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6/4
在意大利,除了Venice,住宿上一般选择民居。选择民居的目的是尽可能地象本地人一样生活:行走在社区里,逛逛菜市场,做做饭(极简单的),出去找些本地餐馆,享受本地人的饮食。
因为一般要在一个地方居住一个星期,所以,这样的民居很适合我。
去年在比例时时,当比利时的同学在卢森堡机场接到我,除了带去卢森堡广场逛逛,喝喝咖啡后,赶在商城关门前去买菜。
这是她家附近一个很漂亮的农场式超市。在里面,我选了各种各样的蘑菇(比加拿大便宜,且品种多样),还有新鲜的黄色小西红柿,没见过的菜果,还有新鲜出炉的面包。
那一天,惊讶地发现:比利时农场的蔬菜瓜果可真是新鲜美味!那蔬菜瓜果的味道有点小时候吃的味道,这样的味道在多伦多也只有高级一点的餐厅才能偶尔吃到。
会不会欧洲与加拿大的食物标准不同呢?或者土地不同?开始怀疑。
那天,可能转机太累了,或者身体太缺水了,还是小黄西红柿太好吃了,一口气吃下三磅,身体彻底复原。从荷兰回来比利时时,同学则是买了八磅小黄西红柿在在等着我,把我当猪了。
从去年回来加拿大到今年再次踏上欧洲的土地,那西红柿甘甜清鲜的感觉一直萦绕着我。最最希望的是有一大盘沙拉,上面是小黄西红柿。
这次在罗马,民居附近就是个菜市场,旁边还有老年人活动中心,有很多老人在做操,跟中国一样。
每天早上,我就喜欢逛逛菜市场。买了超大的意大利米熬粥(想看它跟中国米的区别,味道一样,但很养人),再买些新鲜蔬菜瓜果生吃,还买了本地的甜饼路上当小吃一样解馋。说实在的,罗马的西红柿尽管新鲜,但远没有比利时农场的好吃,因为那股象清凉甘露一样的感觉,在当地的水果里找不到。可能大城市运输的问题,菜的新鲜度下降了吧?不知道。
这次在意大利,我觉得意大利人身材很好,精神状态也很好,很少见到象北美一样的大胖子。
我觉得这跟饮食结构有很大关系。
意大利食物有点象中餐,讲究时鲜,又没有中餐的油腻。在威尼斯本地店里,特地点了个炒猪肝,就想看看他们怎么炒猪肝。猪肝上来后,发现跟中餐炒猪肝差不多,尝了一口,嫩嫩的,很入味,不是一流的味道,但也觉得蛮有趣的,因为他们也吃猪肝。
在意大利城里,意大利人很少象北美人一样有高频率地光顾象麦当劳一样的快餐店。而北美的大胖子就是因为食用了大量的“价廉物美”香气扑鼻的快餐而导致。
刚来加拿大时,从商场买来了牛肉饼,本来是想煎一下的,没想到煎出半锅油来,一下子就对快餐店,还有加拿大的食物体系产生怀疑。因为这样的食物吃进去太危险了。而这样的食品,则在快餐店广泛食用,那政府和商家是做什么的呢?
我觉得北美的胖子产生的原因,不能总归罪在人们的贪吃上,而应该检查政府的食物生产标准上。因为国家机器,它要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不光是来自外敌的侵犯,而且是来自自身的自毁。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政府与商家之间有个conspiracy,他们之间的行为就跟中国的毒牛奶一样。
因为从小是吃纯自然食物长大,所以心里有杆秤,在寻找美食的同时,我更希望来看看人们怎么生活的,这个国家的运行理念,还有他们的运行操守。
北美的这种现象不能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