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时代

"水浒”时代

文/姜尼

七十年代对男孩子们影响最大的一部书应该是《水浒传》。那个年代大家都很穷,能买的起书的人并不多,一般都是从新华书店租书,或者谁家有大家传阅。租书很便宜,记得好像一分钱能租一星期。大家可不要小看当年的一分钱,五分钱全家能吃一顿很好早餐。记得当时爸爸的工资也就每月五十多块,一家人的温饱已不成问题。私人家里的书一般以“小人书”为主,我的好友大龙家境好,家里有好多“小人书”,我就整天泡在他家,一直把所有的“小人书”看过很多遍。

“水浒传”的几个版本我都看过,先是看小人书,看过几遍觉得不过瘾,于是就借书看。八十回本,一百回本和一百二十回本都看过,最喜欢的还是一百回本,觉得故事已经很完整了,令人兴奋恰到好处。八十回本不太过瘾。一百二十回本增加了打方腊的故事,读着有些不在情绪。因为南方的很多英雄也很喜欢,他们与水浒英雄杀的你死我活,而且水浒英雄打方腊时死的最多,连武松都丢了一只胳膊,看的有些令人扫兴。

“水浒”对那一代男孩子们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小说宣扬的“兄弟情节”,俗一点儿话讲就是“哥们义气”。既然是兄弟,那就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为朋友两肋插刀。而且异姓弟兄,八拜结交就生死与共,多令人羡慕。还有就是那些好汉都是一身的武功,九纹龙,青面兽,花和尚,豹子头等等光这些绰号就让人心潮澎湃,恨不也生在那个梁山时代,也施展一番豪情。

那个时候学校里最提倡鼓励的是思想好,做好事,学雷锋。所以大家都努力的做好事,学农,学工劳动时都是争先恐后,得到表扬或奖状可是不得了的荣耀。记得有个挺壮实的女生,人长得挺漂亮,但是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落下个左腿残疾的毛病。但她还是整天拄个拐杖不停地劳动,干活打扫卫生,最后成为全校学习的标兵。

由于学习好并没有在学校提到应有的高度,学生们对学习的热情并不是很高,浪漫潇洒的“水浒”情节已成为男生们的基本精神支柱。男生们经常的自发形成团伙,经常见一排秃小子晃着膀子在路中间走,别人见状只好绕着走。若是不躲惹了其中一个,弟兄们就会一哄而上,打个不可开交。当年能有的娱乐活动实在太少,打群架似乎已成为男孩子们显示男子气概的最好平台。

由于划分好坏学生的标准并不以成绩好坏为标准,所以现在看来根本就是两类人的男孩子也聚在了一起。当年我的学习成绩很好,尽管学校强调的是思想好,但大家毕竟每天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好的同学很自然的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青睐。记得当年我的人缘特别好,尤其一帮现在看来都是最调皮捣蛋的学生跟我关系也很好。我一直以为大家跟我关系好的原因是写作业的时候,我从来都是慷慨给大家讲,让大家看。因为心中的哥们义气,我能为大家做的也就是作业考试上的帮助了。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他们和我在一起是因为和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在一起也会感到一份荣耀。

一个深秋的下午,八个男孩子学着水浒传里的情节端着酒碗,咬破手指,歃血为盟,结成兄弟。从此总见到他们放学走在一起,玩在一起。若是其中有人和其他人有了冲突,其他人不分青红皂白就加入战斗。因为大家判断是否的标准并不是究竟是谁对谁错,而是因为你是兄弟,那就和你战斗在一起。

我们住的家属区是一片有围墙的楼群,这里的孩子基本都是公司的子弟。距我们这个家属区几里的地方是另一个公司的家属区。这两个区的孩子不知为什么结了梁子,见面就打架,有时候一打就是几十个孩子的群架。一般要是一个人都不敢走那条路。

有一年过年前几天我们几个人经那条路去商店买鞭炮,一种很小的红色鞭炮,一挂一百响。过年的时候一般都是拆开一个个放单鞭。因为当年大家生活真的太穷,很少有人能整挂的放鞭炮。

突然间前面出现十几个那个区的男孩子挡住了去路,大家互相对望着,没有言语,但是谁都清楚这短暂的寂静意味着什么。

突然就见那边一声呼叫,十几个孩子就冲了过来,刹那间双方就打到了一处。我平时学习还行,打架哪里在行,一不小心摔倒在地就被几个孩子围起来打。所能做的就是双手抱着脑袋,蜷缩着身子,盼着兄弟们来解救。不一会儿我感觉打我的人都跑了,原来大龙举着砖头,额头流着血劈头盖脸的就砸开了众人,拉起我就跑。终于跑远了,没有人追了,看看大龙,额头在流血,手上也是血,衣服都破了。我擦了一把脸上的血迹,兄弟的血还真的流在了一处。

高考是一个分水岭,把曾经的兄弟硬生生的分了开来。没有考上大学的一般就上了技校或直接上班当了工人。上了大学的很快就离开了家乡,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我上了本市最著名的大学,很好地专业。毕业后又上研究生,最后出国,忙忙碌碌三十年竟然一晃而过。这期间认识的人很多,层次也越来越高,但总觉得一层隔阂,不能有从前那些兄弟般的情感。尤其有一次回国时拜访大学的同学,已是一所大学的教授。大家酒桌上客客气气,心里可以感觉到在互相揣摩。我也知道别人和我来往是在试探合作的可能。这些当然都能理解,大家相互来往首先都是看有没有可以利用的价值,但这真让我的远程拜访很扫兴。以后这些高知同学也懒得交往了,因为自己首先就想能给别人额带来什么效益,挺煞风景。在国外打工已经够幸苦了,再不想回国还动这么多脑子。

这些年在外头漂的时间长了,岁数也有些大了,很想念儿时的那些兄弟。2009年终于有机会回到故乡,就想见见兄弟们。由于二十多年没见面了,也不知大家是否还有兴趣来往,所以也没有提前告诉大家。一个晚上突然通知大家来赴宴,由于通知的很仓促,每个人都有足够不来的理由,都可以理解。

当我按约定的时间来到订好的饭店的时候,我的那些兄弟,有的没有上大学,很多人都双鬓染霜,有的已现苍老,大家齐刷刷都聚在我的身旁。没有共同的专业,没有那么多合作的欲望,没有那么多揣摩思考,大家来因为是兄弟;这酒一杯杯的干,就是因为我们是兄弟!

还是“水浒”里的兄弟,还是“水浒”的情怀,我怀念那个刻在生命里的“水浒”时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