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写一下自己的看法。后来发现这个评论说了大部分要说的。(该评论主要分析重复性问题。)
科学问题,用科学的方式解决
http://www.guokr.com/article/441642/
“我感觉现在对NgAgo问题的讨论有一些脱离语境。”谈及纷扰的舆论,蒙托柳这样对果壳网科学人说,“我同意韩春雨博士的观点,即现在的情况应该科学地解决。”
在接受果壳网科学人的采访时,布尔焦给出了研究者在通常遇到无法重复论文结果的情况时,通常会采取的行动流程:
询问对该技术更有经验的技术员同事或者科学家;
给论文作者写信,向他们询问操作指南上的更多细节和一些窍门;
用特定电子邮件列表、在线讨论组或者社交媒体与同事在线讨论这项技术。在基因组编辑领域,每当有新技术或者新软件发布,领头的研究者就会创建一个维基页面或者在线讨论组,来直接与同事和年轻科学家进行互动。
这样的流程被认为有利于研究者更有效率地进行重复实验。当NgAgo的重复实验遭遇瓶颈时,蒙托柳和其他许多研究者都采取了这样的行动。仅在Google的Genome Engineering using CRISPR/Cas Systems论坛上,就有30位研究者在名为NgAgo的板块下发表了67条讨论[8]。在这些讨论组,研究者会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也给出分析和听取评论。在NgAgo论文发表后迅速联系韩春雨请求分享实验质粒的蒙托柳,也在重复实验中出现问题时直接联系韩春雨,呼吁他公开实验数据。
另外,一种重要的选择是将自己的重复实验结果写成读者来信(Correspondence)或评论形式,向学术期刊投稿。“我可以不公开我的实验,选择给重要期刊写一篇读者来信,然后为同行评议等六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布尔焦说。不过,“出版阴性结果这条路通常比较困难,也不总是能被期刊所考虑。”蒙托柳补充道,“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研究者们采用了别的渠道,比如利用开放科学项目,让他们能公开自由地分享结果给所有人评论。”
闷不做声谋求发表阴性结果,还是公开自己的数据供所有人讨论分享、吸取教训?布尔焦选择了后者。“他慷慨地分享了自己的实验并为他使用NgAgo得到的阴性结果做出了一些解释。”蒙托柳评价道。
“我觉得与同行们公开分享我的结果更有价值,这样的经验让我受益匪浅。我现在还在跟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人分享自己实验中的一些窍门,也非常推荐我的同事分享他们的数据。”布尔焦对果壳网科学人说,“这种做法能够避免各个实验室闭门造车做同样的实验。与其去追逐发表,共享数据、窍门和实验方法更有价值——这样能为我们省下资金、资源、实验动物和白白花费掉的数周的实验投入。”
而这正是布尔焦和其他科学家正在呼吁韩春雨所做的事情,正是“用科学的方式解决科学问题”。韩春雨工作的学校,河北科技大学近日表示,在约一个月后,韩春雨将采取适当形式公开验证结果。
“现在所累积的证据提示许多实验室(重复NgAgo的实验)都失败了,这是很遗憾的。我希望这些问题能很快被解决并修正。这样,新的基因编辑工具就能使大家都获益。”蒙托柳告诉果壳网科学人。
结语
眼下,不管是论文的发表方《自然》杂志,还是韩春雨教授所属的机构河北科技大学都在督促韩春雨尽快公布详尽的实验流程。更为详细的信息毫无疑问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重复他的实验,进而判断这个横空出世的新技术到底是行还是不行。“随着社交媒体平台、在线讨论组和研讨会的发展,要对某个技术有没有用下结论其实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当然,这也取决于研究领域和该技术的复杂程度。”布尔焦说。
“当初我们尝试CRISPR系统时,花了一两个月拿到第一批正面数据。”布尔焦回忆说,“我记得我们很快就拿到了鼓舞人心的积极结果,但那结果有点反复,而且效率挺低的。要真的建立起技术平台、显著提高编辑效率花的时间就要长一点。”这是CRISPR系统在布尔焦实验室的成长过程。现在备受遭遇质疑的NgAgo,日后能否在这些研究者手上稳定下来,切实为他们提供便利?相信答案很快就会水落石出。
即使这篇文章最终遭到撤回,我们也希望公众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个故事。科学家在科研的道路上难免犯下粗心和草率的错误,但这样的错误不该被用来对他人的名誉进行攻击。对于还很年轻的韩春雨团队来说,这样的错误和挫折会使他们更加成熟。也许有一天,也许能有一份真正的“诺奖级”,从这个小小的实验室冉冉升起。而在那之前,所有挫折和失败,都会是他们必须走过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