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晒毛泽东时代严禁收听敌台的宣传品 组图
敌台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产生的名词。特别指无线电爱好者或者拥有短波或者高灵敏度收音机电台等中国大陆居民收听到的大陆以外中文或者外文广播。如“美国之音”、“BBC”(英国)、“莫斯科广播电台中文台”(俄罗斯之声)和“和平与进步广播站”、“自由中国之声”(台湾)等等。
这些广播电台所取的政治观点都与当时不同,对政策持批评态度;而国外的其他广播电台,如基督教福音电台等,属于“伪科学的唯心主义思想”,也被囊括了进来。它们常受到来自官方机构强大的电子干扰对抗,如有重大敏感事件(珍宝岛事件、四五天安门事件)发生时尤其这样。
由于对宣传舆论和意识形态采取控制政策,普通人无法得到关于现实情况的真实报道。一些有独立思考倾向的知识分子就利用无线电台收听国外报道,以此满足求知欲。这种行为包含了以对现实、官方宣传的不信任,包含了越轨的可能性,因此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因中波频段本地电台信号强,多次协波对微弱的远程信号也产生比较大的干扰,因此当时受听这些电台只能通过短波收听。
收听活动多在有单人独住的住户,在夜里进行,由于夜深人静需要把音量调到最小(当时还没有耳机这样的小型接听设备),所以叫“偷听敌台”。一旦这种行为因在言谈中泄漏,就会被安上“收听敌台”的罪名。轻则得到没收收听工具(矿石收音机、晶体管收音机、半导体收音机),所在单位停止工作、隔离审查、批斗、勒令检讨,给戴上“坏分子”帽子的处理,重的还会被送交司法机关判刑。据学者王友琴报道,上海左树棠“收听敌台案”的自首者无名氏(名培民,姓氏不详)连累案主家被查抄、隔离审查、毒打致死,自己亦被隔离,释放流浪后,终以自杀结局。
也有无线电爱好者把它当作检验自己收音机的灵敏度的手段,或因无意、好奇偶然收听,不慎被人发现而获罪的。公开的无线电爱好者就会被列入嫌疑者名单,受到经常性的善意劝说、敌意警告和惩戒性盘查。而不被单位组织信任,跻身有瑕疵者行列、在晋升等当口受到额外的质疑、为难,更加是最轻微的后果了。连普通老百姓也认为这是很严重的事情,屡屡告诫有无线电爱好的子女不要去触雷区、惹麻烦。
直到1980年代以后,获取信息的类似控制、禁忌渐趋松弛,尤其是互联网日益普及后,无线电已经不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收听无线广播也就不再受到严格的控制。但是这一概念在经历过文革的一代人记忆中还是有或多或少的阴影。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齐奥塞斯库挨枪子、东欧易帜等等又促进了北京市民大量购买过短波收音机。那时本博秦全耀到外地出差都必带,以通过BBC或者美国之音的广播收集信息,导致短波收音机脱销。
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敌台一词已经不见于日常口头语言。虽着互联网的普及,眼睛比耳朵更通天,“翻墙”又成了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一道风景。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郑浩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