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8 第三部 徐州会战 第四章 临沂大战 3
第三节
拯救张自忠?拯救民族英雄?No problem!李宗仁当然“当仁不让”!说做就做,立即展开行动。“拯救大兵瑞恩”算的了甚?这次李长官要搞得可是“拯救二级梅花上将”行动!当然现在还是中将,救出来以后再当上将好了。
“张去后,我便访何部长一谈此事。何应钦似有意成全。我乃进一步去见委员长,为自忠剖白。我说,我说张自忠是一员忠诚的战将,绝不是想当汉奸的人。现在他的部队尚全师在豫,中央应该让他回去带他的部队。听说有人想瓜分他的部队,如中央留张不放,他的部队又不接受瓜分,结果受激成变,真去当汉奸,那就糟了。我的意思,倒不如放他回去,戴罪图功。
委员长沉思片刻,遂说‘好罢,让他回去!’说毕,立即拿起笔来,批了一个条子,要张自忠即刻回至其本军中,并编入第1战区战斗序列。”
看看,蒋委员长有多糊涂!他一直就看不清张自忠民族英雄的内心世界!要不是李宗仁把第59军全军投降、要当汉奸的后果拿出来吓唬蒋介石的话,他真的会一直扣住张自忠的呀。这样中国历史就改变了呀!这样的穿越是无论如何也是不允许的呀!
好在蒋委员长很吃吓唬,立马被吓住了,赶紧拿起笔来批条子,“张自忠即刻回至其本军中,并编入第1战区战斗序列。”委员长也真是糊涂,现在第59军属于宋哲元的第1集团军,就是属于第1战区序列,蒋委员长又把第59军再编一次原先的序属,这位陆海空总司令的业务也太差了点儿吧?
李宗仁为了贴金真是无耻啊!把几个月后在临沂伤亡惨重、战果最大的第59军竟然说成有投敌倾向,这要把第59军两次临沂大战几千烈士置于何处?!
好啦,大家还是接着听李长官的一面之词吧。为了显示自己的办事能力,李长官让委员长立刻当面批了条子,而且委员长的批示是“张自忠即刻回至其本军中”——“即刻”!看看李长官为了抗战多能办事儿——让委员长批他就得批。
老大的批示肯定管用,张自忠也不会再有胆子留在南京不走,而且在南京他呆着也不舒服,应该是归心似箭、立刻回部队,回到抗日第一线去!
“自忠在离京返任前,特来我处辞行,并谢我帮忙,说:‘要不是李长官一言九鼎,我张某纵不被枪毙,也当长陷缧绁之中,为民族罪人。今蒙长官成全,恩同再造,我张某有生之日,当以热血生命以报国家,以报知遇。’言出至诚,说来至为激动而凄婉。我们互道珍重而别。”
果然李长官没有看错。张自忠却是重情重义的好汉子!受了人家这么大的恩情,如何报答?“当以热血生命以报国家,以报知遇。”得,张自忠最后成了抗日烈士全是为了报答李宗仁啊?官邸送别这一幕写的真好,寥寥数笔勾画出满纸的壮怀激烈——易水为之上冻!
李宗仁可真行啊,张自忠抗日不为国不为民,全是为了报答你啊?
到了这会儿,这个“有趣的故事”揭晓了:
1、 没有李宗仁就没有张自忠;
2、 没有张自忠没有临沂大捷;
3、 没有李宗仁就没有临沂大捷。
A=B,B=C,那么A=C。这是个三段论,逻辑学的铁律!
俺可真没想到“李猛仔”竟然也会逻辑学,厉害不厉害?
厉害是厉害,嘿嘿,可惜是假的——时间地点无论如何也对不上——
《李宗仁回忆录》491页明确写道,“会议(南京守备战)的翌日(11月12日),我搭便车赴徐州,执行第5战区司令长官的职务。”那么张自忠上任之前要来“激动而凄婉”的道别,自然是在这个11月12日之前吧。
张自忠1937年10月10日在秦德纯与张樾的陪同下,在南京与蒋介石见面,之后张自忠以军政部中将部附的身份留在南京。中央政府迁至武汉后,于12月7日发表张自忠代理第59军军长,张自忠随即自武汉赴河南新乡上任。
这还要不要脸了?!
不管要不要脸,李编剧还有“有趣的故事”。估计现在大家都已经明白这位李司令长官的脾气了,好不容易逮着一位民族英雄,李代总统要是不做足文章、不给自己脸上贴够了明晃晃的金子,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二月,淮河前线吃紧,于学忠兵力不敷,军令部乃将第五十九军调来五战区增援。张军长大喜过望,因为我和他有那一段渊源,他颇想到第五战区出点力。”
张自忠到山东原来不全是为了抗战打鬼子啊,原来是还要还个人情呢。看来,要是没有这个李长官的人情,真不知道张自忠打鬼子行不行?也不错,还人情还到打小鬼子上也是很不错的。
“不过,在五战区他也有所顾虑,因为他和庞炳勋有一段私仇。原来在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时,庞、张都是冯系健将,彼此如兄如弟。不意庞氏受蒋的暗中收买而倒戈反冯,且出其不意袭击张自忠师部,张氏几遭不测。所以自忠一直认为炳勋不仁不义,此仇不报,誓不甘休。”
和以前一样,李长官当然要搞错了这件事。其实是当年韩复榘跟庞炳勋有过一次差不多这样的事儿。1929年韩复榘弃冯投蒋,脱离地方军阀投奔中央政府。这种事情不收买也应该干,维护国家统一嘛。韩复榘带部队乘火车东行向中央军靠拢,庞炳勋即令部队在黑石关布防,截击了韩复榘的军车。经过激烈战斗,韩复榘部伤亡惨重,韩复榘弃车步行,率部向南溃逃,经登丰到达开封。韩复榘自视甚高,这次灰头土脸也不太好意思了,后来提起这件事时也只好解嘲:庞瘸子还真有点厉害,差一点儿叫我在阴沟里翻了船。为了表彰这次打击归顺中央的成功行动,冯玉祥奖给庞炳勋5万大洋。
李宗仁应该知道这件事,这次来个移花接木韩冠张戴,改换日期推后一年,为了把自己的形象搞得更加高大些,才故意这样编造的。
1933年喜峰口抗战的军队其中有第3军团,下辖第29军和第40军。第29军军长宋哲元,第40军军长庞炳勋,分别充任正、副军团长。要是按照李宗仁的说法,“意庞氏受蒋的暗中收买而倒戈反冯,且出其不意袭击张自忠师部,张氏几遭不测。”那么和庞炳勋结仇的就不单单是张自忠一个人的事儿了,而是和第29军这个军阀集体结仇了,那么这两个军是无论如何也搞不到一起的。
此时张自忠是第29军第38师师长,在第3军团序列里就是庞炳勋的下级。要是像李宗仁说的那样的话,1930年中原大战二人有仇,1933年到了喜峰口先不用打鬼子了,自己就先掐起来了,因为那个时候李大人可是没机会给做二位的思想工作,正在南边忙着组织“天照大神暗杀团”呢。喜峰口抗战牺牲惨重,总算是个惨胜,事后蒋介石还专门去前线看了看。俺这儿有张照片,影的就是这个事儿,照片上有五个人,右起:秦德纯、孔祥熙、蒋介石、宋哲元、庞炳勋。
?
“自忠此次奉调来徐时,便私下向徐参谋长陈述此一苦衷,表示在任何战场皆可拼一死,唯独不愿与庞炳勋在同一战场。因庞较张资望为高,如在同战场,张必然要受庞的指挥,故张不愿。好在原定计划中,已调他去淮河战场。”
精彩!浮一大白!人家都说细节决定一切,李代总统自然把握这些小细节更加准确!张自忠为啥不直接找李宗仁“陈述此一苦衷”呢?这就是中国人做官为人的高超把戏了。上官煌煌,恩威重重,这种搞条件的话怎么能直接说呢?只能转圈儿,于是把第5战区参谋长徐祖贻拉进来干这个最合适不过了。看看,咱们这位李编剧的生活有多好,这个情节编的有多生动!再看看现在的电影、电视剧,这些编剧的水平和李宗仁编剧比起来实在是差的太远了,还好意思说是电影学院编剧专业的出身?连一位整个算起来总共上了3年多学、还不好好干的“李猛仔”都比不过吗?你们这些科班编剧的书都读到谁的肚子里去了?
“好在原定计划中,已调他去淮河战场。”这句话大家好好体味一下,真是妙句啊!引而不发,设下伏笔,为后文临沂大战设好引子。“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注此写彼,手挥目送。”高!实在是高啊!就是曹雪芹也不过如此!而且曹雪芹不行,10年才写了这个东西出来,又是诗又是词的,费劲巴拉,搞得自己吐血,也就这水平。瞧瞧咱们的李长官,没读过啥书就会这个!俺个人建议,要是红学家们觉得没啥搞头了,这辈子要是再不能翻出几首旧诗了,不如转行搞搞这本回忆录,说不定再整出个“李学”来也说不定。要是有人牵头搞这个“李学”告俺一声啊,咱也想想办法、找找门路、托托关系混进去,先占个“李学”老一辈奠基人的位置,这后半辈子就好混了。到时候要是有不同意见,俺就说,“研究‘李学’的俺都认识,你算那颗葱?”当今国泰民安、四海承平、海晏河清、万国来朝的,军阀是不可能当上的,搞个学阀当当算了。
题外话:现有新说法,曹雪芹并不存在,《石头记》乃是冒辟疆所写。此说为江苏如皋冒家后裔所持,似乎并不是完全没道理,有点意思,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俺对《红楼梦》毫无兴趣,只是看不惯所谓“红学家”的老大“气派”,看见他们老大年纪一辈子就干这个扣扣嗦嗦的好着急——要不你们自己写一本《绿楼梦》、《黄楼梦》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