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朝鲜进行第四次核试验后,韩国总统朴槿惠于1月13日在记者会上表示,出于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考虑,韩国政府将研究有关引进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即“萨德”系统)事宜,首次正式提出将萨德反导系统部署在朝鲜半岛的可能性。对此,中方的态度坚决,不断重申对部署萨德的反对立场。
事实上,韩国国内对于是否部署萨德系统,也有不少争论和反对声音。韩国国内围绕萨德问题的主要反对观点可分为四种:对萨德功能的争论、萨德对朝威慑能力的争论、萨德引起电磁波的争论、萨德对中韩关系的争论。
反对萨德者主要有四种依据
首先,就萨德功能而言,美国国防部与制造萨德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以下简称“洛马公司”)主张,萨德于2005年之后进行的14次反导试验上达成100%的成功率。但反对萨德的韩国学者或意见领袖认为,萨德的导弹拦截率在实战中尚未验证过,并且洛马公司所主张的试验内容也并不可靠。例如,洛马公司发表于2012年10月的试验报告中称,它们首次成功拦截中程导弹。可是后来得知,该试验并不是拦截“地对地”导弹的试验,而是针对飞机发射“空对地”导弹的拦截试验。因此,反对者认为,萨德的性能目前为止尚未得到充分验证,为全面实战配置仍然需要不少时间,因此目前为止萨德对韩国只不过是无用之物。
其次,萨德对朝威慑力有限是韩国国内萨德反对者的核心根据。萨德在防御力上的实效性是建立在朝鲜以高角度向空发射劳动导弹的前提之上的。反对者认为,朝鲜已具有包括“飞毛腿”导弹的无数个短程导弹,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发射“飞毛腿”导弹,而以高角度向空发射价格贵、数量少、准确度相对较低的“劳动”导弹来攻击相隔不远的首尔地区是毫无道理的。
此外,从地理特征上来看,韩国与朝鲜相邻,并且防御纵深极短,朝鲜发射的导弹会在三至五分钟之内到达韩国领土,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准确地做到萨德所需要的“发射-探测-追踪-确认目标-拦截”全过程,实际上是极其困难的。
萨德会引起电磁波污染问题,是韩国国内反对部署萨德的又一个原因。根据反对者的主张,2012年4月16日美陆军起草的一份报告包含着AN-TPY2(萨德雷达)相关的详细内容。根据报告,雷达地区前方130度5500米地区被指定为“禁止出入区域”,并称“作战中无线频率功率在天线上和附近会达到威胁水平”,“无线频率电磁波会引起严重烧伤和内伤”。鉴于AN-TPY2雷达发出的电磁波会威胁环境安全,而且在韩国领土内实际上不存在此装备可部署的地区,因此一些韩国人,尤其是环保人士对萨德表示强烈反对。
最后,萨德对中韩关系会造成负面影响,也是反对声音的一个重要原因。众所周知,萨德的运用范围会覆盖一部分中国领土,中方已经对此明确表示了坚决反对的立场。因此,萨德的反对者主张,中国是韩国最重要的战略伙伴国家,给这样有着密切关系的国家造成巨大威胁,部署性能不明的萨德是得不偿失的。而且,中国是可以在将来对朝鲜半岛统一发挥巨大影响力的国家,若在“保持友好的中韩关系”和“萨德可能带来的对朝防御力”二者之间选择的话,韩方更值得舍后者而取前者。
萨德部署与否,朴槿惠个人判断很重要
那么,反对声音能否影响韩国是否部署萨德的决策过程呢?
4月13日,韩国将举行国会议员选举。选举之前,任何国会议员候选人都不愿意提及如萨德等的敏感问题。但若选举结果中,支持部署萨德的韩国新国家党占过半以上议席的话,上述的反对声音将难以影响韩国对萨德部署的决策。相反,由于韩国的三大在野党,即共同民主党、国民之党和正义党均反对部署萨德,因此在它们占过半议席以上时,反对声音影响韩国决策的可能性会提高。
另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是部署萨德的地区问题。如果萨德要部署在韩国的话,会部署的地区很有可能是有驻韩美军基地的大邱市或平泽市。但最近在这两地区里都已出现反对萨德部署在当地的声音。换言之,在当地争论的焦点虽然可能不是要不要部署萨德,而是部署在哪儿的问题,但围绕萨德问题的争论会更加升温,反对声音发挥影响的空间也会扩大。
另外,朴槿惠总统的意志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在韩国的决策结构下,朴槿惠总统对部署萨德的判断会起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朝鲜进行第四次核试验以后,青瓦台在对朝政策方面发挥着更大的影响。但问题是,朴槿惠总统很少有机会听取上述反对萨德的意见,给她提供外交咨询的人们大部分是有亲美倾向的人士,而且周边的国会议员都是支持部署萨德的韩国新国家党党员。因此,尽管国内反对萨德的声音通过选举可能会影响国会的决策,但直接改变朴槿惠总统对萨德态度的可能性事实上不大。
总而言之,韩国对萨德的政策不但由选举体现出的国内舆论决定,而且朴槿惠总统个人的判断也甚为重要。领导人对外交政策的判断,鲜明而具体的第一手信息比抽象理论性材料通常会起更大作用,首脑会谈是领导人通过个人接触获取一手信息的重要机会。因此,与中美领导人的会见或首脑会谈对韩国总统的立场将会产生重大影响。换言之,为了解决中美韩三国间围绕萨德的矛盾,胸怀坦诚地互相沟通必不可少。希望中美韩三国尽快找出此机会,理智地克服这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