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中的营养学:不太靠谱的一张嘴(ZT)

新闻媒体中的营养学:不太靠谱的一张嘴
原创 2016-05-25 李娟 赛先生
?
            为何营养学建议让人如此困惑?
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编译 李娟

最近几天,一篇《舆论操控范例:我是如何让一百万人相信巧克力可以减肥的》文章传遍网络,文中详细描述了得出“吃巧克力可以减肥”这一结论的论文作者,同时也是名记者的自我爆料。他称该研究的初衷是应邀展示一下如何简单地将一个拙劣的科学研究变成一个能上头条的饮食风尚,并且这也是一种报道方式:通过参与来揭露。他们首先组织了一个真实的实验,但样本数不到20,然后通过P值操纵来得到一个实际上毫无意义的“研究结果”,写成论文后,他们投给了20家杂志,很快就有多家杂志表示乐意发表,只要付上一笔费用。接下来,就是大家都看到的媒体跟风炒作。

也许这个例子有些极端,但有关营养学的健康指南确实经常让人无所适从。比如,美国2015~2020年最新饮食指南于今年年初正式公布,其中“取消摄取胆固醇上限”引发关注,而2010年的旧版饮食指南中则建议每人每天摄取胆固醇量应低于300毫克;美国医学会期刊《JAMA儿科学》今年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如果孕妇每周吃鱼超过三次,她们的孩子快速发育与肥胖的可能性将更大,这与之前公认的孕期多吃鱼补充omega-3和DHA有益胎儿发育的观点似乎相悖;近期,一个受人关注且存在已久的问题又被拿出来说事:豆浆的摄入量与乳腺癌的发生到底有没有关系?媒体中充斥着诸如此类的营养学报道,每则都讲得头头是道,综合起来看却让人无比困惑。信息时代的“You are what you eat(人如其食)”逐渐变成了“You are what you read(人如其读)”。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营养学报道的纷杂万象?如何改善媒体与营养学研究的现状?如何更可靠的选择日常饮食?

1新闻标题背后的真相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比低脂饮食更健康吗?吃红肉会易发癌症?每天一杯红酒可让医生远离我?
某类很平常的食物,因为最新发现其对健康有益而一跃成为所谓的超级食物,或者一类本来健康的食物,因为一项对健康有害的报道而从此失宠——如今,营养学相关的类似研究新闻随处可见。媒体的报道影响着人们对吃喝的选择,但是媒体的报道往往并不完整、不准确或断章取义,导致食品和饮食科学信息的混乱传播,有时候甚至相互矛盾。

前英国医学杂志(BMJ)的编辑Richard Smith在最近的英国皇家医学会的一次会议上说,“越来越多和健康有关的研究报道充斥着现在的媒体。但是,信息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对营养科学的理解更正确,很多报道是不准确的。”

大量研究文献发现了各种食物和健康疾病之间的关系。每项新的研究都可能为某结论添加新的证据,但不全面的新闻故事对单项研究的阐述可能与先前的研究结论相矛盾。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的Vivek Muthu也在会上解释说,对健康相关的风险的呈现存在着很大问题,相对风险依靠其统计学数据表象常常胜过绝对风险,从而更吸引眼球。

例如,去年许多报道说加工肉类和癌症发病之间存在关联,并引用了吃加工肉类的人得肠癌的相对风险要高17%的数据。但是很少有报道提到基线风险和绝对数字。在英国,每1000人中约有61人在某个生活阶段会发生肠癌,相比之下,每1000人中约有56人最少接触加工肉类,而每1000人中66人常吃加工肉类。

食品和饮料行业联盟的Tim Rycroft说,“未能解释研究的上下文,是媒体存在的最大问题,很大程度上误导了读者。还有其他的各种问题,包括仅从体外研究、动物研究,或只有小样本数据的研究擅作推断,并且缺少从事研究的机构人员的信息等。”

2宣传机器的过度宣传

Muthu说,“每个人都被现实利益刺激着进行过度宣传。研究人员有发表研究成果的压力,学术机构之间存在知名度和研究经费的竞争,学术期刊追求更多的读者群和引用率,新闻媒体寻求读者和关注的最大化,而记者即没有时间又缺乏严格评估粗糙原始研究的专业知识。”

Smith用“弱科学(weak science)”来描述这类研究本身,层出不穷的仅仅基于观察的研究结论,许多都缺乏可靠的统计学数据。他说,期刊杂志之所以应受批评,是因其对营养学研究证据的鼓吹和夸大,编辑们对健康新闻报道也应该负起更大的责任。

改善目前的这种情况,要靠更高质量的营养学研究项目,并且必须采用更完善的方法学,使研究数据更加可靠。比如,并不仅仅拘泥于对食物摄入量进行问卷调查,也不只是陈述大型随机试验的观察结果。此外,我们知道,食品工业的资助左右着科研项目,这会使研究结果产生偏向性,而投入更多公共经费或者类似威康信托基金的经费,则可降低食品工业对科研的影响。

新闻发布会是科学界与媒体打交道的重要机会,它能决定新闻媒体的报道内容,并帮助记者了解科学研究的意义。但是,证据显示新闻发布会也存在炒作。学术期刊和科研机构过度解读的新闻稿往往导致随后的新闻报道出现不妥或失实。作为一名科普作家和研究员,Ben Goldacre呼吁学术界应该提高新闻稿的标准。他建议,文稿作者应建立专业的声誉评价体系,使那些不准确报道科学发现的作者的学术声誉也将受到影响。或者,和研究论文一起发表媒体通稿,并鼓励对所发通稿展开讨论。英国医学杂志的专栏作家Margaret McCartney认为,学术期刊和研究机构在召开新闻发布会时应该更审慎。

最后,公众对科学方法有更好的理解,能帮助自己判断新闻报道的质量。NHS Choices’ Behind the Headlines(标题背后—NHS精选)网站和Health News Review(健康新闻评论)网站,就是专门为健康相关新闻提供客观分析的媒体。如何严格评估研究文稿,可在健康知识科普学校学习到。相关技能的掌握可以帮助公众和专家对媒体信息做出价值评定,从而为大众如何选择食物提供更好的建议。

参考文献
Navjoyt Ladher,Nutrition science in the media: you are what you read.BMJ 2016; 353 http://dx.doi.org/10.1136/bmj.i1879 (2016.4.7)


◆  ◆  ◆  ◆  ◆        ◆  ◆  ◆  ◆  ◆

附录

2014年2月,《纽约时报》发表了美国著名的健康科学记者,营养科学计划(Nutrition Science Initiative)的创始人Gary Taubes的文章《为什么营养学建议如此令人困惑》。当《Sight and life》的采访记者提出“我们对营养学知识的了解是否可信? 为什么我们应该对营养学的建议保持怀疑的态度?”的问题时,Gary Taubes做了如下回答:

做科学的正确态度,是需要细致的观察现象并对假设进行严格验证,才能总结出自然和宇宙有关的可靠知识。对于物理学这类硬科学来说这个思路是可行的,因为物理学家的研究对象并不是有思想的人类有机体这样复杂的物体。物理实验花费或许非常大,但却可经多次重复得以验证,变量可被控制,因果得以确立。而营养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饮食如何影响人类一生的健康。这意味着需要以人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追踪几年或几十年去得到有意义的结论,这使得实验进展非常困难,耗费大,耗时长。

我觉得营养学的某些研究人员会为了他们所信奉和传播的理论,去接受和认可较低标准的证据。至少对我来说,不可否认,某些证据是模棱两可的,这就让那些解读证据的所谓专家们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导致很多推论是片面的,带有偏见性。如果你相信观察性研究(observational trials)能够确立因果关系(我不相信,除了少数几个例外),接着你用某种方式去解读证据,就会说服你相信哪些食物构成健康饮食。如果你相信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对建立因果关系是必要的(我相信,但相关研究可能做的很粗糙),你就会用另一种方式去解读证据。

最后导致我们每天看到的营养健康相关的新闻都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而专家们又满足于认同各种不同观点,研究团队却从未成功的证明哪些研究结论是确凿可靠的,这就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参考文献
[1] http://www.nytimes.com/2014/02/09/opinion/sunday/why-nutrition-is-so-confusing.html

[2] http://www.sightandlife.org/fileadmin/data/Magazine/2014/28_1_2014/gary_taubes_why_is_nutrition_so_confusing.pdf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