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踏上丝绸之路 (1)- 山西平遥古城(下)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生命在于折腾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第二天一大早女儿还在熟睡,我一个人到外面逛逛。 无论到哪儿去旅行我都很喜欢在清晨的时候到处看看,早上游人还未涌进的古城别有味道。

 

紧挨着我们客栈的酿醋中心

我俩吃过早饭就去南门逛逛,古城每天上午有古装演出,我和女儿最喜欢看这样的热闹了。只是宣读圣旨的时候读着读着就开始歌颂当前形势一片大好了,这穿越地也太快了太政治化了吧,让人有些扫兴。 不过看姑娘们跳舞和小伙子们翻跟头还是很带劲儿的。

 

看完演出我俩就拿着个地图找景点了,旁边一个骑三轮拉客的老爷子主动要给我们指路, 我说我们不坐车,走走就行。老爷子说没关系,我来告诉你们怎么走。 看这老爷子这么好我就开始问他怎样收费了, 80块可以带我们去十好几个景点。 我说我们不想去那么多地方,让他只带我们去四五个主要景点就行了。 我们娘俩上了他的车,倒是省心了省力了,老爷子拉着我们去各个景点后就在外面等我们然后去下一站。

 

 

在古城要是想登城墙和去各个景点需要买联票, ¥130 一张,学生半价。 景点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日升昌票号、华北镖局博物馆和古县衙了。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创建于道光四年,是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

 

这是氧化了的真银子

 

我和女儿最爱看的就是镖局了。 有了票号就要有押票的保安-镖局。 华北第一镖局是指道光年间由王正清、戴二闾、左二把成立于平遥、祁县、文水等地的“同兴公”、“太汾”、“昌隆”三大镖局。 这三人武艺高超,名振天下!其中的王正清家境贫寒,16岁背井离乡,到北京一家面馆当学徒,当时还没有轧面机,王正清必须用手肘揉面,由此练就惊人臂力。后来他拜师学艺,学到少林散手108势等多套武艺,河南嵩山少林寺曾为王正清凿碑刻,载入武林史。

王正清并不愿意自己的儿子王树茂习武,但挡不住王树茂从小就爱舞刀弄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后子承父业。 据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时,慈禧太后挟裹光绪帝逃往西安,带有现银93万两,,这么大的数目,无人敢当此皇银的保镖,唯有山西平遥的王家敢接,适逢乱世,王家镖队一路上风尘仆仆,经历波折,日夜兼程,只用了半月多月就将银两送抵西安,分毫无差。

镖局走镖时的重要交通工具是镖车,只有一个车轮,虽然走起路来不好平衡,但走崎岖不平的山路就比较方便了。镖车上镖旗也是一宝,在走镖过程中,劫镖的人要是看到了厉害的镖头,他们就不敢乱动。进入民国后出现了军警武装押运,镖局逐渐衰败了。

镖局的庭院也很别致

 

后院练功的场所

 

总镖头的床,为道光皇帝所赐。 屋内有铃铛,当有紧急事情的时候铃铛就会响。

 

平遥古县衙年头久了,始建于北魏,是中国目前尚存的古代衙署中保存完好的一座。里面除了审讯堂外还有土地祠、牢狱、公廨房等,看了死囚犯被关押的黑漆漆的牢屋让人觉得害怕。

 

登上城墙

古城里那些平顶的房子都是几十年的新房子,不值什么钱的。 真正值钱的是房顶从两侧往中间倾斜的房子,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房顶只所以往中间倾斜是为了下雨的时候好积水,山西干旱,院子里都有一个积水缸,这样才能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本博文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严惠姗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边走边看66' 的评论 : 照片拍的很好,原来是iphone6plus拍的呀,哈哈,我也是同款呀。平常拍的照片都在手机上看,没想到,放在电脑上看还这么清晰,这手机真太好了。
边走边看66 发表评论于
宝儿她娘,你来了,欢迎欢迎! 谢谢美言!
边走边看66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严惠姗' 的评论 : 是的,姐姐, 我就喜欢有古风有民风有历史的地方,对大城市和新的地方就无感。 我都是用我的iphone 6 plus 拍的,现在出行不再用相机了,我的iphone多功能,很方便又轻快,连ipad都不带了。
baoermama 发表评论于
那是娘俩啊,是姐妹俩,那身段多苗条啊。
严惠姗 发表评论于
我觉得你喜欢古老的有历史的东西,老建筑,旧房子,有乡村气息的东西。我很奇怪。我喜欢新潮的繁华的东西,喜欢城市。你这些照片是相机拍的还是手机拍的?
边走边看66 发表评论于
红裙美眉,我也是自己贪玩,姑娘跟我也享了眼福,嘿嘿
边走边看66 发表评论于
DD1122,谢谢你来访!
边走边看66 发表评论于
松松好,欢迎你! 我去看看我家有没有好吃好喝来招待你
红裙绿意 发表评论于
66带女儿去了这么多有意思的地方!
DD1122 发表评论于
写得真好 谢谢
南山松 发表评论于
古色古香的平遥,谢谢惜福的精彩介绍,问好!
南山松 发表评论于
沙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