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不集中是好是坏?看家长是用脑还是用心

微信公众号:北美姐妹话家教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完整问答: 微信公众平台'北美姐妹话家教"】

 

记得上小学一年级时,妈妈被老师告知:“这个孩子上课小动作太多,思想不集中”。“多动症”的标签就这样跟随了我整个青少年阶段。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问题:老师在上面讲课,我常常会被窗外的小鸟、白云吸引走;手捧课本,也会被一个莫名的词汇牵引走,眼睛五分钟盯着书本,却没看进一个字。听到妈妈无数次地告诫“思想不集中”的恶果,作业粗心大意,考试马马虎虎,成绩差强人意。可谁不想集中呢?我恨自己,恨自己有这个毛病,恨得咬牙切齿。曾试着,拿一把尺子,一行一行比对着往下阅读, 初中时为了不分神,拼命做课堂笔记,试图把老师说的每一个字都字下来。这种挣扎是痛苦的,成效是微弱的。求学的生涯好像一直与这个“毛病”抗争,至到来了美国,读了一些相关书籍,才开始学习与这个“毛病”共舞。

 

       今天,在与人生教练的交流沟通中,我可以清晰、理性、平静地看待我的孩子成长发育中遇到的相似经历,也让我的家教有的放矢。

 

1、何以放心

       老师一句话,邻居一个比,家长难免“谈虎色变”,人家孩子同样年龄,怎么就能集中那么久?是不是我的孩子有问题?有缺陷?要想放宽心,可以自问几个题:

  • 注意力不集中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 不集中有哪些优势?

  • 孩子在哪些方面、时候是可以集中的?

 

美国学龄前和小学老师在设计课程时,常常考虑一个不成文的公式: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长 = 年龄 + 1。你会发现,在1小时的课时中,老师通常会分为几个环节来变换课堂内容、授课形式、甚至学习场地。就简单的26 个字母,也是一会儿写,一会儿唱,一会儿舞;Montesorri 教室里,不少4,5 岁孩子对乘法的理解是从玩珠子中自己琢磨出来的(将相同数量不同颜色的珠子串串)。电视广告节目制作常识是”30秒/sound bite“,因为统计分析告诉我们,超过30秒没有更换,人的注意力就集中不起来了。

        

武断地贴标签,过度的恐惧不但会吓着自己,也吓着了孩子,让孩子以为自己先天有个无法改变的缺陷,自信还没建立就夭折了。就像有的孩子一岁会走,有的一岁半才行一样,小朋友的“集中”能力也分早、中、晚。如果我们家长们能心平气和地接受每个孩子的自然成长时间,并能把“不集中”可能是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急于探索的一种自然表现,或许我们不会过于焦虑,传递给孩子的也是一种积极的守望。

 

2、何时用心

       从人的成长发育讲,小时候外面的鸟叫和屋内的谈话都是有吸引力的声音,而成年人,已经建立了屏蔽系列,具有了抗干扰的能力。理解了孩子的天性,家长需要的是有足够的耐心和创造力。要增加孩子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不能只靠口头提醒:集中注意力!集中注意力!要动脑筋,想办法:

  • 创造安静不受干扰的环境,帮助孩子做作业时实现“精力集中”。

  • 变化手段,利用孩子的兴趣点,比如一个单词,可以抄写10遍,也可以用涂色的形式、也可以借用拼字的游戏来实现单词的记忆。

  • 指出观察细节、提出思考问题。

  • 借用一些游戏、网站,进行大脑训练,增加集中时间。比如 下棋,flash card game, lumosity.com 等训练手段都是可行有效的。

  • 增加户外活动。

 

3、何以宽心

      很多的家长将目光集中在孩子不能集中精力,不能准确、及时地完成作业的问题上。时间常常是创造力、想象力的敌人。想想我们多少时候在时间限制或压力下,应付交差,本可以优异,却落得个优秀。

大量的数据证明:有“ADHD” 的人,看问题常常更全面、更多维,不轻易被困难吓倒,积极、乐观、喜欢帮助别人,喜欢分享故事,这些人通常由于能量足,更具魅力、吸引力。(这是说的我吗,此处应有掌声,哈哈)如果我们更多地关注了成人期的优势部分,也许我们会淡化成长期的忧虑。用心观察,及时给予孩子成长所需要的支持,有时需要集中,有时需要发散。

       下面这些都是你熟悉的明星,他们也曾被诊断为ADHD, 他们却在各自的领域获得巨大成功。

 

4、何时忧心

     ”ADHD”是一种特质,一种困难,不见得一律当病治。美国适龄儿童中被诊断有ADHD的逐年增长,2011大约有11%,促使教育更加着重个性化,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兴趣,集中的时间来调节学习环境,因人而异地施教,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复制,不少家长转向Home Schooling (在家上学,多在中学前)。药物治疗是有效的,但由于其副作用,越来越多的家长另辟新径Alernative Healing, 诸如“针灸”、“打坐”、“音乐疗法”等方式进行输导和调整。《Transforming the Difficult Child - The Nurtured Heart Approach》的作者 Howard Glasser & Jennider Easley 谈到家长态度和家教技能的转变,可以使ADHD的孩子在学校里很成功。书的结论是:越严重的孩子,越需要家长的用心, 而传统的家教方式(用脑臆断多,用心培育少)在这方面是欠缺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