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养的女孩---我的二姑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的二姑是爸爸的二姐,今年81岁了。爸爸常给他在南京的二姐通话。妈妈对我说:"二姑妈80多岁了,聊起来好象对世界对生活没有丝毫畏难情绪,太神了!"如今社会上流行"女孩要富养"的说法,我想起二姑,觉得她就是个曾经被富养的女孩。

爷爷奶奶只有三个孩子:两个姑妈和最小的父亲。据说爷爷非常宠爱二姑。二姑遗传了奶奶的活泼,小时候常坐在爷爷身上,又揪头发又捏鼻子。爷爷本是极为内向沉静的人,却偏偏对小女儿的"野蛮亲热"很是受用。我今天看到自己的女儿,对着爹地又拉耳朵又拍脸庞地耍赖,而先生享受得仿佛骨酥心醉的情形,就会联想到二姑的童年,恍惚中有轮回穿越的错觉。

要说富养,其实爷爷奶奶一辈子也未曾富过。一对受过大学教育的夫妻,不懂置业,不会投资,前半辈子满足于在旧政府里任个文职,改朝换代后顺其自然地改行投身教书育人。经济宽裕时就多请几个住家帮佣,让日子轻松写意;清苦年代就只保留钟点工,外包自己做不了的重活。那时代许多有钱人家深宅大院,三妻四妾,里面生活的孩子山珍海味,衣锦罗缎,却独独没有温暖的爱,是豪门里的弃儿。二姑虽然跟着父母辗转住着政府机关院落,学校教员宿舍,但搬迁也好,逃难也罢,父母的手始终紧紧拉着她。她不知啥叫遗弃,不曾见过冷漠。父母给她营造的小家庭里没有陈旧礼教的束缚,没有勾心斗角的人际关系。即使父母吵架,二姑目睹的也多是强势的母亲的不依不饶。

二姑有个小学闺蜜。女孩的母亲当年爱上自己的体育老师,成就了一段师生恋。真正成家过日子后,女孩母亲又发现自己从前迷恋的健美偶像原来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于是离家弃子,远赴美国,据说后来在联合国当了翻译。这女孩每回到家里找二姑玩,我奶奶对她都很好,因为心疼孩子没了妈妈。女孩长大后,认奶奶做了干妈。后求学,结婚,工作,辗转各地,人到中年后回到南京,再见到干妈还哭述:"这辈子心里苦,从被妈妈遗弃就留下永久的痛。"这位被我们叫做王阿姨的二姑好友已经患癌症离世。她成年后的工作和生活都不差,只是童年里的缺失不容易弥补。民国时期,有人守旧,有人追新。旧有旧的压抑,新有新的困惑。象张爱玲更苦,既捆绑在旧式贵族的破落中,又遭遇新潮母亲的扬长而去。相比之下,幸运的二姑生活在受过高等新式教育的父母的荫护下,父母却又共同守护传统的家庭责任。

爷爷有个弟弟生活在西安老家。弟媳是小学老师。每次弟媳来信,都要夸自家孩子如何聪明。尤其是大女儿,回回西安统考状元(这位堂姑后来在清华大学是钱伟长的得意门生)。我奶奶读了这样的信,脆弱的神经里虚荣的部分就会受到刺激,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够出彩,于是对自家孩子们一顿猛训。虽然虎妈名声不好听,但至少给孩子们传递了父母的期望:学习是重要的,爸爸妈妈是在乎的。在接受高等教育这事上,奶奶从不含糊:男女平等,女儿必须上大学。这为二姑后来以医生为终生职业,并以高级主任医生的职位圆满退休打下了最初的心理基础。

爷爷奶奶虽然无实业,无房产,但小家庭轻快自由。爸爸和姑妈们跟着爷爷奶奶在南京谋生,回西安寻根以及赴重庆避难,都是童年里行万里路,于苦乐中增长见识。爸爸回忆在四川时,虽然清苦,但父母一有条件,就带他们出去打牙祭,吃各方特色美食,至今留下美好回忆。抗战胜利后一家人坐飞机还都南京。据说出川最安全的是飞机。当时为保证政府官员及家属按时到达南京,最密集的日子里曾经每天飞行架次高达至50架次。更多的人只能坐江轮,乘汽车出川。因为长江湍急,蜀道艰险,事故频发。这样轰轰烈烈的迁徙,父亲和姑妈们虽作为孩童置身其中,却至今记忆犹新。回到南京,姑妈父亲很快入学进入正规生活。我亲耳听见二姑的闺蜜王阿姨回忆往昔,说二姑小时候上学,到了学校,书包一扔,跳到桌上,然后宣吹她父亲又带她看了哪部新的美国大片。带孩子见世面,在娱乐中潜意默化地进行文艺熏陶,无疑增添了二姑的自信,甚至是优越感。

二姑心里阳光,看世界自然阳光。新政权初始,二姑毫不在意父母前途的忧患,热情欢喜地接受新的社会变化。她和父亲要求爷爷奶奶与时俱进,提出应该让家里的帮佣一起同桌吃饭。还坚决不让再叫"小姐","少爷"。所以家里的何嫂改叫他们妹妹和弟弟。何嫂是躲避乡下的家暴跑出来当佣的,在我家过了一段舒心的日子,直到爷爷划为右派失去工作,才不得已辞退了她。

二姑在几乎无拘无束的环境下长大,自然活泼外向,能歌善舞。据爸爸回忆,二姑当年在中学时是运动健将,南京市短跑冠军。二姑跳集体舞是台上的灵魂,跳交谊舞是场上的明星。当二姑在光环下乐此不疲时,隔壁邻班有个男生默默地仰慕着她,却因自愧不如,只是远远观望。他后来成了我的姑父,也是上天眷顾他少年专情的初心。当时明里追求二姑的是学校的尖子生。据说他每天都到家里来坐等二姑,持之以恒。二姑总是跟大帮朋友玩得找不着北。我奇怪爷爷奶奶咋这么开明,看着早恋也不干预。我猜可能一来人家男孩子本人出色,品学兼优;二来他们信任自己的宝贝女儿洒脱开朗,凡事拿得住,放得下。后来人家上了清华,二姑则读医学院。二姑依然玩性不减,热衷于集体活动。人家期待二人世界,二姑竟说人家"不大气",任性地分手了。

二姑毕业分配到西安的一所大医院任内科医生。后来的几年里陆续交往过东欧留学归来的大学教师,同医院的医生等等。有的还专门到南京家中拜访。爷爷奶奶稍稍流露出一丝一毫的缺乏兴趣,年轻男子就被二姑潇洒地"毙"了。活泼的二姑走过"只开花不结果"的青春,开始逼近而立之年了。

在一次回南京探亲的火车上,心情有点黯然的二姑意外地遇到了过去中学的邻班男生。原来他也大学毕业后分配在陕西工作。男生一眼认出二姑。得知当年心中的"女神"依然待字闺中,又惊又喜。火车在自西北朝向江南的大地上奔驰,入夜转凉,邻班男生脱下自己的外衣披在二姑身上。寻寻觅觅多年未有归属的二姑这次终于被打动了。姑父真正是在合适的时间正好出现在二姑生命里的人,但他事后炫耀起来时,总好像他是从决斗场上赢回了自己的"梦想"。

姑父论外形,学历,家庭都不比二姑差,偏偏二姑自我感觉好惯了,平日里非要在气焰上压过别人。姑父梦想成真,心满意足,乐得表现大度,心知肚明二姑的任性闹腾终跳不出如来的掌心。姑父的母亲与我奶奶非常亲密,她俩好得有点象闺蜜,被我妈妈戏称为"模范亲家"。她曾告诉奶奶,以前给姑父介绍过一个苏州美女,温和白皙,但就是未能打动姑父。问他为啥,他说人家整天低眉俯首,千依百顺的,看得心烦。现在姑父被二姑奚落得乐不可支。原来并不是每个男人都喜欢"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也有人偏爱"棋逢对手,分庭抗礼"的感觉。

我从小体弱多病,二姑从西安给我寄灵芝营养针,大姑从兰州给我寄丙种球蛋白,打了就稳定一段时间。二姑常年给爷爷寄一种叫"牛骨髓炒面"的陕西特产。爷爷每天吃完,留下锅里的剩余,我和同龄的表姐总是要争抢刮锅,因为真的太好吃了。现在回想很愧疚,明明是表姐的妈妈,我二姑寄的,我凭什么这么凶?但我相信二姑是最希望她亲爱的父亲来享用她的"孝心"的。二姑和我都深深地爱着同一个亲人:二姑的父亲,我的爷爷。在爷爷的追悼会上我姑侄俩哭得最失控。

二姑被中国政府派往非洲苏丹巡回医疗了两年。当年苏丹总统是尼迈里,二姑给他的家庭看过病。姑父又逗她:"你这个庸医没被揭穿啊?"结果当然又在全家人的大笑中挨了一顿训斥。二姑夫妇在笑骂中打情骂俏一直持续到如今。妈妈曾经酸酸地讽刺他们"永远青春十八",今天妈妈是打心底里羡慕他们的活力。有二姑的地方,就有欢笑。

二姑全家调回南京时,姑妈姑父已是中年。他们感觉回家了,船靠岸了。前年我回到阔别的家乡,见到思念的二姑,惊觉年老的二姑多么神似形似我在天国里的爷爷奶奶啊!在二姑精神依旧的举手投足之间,眉宇言谈之中我仿佛看到了爷爷奶奶交汇的影像在对我显现。我思念热爱的祖辈是有生命的延续的,二姑让我确信无疑了。我愿意靠在二姑身边亲近,为体验那血浓于水的美好温馨。遥望祖国,衷心祝愿我的二姑,姑父健康长寿,二姑和父亲一样是我的根,她身上承载着我有关中国的美好回忆。我想要这一切天长地久。

洋葱炒鸡蛋 发表评论于
喜欢二姑的真实率真和“闹腾”,哈哈
闲闲客 发表评论于
思韵如蓝有一个开明温暖富足的大家庭,羡慕。
简宁宁 发表评论于
楼下同学说出了我想说的话 - 如蓝的文字就像音符从她的指端流出,无论是嘈嘈还是切切都错落有致,优美动听。
翩翩叶子 发表评论于
好喜欢你写的文章,慢慢读来,是一种享受。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真是一个非常棒的家族故事,祝福你的二姑!
coppertown 发表评论于
your writing is as beautiful as the memory of your aunt and your family.
Thanks.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