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款留学,源从何起?中国受惠,应感谢谁?——介绍《庚款留美发端考》一文 ,作者:茆诗珍/徐飞

记性不好,写得很慢,所忆所思,存下一点点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摘录、转载者(西北东南)注:
 
  《庚款留美发端考》 ,作者:茆诗珍/徐飞,两位作者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原文初载于:《中国科技史杂志》2005年第1期。
 
   经过作者的再考证,文章确认时任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发现契机,巧妙周旋,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最终才达成庚款退还(浮报、虚报部分)、首创并促成庚款留学计划的实现,所以梁诚才是促成庚款留学的第一功臣。
因原文较长,下面摘取其中几段,说明主要史实。
*******************************************************************************
   
   历史上著名的庚子赔款源于1900年,这一年,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随即八国联军武装干涉入侵北京,翌年9月,清廷被迫与列强各国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议定,中国赔偿俄、德、法、英、美、日、意、奥八国及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六“受害国”损失共计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全中国人平均每人赔白银一两——转载者注),由1902年起至1940年止,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九亿八千多万两白银,史称庚子赔款。根据条约,按年息四厘,本息共计,美国应得美金53551551.15元。
。。。。。。
   美国总统于1908年12月28日在实施法令中指示,赔款退还从1909年1月1日开始,退还的庚款将用于帮助中国发展教育事业,培养赴美国的中国留学生。1909年6月,北京设立游美学务处,同年8月,内务府将皇室赐园清华园拨交学务处作游美肄业馆,清华大学雏形由此形成,在630名考生中,录取了47人,同年10月赴美,这是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1910年8月举行第二次招考,400多人应考最后录取70人,第二批庚款生中,出现了胡适、赵元任、竺可桢等著名学者。1911年初,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正式成立,简称清华学堂,1912年11月改称清华学校,第二批留美幼童中的唐国安出任清华学校第一任校长,此后十多年间,由清华派出的留美学生多达千人。1928年,清华学校改名清华大学,罗家伦出任校长。1933年,又开始招考第一批庚款留英学生,现代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留学行动至此达到高峰。 
 
   客观而论,由西方列强退还庚款而导致的现代中国大规模的留学行动,对中国全面走向现代化,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上世纪中叶,代表中国最高科学水准的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近半数为庚款留学生。
 
   但究竟是什么原因促成了庚款留学计划这一重要的创意呢?长期以来,相当一些舆论将此归功于美国方面。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本文将追根寻源,揭示此一历史事件的最初推动者——梁诚及其促成庚款留美计划实现的鲜为人知的近代科技史料。 
 
                    一、问题的提出
                    ( 内容  略 )
 
二、梁诚首倡以庚款兴学留美计划实现庚款退还的史实考证 

  如上所言,真正推动庚款退还及庚款留学计划实现的不是美国人,而是当年留美幼童中的一员——时任中国驻美公使梁诚。

  梁诚,原名丕旭,字震东,广东番禺人,生于1864年,1875年作为第四批留美幼童成员之一赴美留学,1881年尚未毕业,随全体留美幼童被召回。回国后,梁诚初任总理衙门章京;1886年,以候选县丞资格,随张荫桓公使赴美,后升任使馆参赞,从此开始其外交生涯;1897年,随张氏赴英,奉贺英女皇维多利亚(Victoria)登基60年庆典,返国获授直隶候补道;1901年,奉命作为醇亲王载沣为专使的首席随员赴德国“谢罪”,德皇威廉二世要求中方叩头示歉,中方断不能受,随即梁诚建议以鞠躬代替,妙解争执,英美舆论多有赞许;1903年3月,因前驻美、日(日是日西巴尼亚的简称,即今西班牙)和秘鲁等国公使伍廷芳任期届满,梁诚继伍廷芳出任上述诸国钦差大臣。

   庚款退还缘起于《辛丑条约》赔付方式的外交斡旋。在《辛丑条约》各国赔款所用货币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之前,美国从其自身利益出发,同意中国以白银偿付赔款,后来由于其他国家一致主张用黄金作为赔款货币,美国自然也不例外。由于签订条约时没有考虑到金银汇率的浮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政府愈发感到一律用黄金偿付赔款,财政压力太大,也有失公平,因此令驻美公使梁诚向美国政府商请改用白银偿付赔款。。。。。。

   看到以白银支付的努力希望渺茫,梁诚只能放手一搏,向美方剖陈利弊,在1905年1月19日致外务部函中,记录了梁诚向美国务卿海约翰(约翰·米尔顿·海伊,John Milton Hay,1838年10月8日-1905年7月1日)交涉的具体过程:“中国财政支绌,贵大臣所深知,现筹赔款已穷罗掘,一概还金,势须加增租税,民间艰于负荷,仇洋之念益张,大局或有动摇,祸患何勘设想。贵大臣素主保全宗旨,当能为我筹也策。”([8],74页)

   当时的美国迫切需要的,就是保护其在华利益不再受到侵犯。辛丑条约谈判过程中的美国赴华专使柔克义(William W. Rockhill)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的函件,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在致海约翰的函件中,柔克义说:“我们必须尽可能防止因偿付赔款而对中国百姓开征新税,因为这样做会加深和延续他们的敌对情绪,我们最终所受的损失会比现在所要取得的几百万还多得多。”([9],179页)因此,梁诚的那番话,正好碰触到了美国政府的痛处,1905年1月19日《驻美公使梁诚致外务部函》中详细记载了梁诚在向美方海约翰剖陈利弊后,“海为动容,默然良久,乃谓庚子赔款原属过多,现在各国还金已有成议,美款较少,即使收银亦省无几。”([8],74页)的细节情况。

  于是,一个重大的转机出现了!听海约翰说庚子赔款“原属过多”,聪敏的梁诚便没有在赔款支付方式上继续周旋,转而利用身处美国的便利,立刻展开调查,发现美国当初的实际损失额不及分摊所得庚子赔款额的一半([7],235页)。掌握这一事实之后,梁诚巧妙地向海约翰提出减收赔款的提议,“诚以其(海约翰)语意较松,或不过于坚执,因语以各国若将赔款核减,于我财政殊有补益,贵国如能倡首,义声所播,兴起闻风矣,海言贵大臣所言确有至理,自当极力代谋”([8],74页)

   以上史料确凿证明,美国退还多余部分的庚子赔款,并非出于主动,而是缘起于驻美公使梁诚的不懈努力。至于退还庚款的具体用法,其创意也始于梁诚。

  据《吴宓自编年谱》记载:“宓在文案处一年,得阅读许多秘密之档案,备悉早年清华创办之实况与详情。”“例如美国何以独慷慨愿退还此一部分之‘庚子赔款’?——实由我国驻美公使梁诚(广东省人),曾在美国国务院阅读其秘藏之档案,又在美京国会图书馆翻阅各种记载、文件,得知美国政府1901年向中国政府索取庚子赔款时,其所提出美国人在北京等处所受义和团焚杀劫掠之损失(生命财产),事实不尽正确。故由此根据而造成之赔款数目字,亦是曾经妄为扩大,实嫌太多。……彼美国人已承认其为‘虚构捏造,不合事实’,而责评其‘索取过多,不合道德’者矣。”“梁诚公使乃取此类之事实与文件,分别编录成册。暇时,辄与所识美国国务院及外交部之官员,从容谈说。最后,乃直对国务卿海约翰氏婉言:以美国之富,与中美邦交之厚,美国岂吝此区区资财。若能根据切实之调查,将其中‘多取、不应取’之部分,全数退还中国,又须善为使用该款,例如派遣中国男女学生,赴美国留学,则在美国既光明正大、改正其错误,中国亦感激受惠之深,从此更诚心倾向美国矣,云云。海约翰氏深为所动,遂有退还部分庚子赔款之义举。此1907至1908年事也。”由于事件涉及中美高层机密,即使是作为庚款生的吴宓,也感叹其不为人知之憾了:“……宓按:六七十年来,即由清华出身之留美学生中,有几人得知美国此义举半出于被动?谁知梁诚公使之智术与伟功哉?”[10]

   为核实吴宓的分析,我们对梁诚当年的函件又作了追踪。1905年5月13日致外务部函中,梁诚明确说明“赔款减收似可图成,宜声告作为设学游学之用请酌示由”“兹查此项赔款,除美国商民教士应领各款外,实溢美金二千二百万元。自海约翰代陈鄙意,倡议减收,又经诚运动劝说,近来上流议论已觉幡然改变,……观其机兆,似可图成。”“连日与柔及署外部等商榷办法,柔言,总统以为,此项赔款摊付之法,中国早经筹定,若果交还,不知是否摊还民间,抑或移作别用。诚答以交还不应得之赔款,贵国义声足孚遐迩,减免之项如何用法,则是我国内政,不能预为宣告。”“诚惟今日列强环伺,若不觇我措施,定其应付,不有非常举动,无由戢彼奸谋。今美总统所言,无论是否有心于涉,均应预为之地,庶免为彼所持,尤应明正其词,庶彼为我必折,似宜声告美国政府,请将此项赔款归回,以为广设学堂派遣游学之用,在美廷既喜得归款之义声,又乐观育才之盛举,纵有少数议绅或生异议,而词旨光大,必受全国欢迎,此二千二百万金元断不至竟归他人掌握矣。在我国以已出之资财,造无穷之才俊,利害损益已适相反。”([8],76~77页)

  这些函文明确无误显示:不但首先倡议美国减收庚子赔款的是梁诚,而且提出用退款广设学堂派遣游学这一重大创意的人还是梁诚!

  对此,1921年4月的《清华周刊》10周年纪念号,第一次作出了正确的评价:“可是退还赔款一件,既非我国政府的起意,也非美国政府的自动。我们要推求本校第一的功人,还应该感谢促成此事美前外交总长海约翰和当日外务部之中堂尚书,劝令美国减收赔款及主张办学以兴起美人之观感的驻美梁前公使。”([8],25页)“……当时主持广设学堂派遣游学一举,在我国由梁氏独争,在美国亦由梁氏首倡。……独梁氏的劳绩至今没人提及也没人知道,这是我们所不可不牢牢纪念的。”([8],26页) 

  由此可见,仅仅10多年过去,梁诚的这一历史功绩就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

  梁诚作出庚款留美计划的创意,绝非偶然。

   考察梁诚历史,系留美幼童中的第4批学生,就像当初的容闳一样,在深刻感受西方先进科技的魅力之后,回国后始终不忘寻找机会,尽自己最大努力,让更多的中国青年走出国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梁诚赴美就任公使时,偕同赴美留学的学生多达26人,“当五六载以前,中国士子留学美国者,盖不多觏,而东美尤绝无而仅有。……至二十九年春,梁公使震东,奉使是帮,同行学生有二十六人之多。”([7],6页)在1906年7月举行的东美中国学生会第二次大会上,梁诚亲自出席,致词两次,并担任演说比赛的裁判员([7],8页),足见其对留学教育和培养人才的高度重视。

   正是梁诚的独特学术背景和外交身份,使其必然地提出了庚款留美这一创造性的计划,身为中国驻美公使的梁诚,深知退款用于何处与庚款退还是否成功休戚相关,于是提出减收之款用于广设学堂派遣游学的主张。事实证明,这一主张不但切实可行,也得到了中美官方的认可,1905年6月1日外务部致梁诚:“尊意谓宜作为广设学堂,遣派游学之用,所拟最为妥协,以为美廷所乐从。”([8],79页)从容闳到梁诚再到庚款留学生,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大门,就这样被这些先进的中国青年们持续不懈地逐渐打开。 

  三、美国同意退还部分庚款并用于资助学生留美的历史原因

(内容略)

把长文摘一下,再转贴,也很费劲。谢谢阅读。

希望有兴趣、有时间的网友去阅读全文,链接如下:

http://www.historychina.net/qsyj/ztyj/zwgx/2007-06-25/25666.shtml

 
2015-11-22原发在《几曾回首》论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