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花花那些草 (其二)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那些花花那些草 (其二) 

偶然在网上看到一本奇书《救荒本草》,由明朝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组织编撰。上面列举了414种可以救荒食用的野生植物。虽然这些植物都生长在河南开封附近,但其中很多我小时候在四川老家也见过。在微信上和兄长和妹妹们核实了其中一些。遥远的印象,又成了鲜活的回忆。 

几千年但凡天灾人祸,总是伴随着饥荒。这些卑微的草木野果,恩泽过我们的远祖远宗,也惠及过我们这代人。小时候无书可读,时常在山野间晃荡。那个时代生活很清苦,山野里野味可以解馋,曾是自己的钟爱。后来到了北美,发现家乡很多野草这里也有,更觉得自己是野草野长,有了在异乡扎根的信心。 

白居易说过“人间少有别花人”。这个别,是识别鉴别的意思。那些种在庭院的名贵花草尚且少有人能识别,更何况荒山野岭中枯荣由天的野草野木。今天翻阅《救荒本草》,顺便在网上查了一些植物的信息。写下来,让无名之物有名,算是对大自然恩惠的遥远致敬。 

清明草 

学名鼠麴草,家乡也叫软鞠草,为菊科鼠麴草属二年生植物。 

清明草是家乡最有名的野草。没注意过清明草的人,也一定知道清明粑。清明时节,无论山坡平地,密密到处都有这种草。低低的,白毛细叶,显得平和柔顺。开花前采集,切碎和着糯米加工成的清明粑,爽口利胃。 

我在北美还没有见到清明草。上次回宜宾老家,哥哥和妹妹提前准备了清明粑。一吃当年的味道又出来了:青涩中有清香。 


苦蕌葱 

学名薤白,为百合科葱属草本。 

记得家乡的苦蕌葱长在石灰岩地段的野地中。夏天采集时需要一柄小铁锹,连根带叶一起。苦蕌葱叶子细细中空,长得很像葱,但比葱也更细更长。根圆圆的一个白玉小球。洗净后切碎,与折耳根(鱼腥草根)一起凉拌,是我们家乡夏季一道有名的凉菜。 

苦蕌葱古代称中国“薤”。汉代最著名的挽歌《薤露》就是以薤为题材:“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不过在盛夏以凉拌苦蕌葱就冷稀饭,只感到清爽可口,让人想不起露晞之悲。 


救军粮 

学名火棘,为蔷薇科火棘属灌木。 

在家乡救军粮四季都是风景。再贫瘠干旱的荒坡上都有生长。花期长,果期更长。印象中它那灼灼红果,好像永远留在枝上。果实如豆,一抓就能扐下一把。果实甜甜的,是我在山上解嘴馋的最爱。 

当地叫“救军粮”,据说还有典故,牵涉到诸葛亮。我总怀疑这些分散在山坡上的灌木上的果实,也许能暂时救饥于一户一村,那能供养诸葛亮的大军。 

本来是乡野的散木,现在很多人把它做盆景。老枝虬龙,终年挂果,很是好看。 

迷迷响 

学名野豌豆,为豆科蝶形花亚科野豌豆属. 

你要提起野豌豆,家乡人也许不知道。在家乡人们叫它迷迷响。豆荚剥开去掉种子,捏掉一角,放到口中吹起来呜呜响。也许这正是这个名字的来源。 

野豌豆即大名鼎鼎的“薇”。《诗经》中最美的篇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即出自《小雅·采薇》。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也是靠采薇度日。 

北美有两种野豌豆。常常混生在一起。一种紫色花成串,一种粉色花成簇。现在正当花果盛期。 

折耳根 

学名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屬. 

家乡也叫它折耳根、猪鼻拱。生长在野地里和田埂上。家乡一般用根做凉菜,加苦蕌葱更棒。野地里根长得白胖,但味道不如田埂上长大的香。 

折耳根据说是养生良药。《诗经》有《芣苢》一诗,有人说是指车前草,有人说是鱼腥草。薄言采之,薄言食之,论味道,我投鱼腥草一票。 


栽秧泡 

学名也叫栽秧泡,为蔷薇科蔷薇亚科悬钩子属。 

这种小灌木到处都有。果实像小小的草莓,很甜。 

有种相近的野果叫蛇泡。果实长得很光鲜。据说有毒,没敢吃过。


丝茅草 

学名白茅,为禾本科, 白茅属 

这种草贱,到处都有。拔出根,白白的,有甜味。小时候野地里随拔随吃,从来不洗。根煎水,据说能治很多病。 

古诗里常提到白茅。《诗经·召南·野有死麕》”白茅純束,有女如玉“,是有名的色情诗。李商隐诗云”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不吉利,这里不提了。 


马齿苋 

学名也叫马齿苋,为马齿苋科马齿苋属 

小时候常常采集来做菜。用热水烫一下做凉菜。也可以做汤。不需放醋,吃起来带酸味。 

我一生去过的所有地方,都有马齿苋生长。在网上查了查,分布红遍全球。 


2016年7月1日,加拿大国庆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