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学者辩论:应留给蔡英文多少空间?


论坛现场(中评社 束沐摄)

      中评社桂林12月1日电(记者 束沐)第三届两岸智库学术论坛昨天在广西桂林举行,虽然此次来桂参会的台湾学者几乎都没有绿营背景,但围绕“蔡英文两岸政策是否会调整”与“是否应对蔡英文调整两岸政策抱有期待”展开热烈探讨,甚至一时激起辩论的火花。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郭震远首先对“冷和平”这一概念发出质疑,他认为“冷和平”概念在理论上很不严谨,甚至不能成立,而蔡英文青睐这一概念,这完全出于推进“和平台独”政策的需要。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则认为,520后两岸关系由“冷和平”转向“冷对抗”的僵局,这种对抗是单向的对抗,蔡英文企图离间大陆最高领导人和对台政策执行者,离间大陆内部对台“鹰牌”和“鸽派”,这说明她用谈判的手法来对待两岸关系。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指出,政治是一门平衡的艺术。他表示,他很能体会蔡英文当前的处境,但他对两岸关系的前景稍稍乐观,“我的乐观建立在两岸的大局已经一边倒地掌握在大陆手上了”,不过他担心,岛内的“文化台独”和“去中国化”已经把中华民国“模糊化”了,台湾民众已经不再信仰“中华民国宪法”所界定的两岸关系。

      澳门理工大学名誉教授邵宗海表示,要从整体政策的演进角度看蔡英文的两岸思路,他回溯蔡英文担任陈水扁任内陆委会主委时“一个中国的问题无法回避”以及“未来的一个中国”的言论指出,如果拿蔡英文2015年的两岸主张与她2011年首次竞选时“一中一台”的两岸政见相比,或许可以说她有所进步,但如果将其与2000年的发言相比则是明显退步。

      不过,邵宗海抛出疑问:蔡英文到底是不是“台独”?若是,“她何必要把‘中华民国宪法’、宪政体制、2002年由她所主导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拿出来?”他指出,大陆需要厘清“一中”、“统一”、“不独”之间的逻辑关系。他以马英九的主张为例表示,赞成“一中”就一定赞成“统一”吗?赞成“不独”就一定意味着赞成“一中”吗?邵宗海认为,以蔡英文现在的主张,她“已经把回到法理‘台独’的路堵死了”。他希望大陆能够在“统/独”二分法之外留出更多的空间,这样才能心平气和地讨论。

      台湾空中大学公共行政学系主任李允杰也表示,大陆学者不能“非蓝即绿”,也不能“宁左勿右”,两岸关系需要耐心、善意,还需要创意、弹性和同理心。台湾成功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周志杰用“三个不可替代性”以回应昨日上午周志怀提出的“两个不可替代性”,他表示,两岸民意具有不可替代性、“中华民国”具有不可替代性、“两岸共议统一”具有不可替代性。

      针对一些台湾学者的观点,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严安林坦承听起来“不舒服”,他指出,有台湾学者对蔡英文“充满了理解和同情”。他认为,如果真的是“马规蔡随”,那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不会有问题,怎么会遇到现在的局面?严安林表示,蔡英文到底是不是“台独”,“并不是说我们说她是就是,说她不是就不是”,他认为这一方面可以观察和讨论,另一方面需要时间来验证。

      有与会台湾学者提出,能否用更宽泛的“两岸同属中华民族”作为替代性论述,而不要讲“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表示很吃惊,他认为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就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难道台湾是另一个国家吗?难道台湾不是中国的吗?”王建民引述台湾现任陆委会主委张小月“‘我国’依照‘中华民国宪法’绝对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国际上通常称‘我国’为台湾”的言论,他直指“这不是‘台独’,什么是‘台独’?”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朱卫东也不同意“大陆施压蔡英文”的说法,他认为这只是体现了大陆对原则的坚持。“原则就在那里摆着”,他说,大陆并没有因蔡英文的上台而对台湾方面提出新的更严更高的要求。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袁征提问,既然蔡英文不太可能直接承认“九二共识”,怎么样能够有其他的办法或表述,既能把这个结打开,又能绕开僵局?刘国深回应,正如上午周志怀所说,“九二共识”可以换一个说法,但核心意涵不能够替换,而现在这个方案需要民进党自己去想,他半开玩笑地表示“如果你帮他想好后,他就会说‘凡是敌人支持的我们都反对’”,引起台下一阵笑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