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国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四位女沙皇,其中的三位均与彼得大帝直接相关。一位是他的妻子叶卡捷林娜一世(也译作凯瑟琳),另一位是他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还有一位是他的孙媳妇叶卡捷林娜二世。在政治上,她们三位都是彼得大帝忠实的追随者,承袭彼得开创的改革大业,将俄国继续推向近代化,科学化的强国之路。然而在生活上她们却各有所好。彼得夏宫显然并不是她们的最爱,于是三代女王前仆后继,共同打造了俄罗斯建筑史上又一处辉煌----叶卡捷林娜宫 (Catherine Palace)。
1708年,彼得大帝将圣彼得堡南郊一处风景优美的庄园作为礼物,送给了爱妻叶卡捷林娜,而这处庄园的所在地就是后来的“皇村”(Tsarskoye Selo)。 1717 年,叶卡捷林娜授意一位德国建筑师在这里为她兴建夏宫,成为叶卡捷林娜宫的雏形。后来,经过伊丽莎白一世和叶卡捷林娜二世的大力改造扩建,终于形成了一个外部宏伟,内部华丽的大型宫殿群,而且楼台亭阁,小桥流水一应俱全,如诗如画。如果说彼得夏宫恰似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气势如虹,巍峨壮观;那叶卡捷林娜宫则如同温庭筠的“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清丽婉约,精雕细琢。遗憾的是我们的行程仅限于叶卡捷林娜宫内部。
上图翻拍于《圣彼得堡及其郊区》一书,作者纳塔利娅 波波娃。该图显示了叶卡捷林娜宫的主体建筑,咋眼一看,相似于中国的四合院,坐落在绿荫环绕之中。正对大门,是一条碎石铺就的小路,穿过绿草坪,直达三层楼高的大宫殿。凭着我们丰富的影视知识,不难想象出女王的马车浩浩荡荡开进来的场面。
大宫殿矗立在绿草坪的尽头。蓝白相间的外墙,色彩明丽,犹如一股清凉的海风,迎面扑来。洋溢着俄罗斯风味的金色教堂,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大宫殿门口的大理石雕塑和拾级而上的红毯,更衬托出宫殿的典雅大方,清新脱俗。
更令人瞩目的是外墙上的“傻大个子”雕塑,别具风味,独出心裁。一个个身形健美,肌肉发达的汉子,低着头,双手向后护卫着压在背上的梁柱,任劳任怨,而且一站就是几百年,无怨无悔。
我想,女沙皇们一进门就看到这些俯首帖耳的“傻大个子”,定是暗自得意。建筑师的这一“马屁”,真是拍得太高明了。
为了避免过度拥挤,游人是分时段进入。在排队等待进内参观时,入口处有4个俄国壮年男子表演铜管乐四重奏 (小号,短号,次中音号和大号各一) 。当他们吹起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午曲时,还边吹边变换队形,犹如四只小天鹅,调皮可爱,憨态可鞠,赢得围观者的一片喝彩。排队等待的无趣因此一扫而空,在不知不觉中转眼就该进门了。叶卡捷林娜宫如此贴心的安排,令人感动。
进门的第一件事是穿鞋套。俄国人的文物保护意识不是一般,我们虽然走过不少地方,但穿鞋套参观还是第一次。
上图是叶卡捷林娜宫的主楼梯。四周白墙上雕刻繁复细腻,看得人眼花缭乱。红色的窗帘地毯,尽显尊贵。游人左上右下,次序井然,比起我们在冬宫的参观,舒服多了。
主楼梯的墙壁上,雕刻和瓷器相互辉映。
主楼梯的天花板
从主楼梯登上楼,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在这扇大门后等着我们的惊叹和赞美。
这是舞厅,左右两壁是对称的落地玻璃窗;前后两壁是镜子和假窗。窗子和镜子之间的墙壁从下到上镶嵌着金色的装饰,在灯光和阳光的映射下,更显金碧辉煌,熠熠生辉。想象一下身穿华服的俊男美女在此处翩翩起舞的场景,不禁陶醉。
这是安装在前后墙壁的其中一面镜子。镜子不仅增强了室内采光,而且使舞厅看起来大了一倍。
这是假窗。透过它,你可以看到隔壁房间炫目的灯光和蓝色的陶瓷壁炉。
透过舞厅左右两侧的落地玻璃窗,可以俯瞰前后花园。这是前门的草地。
门廊上的小天使镀金雕像
这是最为著名的琥珀厅 (Amber Room),四周的墙壁是用珍贵的琥珀马赛克配以镀金雕刻装饰而成,因而满屋富丽堂皇,奢侈至极。可惜禁止照相,我们只好在门口快闪了一张,只能看到琥珀厅的一个小角落。亲爱的读者,请运用你的想象,把如此密集繁复的雕饰乘以十,扩展到整整一个房间(55平方米),而且是从地板一直到天花板,那该是怎样的目不暇接,眼花缭乱?难怪有人将琥珀厅视为“世界的第八大奇迹”。据说,该房间共耗费了6吨琥珀,价值超过5亿美金。可惜的是二次世界大战时,整个房间的精美装饰被纳粹掳走,至今下落不明,成为悬案。现在我们看到的琥珀厅是俄国政府花巨资重建的,其中有三百五十万的资金来源于一家德国公司的慷慨捐赠。2003年当重建基本大功告成时,普亭总统和德国施罗得总理(Gerhard Schronder)共同剪彩,将重现光华的琥珀厅作为贺礼,献给了圣彼得堡三百年华诞。我们在这个故事里,不仅看到了俄国不惜代价重建辉煌的努力,也再一次被德国人为历史忏悔,为战争赎罪的诚心所打动。
叶卡捷林娜宫房间众多,每一个都金碧辉煌,光彩照人。但是却又各具风格,绝不雷同。上图是绿柱厅,华丽中透出淡雅精致。
这一处却花团锦簇,弥漫着优雅和浪漫。如果我没有记错,那不是普通的墙纸,而是丝线织成绸缎。
这是众多餐厅中的一间。在四处金光闪闪的宫殿里,突然看到一间如此素洁典雅的房间,不禁眼前一亮,似有如沐春风的感觉。设计师的才能正体现在“浓妆素抹总相宜”的搭配之中。
大宫殿的后面是巨大的花园,可惜我们的行程有限,只能看到的是与大宫殿比邻的欧式花园。其中圆形弯曲的几何图案,与四四方方的大宫殿相映成趣。
花园里当然少不了大理石雕塑。
站在花园里,透过树荫仰望,金色的教堂尖顶在蔚蓝的天空下分外巍峨挺拔,神圣庄严。
一条小径通向密林深处,据说那里还有一个中国园 (亚历山大花园)。
在我们短短的旅程中,这已经是第二个彼得大帝赠给爱妻叶卡捷林娜的庄园(另一个是卡德里奥尔格公园,请参见第六节塔林)。叶卡捷林娜何许人也,能够如此幸运?她的本名叫玛尔塔,是立陶宛农夫之女。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她曾是缅希科夫家的女佣,没想到被前来访友的彼得大帝视为天人,猛追不舍。虽然这桩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受到了许多阻力,也不被看好,但是彼得力排众议,将她纳为皇后。事实证明二人感情笃定,恩爱有加。有人评说彼得为人残暴,我很难相信。一个对于出身贫寒的妻子如此情深意重的人,定是有一颗柔软温暖的心。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在圣彼得堡,我们得改口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夜半”。因为如此美景出现在深夜十一点,这就是所谓的“白夜”现象。每年6–7 月份,由于地处高纬度地区,圣彼得堡几乎没有真正的黑夜。夜幕在十二点以后才会降临,但是很快黎明又将太阳缓缓托起。所以这时的圣彼得堡是名副其实的“不夜城”。
沐浴在午夜阳光下,海港一片宁静,沉睡中的圣彼得堡市区,在远远的地平线上,若隐若现。
如果把我们的波罗的海之行比作一部悠扬的圆舞曲,那圣彼得堡则是其中最为华丽的乐章。但是很无奈,精彩终有结束的时候。记得我们年轻的俄国导游曾说过:“临别时我们不说再见,我们说达斯维丹尼亚(俄语:再见)”。虽然并不会俄语,但是这个词却让人觉得充满诗意。
达斯维丹尼亚,圣彼得堡,我已经开始期待与你的下一次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