,在这个横断面上,木材的纹理和顺纹都没有了,不能延续精雕的花纹。因此古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横断面去掉一部分,再重新贴上一块和大面材质一样易于雕刻的木材,那么雕刻出来的效果就完全一致了。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