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素与吃斋
- 吃素(diet)是源自印度的西方文化(在欧美国家,称为“健康食品”);吃斋(jai)是源自中国的佛教文化(在日本,称为“精进料理”);
- 吃素,主要就是以广泛的植物性食品为主,包含植物油,尽量避免动物性食物或制成品;吃斋,主要就是以没有刺激性的植物性食品为主,包含植物油,完全避免动物性食物或制成品;
- 吃素,根据情况可以吃鸡蛋、牛奶、蜂蜜等;吃斋,完全不可以吃这些,而且也不可以吃“荤菜”;佛教的荤菜,即大蒜、葱、薤(藠头、荞头、小蒜)、韭菜、兴渠(中药称为“阿魏”),指五种带辛味的蔬菜,合称五荤或五辛;现代被扩大解释为任何一种含有大蒜素的葱科植物,包括洋葱;
- 吃素,讲究营养平衡,一般是蔬菜和水果为主,配上面包、面条、大米或其它谷物,以及少量酱菜;吃斋,讲究色香味和花样,一般是各种动物名称的精美素鸡食品(汉族豆制食品)为主,配上少量大米和面食,而蔬菜是炒菜和烧制为主,很少用酱菜;
- 吃素,不分场地,在家里也可以,通常配上当地的音乐;吃斋,可以在家里,但多数都在庙宇,配上佛教音乐,外加香烛(多位科学权威及研究指出,烧香有害人体,甚可致癌)。
附:素食主义的多样性
纯素食主义或严守素食主义(俗称“吃全素”,英语:Veganism):会避免食用所有由动物制成的食品,例如蛋、奶类、起司和蜂蜜。除了食物之外,部分严格素食主义者也不使用动物制成的商品,例如皮革、皮草和含动物性成分的化妆品。
半素食主义(英语:Semi-vegetarianism),可能基于健康、道德或信仰而不食用某些肉类,像是不食牛、羊、猪等哺乳动物的红肉是最普遍的类型,这些人会食用部分禽类和海鲜。这不是传统的素食主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
半素食主义包括:
弹性素食主义(英语:Flexitarianism):这类的人主要是以素食为主,偶尔会食用肉类,又可细分为:
方便素食主义:这类人会在生活中尽量选择素食,但如果条件不允许(比如在没提供素食的餐厅用餐时),也可以食用肉类。
锅边素食主义:这类人会在生活中只食用素食,但这些素食可允许和动物制成的食品混杂在一起。比如说,当餐桌上有一盘青椒炒肉丝时,这类人会只食用青椒的部分,而不会完全不吃。
斋食(英语:Buddhist vegetarianism):会避免食用所有由动物制成的食品,但大多接受乳制品及蜂蜜,也有些接受蛋类;持大乘佛教者须戒五荤:青葱、大蒜、象大蒜、洋葱、韭、薤、虾夷葱在内的葱属植物。
乳蛋素食主义(英语:Ovo-Lacto vegetarianism):此类素食主义者会食用奶蛋类食品来取得身体所需之蛋白质,像是蛋和奶。不过不少起司是使用到小牛胃内的凝乳酶制造,因此有些素食者不接受起司、或只接受不杀生来源的凝乳酶。
奶素主义(英语:Lacto vegetarianism):这类素食主义者不吃蛋及蛋制品,但会食用奶类和其相关产品,像是奶酪、奶油或酸奶。
蛋素主义(英语:Ovo vegetarianism):这类素食主义者不吃奶及奶制品,但会食用蛋类和其相关产品。
生素食主义(英语:Raw vegetarianism):这种食用方法是将所有食物保持在天然状态,即使加热也不超过摄氏47℃。生食主义者认为烹调会致使食物中的酵素或营养被破坏。有些生食主义者叫作活化生食主义者,在食用种子类食物前,会将食物浸泡在水中,使其酵素活化。有些生食主义者的饮食理念与食果实主义者相似,有些生食主义者仅食用有机食物。
果食主义(英语:Fruitarianism):仅食用水果和果汁或其他植物果实,不包括肉、蔬菜和谷类。
苦行素食主义:这类人为坚定心中的信念,以苦行的方式进行素食,不仅戒蛋,牛奶,甚至戒大豆、食盐。甘地为其代表人物。
耆那教素食主义(英语:Jain vegetarianism):可以食用奶制品,但不食用蛋制品、蜂蜜和任何形式的根茎食品。
鱼素主义(英语:Pescetarianism):这类的人主要是以素食为主,偶尔会食用鱼和其他水产品,但不食用其他陆地动物。
禽素主义(英语:Pollotarianism):这类的人主要是以素食为主,偶尔会食用鸡肉,但不食用哺乳动物的肉,即所谓的“红肉”。
白肉素食主义(英语:Pollo-pescetarianism):这类的人主要是以素食为主,偶尔会食用鱼和鸡肉,但不食用哺乳动物的肉,即所谓的“红肉”。
长寿健康饮食法(英语:Macrobiotic diets):食物仅包括谷类和豆类,但偶尔会食用鱼和其他水产品。
免费素食主义(英语:Freeganism):这类的人以素食为主,除非肉类的来源是免费的。
道德杂食主义(英语:Ethical Omnivore):这类的人的食物来源必须是天然的、有机的和道德的,不含抗生素荷尔蒙等人工饲料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