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人随笔】看洋人父母带孩子

旅行足迹,健康生活,饮食营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看洋人妈妈管教孩子(原创) 》帖出后,有人问: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不哄不行?。我也经常思考这个问题,下面再聊一些白人父母管教孩子的故事,也许从中可以找到答案。

多年前第一次出国去北欧,记得是12月份。下午两点来钟抵达,出了机场,天已经一片漆黑。北欧的冬天就是这样,冬天长夏天短,下午2-3点天就开始黑了。乘计程车,一路冰天雪地,来到学校,住进了学生宿舍。到学校看到的第一件有趣的事是发现公共阳台上有婴儿车,而且车里有婴儿在睡觉,后来在其它地方也见到类似的情况,当时非常好奇。过了些日子,与邻居慢慢熟悉了,便迫不及待地问:室外温度这么低(通常在零下5度左右)为什么要让小孩子在外面睡觉?邻居妈妈回答,Baby穿着连体鸭绒服,不会冷的。孩子要从小适应寒冷的气候,以后身体会更健康,而且气温底,有利于睡眠,只要注意观察就行了。

后来,交了了一些当地朋友,其中一个医学院的学生正在读MD和PhD, 经常在隔壁实验室做实验。生产后不久,推着宝宝来学校看望大家。聊天时,她说,生完孩子从医院回家后,孩子经常无缘无故地哭,作为医学生的她,为自己的孩子作了检查,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她就常坐在婴儿床边,抚摸孩子的小手,小脚,孩子会慢慢入睡。可是醒来后还会哭。可能是饿啦,喂过奶,量了体温,用听诊器听听,一切正常,放回婴儿床。我问如果孩子哭你抱不抱孩子。她说,当然抱,但要在孩子不哭的时候抱。孩子哭的时候一般是有事,比如说饿啦或身体不舒服。如果一切正常,那就是不适应环境。她指指车里的宝宝说,她就是这样,哭了差不多一个星期才适应。她补充说,婴儿床是唯一最安全的地方,刚出生的孩子都要适应新的环境。抱的越多,需要适应的时间越长,哭的时间也就越长。这一个多星期她除了喂奶时抱着孩子,大多数时间都是让孩子自己躺在小床里,醒啦,我就陪着玩,跟他说话。我问孩子经常哭,你烦不烦?她笑着说:“这是新生儿的天性,宝宝也在努力,我能感觉到,每天的哭声都不一样,天天都在进步,一两个星期就适应了新的环境,我很满意”。看着躺在婴儿车里的孩子,乖乖地在那啃着小手,觉得北欧的妈妈很了不起。

我在上一篇博文提到的洋人妈妈的一些细节也值得我们思考。宝宝几天大小,我们去看她。她不是直接抱着孩子,而是把孩子放在一个垫子上,然后抱着垫子。我问为什么,她说,我们身上热,孩子也热,长时间抱,孩子不舒服,影响孩子睡眠,所以她的孩子大多时候待在自己的小床里。我们聊天的时候,妈妈坐在沙发上把垫子放在腿上,让宝宝躺在垫子上,我们聊大人的天,孩子睡自己的觉,互不干扰。

我发现,不管是北欧的白人还是北美的洋人,她们作母亲的天性好像是相通的。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锻炼和培养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

喜欢hiking的人会发现,有许多新科妈妈爸爸带着很小的婴儿爬山。通常孩子兜在父亲或母亲的胸前,像袋鼠一样,颠来颠去,一会睡,一会醒。小孩子从一开始就有机会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包括吵杂的餐馆,热闹的市场和谧静的深山老林。孩子们与大人等同,一起进出各种场合,坦然面对周遭的世界。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很多洋人家庭喜欢养宠物。一个朋友告诉我,他们养狗的目的,除了喜欢以外,还想锻炼一下自己的耐心和责任心,为接下来的养儿作准备。另外他们认为,孩子出生后,有一个动物做伙伴,是件有意义的事。

前些年我最喜欢看一个电视节目是AFV (American Funniest Video),特别是婴孩与宠物之间的故事。婴儿和狗狗同床睡觉,宝宝跟着狗狗一起玩,一起爬。感觉他们与宠物之间有一种天然的联系。有一次,朋友带着他们一岁多的儿子来家里玩。当时我们养了一条挺大的黄狗,喜欢和孩子玩耍。地上有一个水盆,狗狗去喝水,小孩子也趴下学狗狗喝水。孩子的家长也不制止,说在家里也这样。

难怪他们的孩子在很多方面与我们中国人的孩子不同,看来把中国人的一句老话 “初生牛犊不怕虎” 用在洋人孩子身上更合适。

再回到北欧,聊一聊我的导师Mikki。他有五个孩子,四男一女,其中有一对双胞胎。小孩子好动。为了让他们有施展拳脚的环境,他把院子里的几棵树修理成主干上长出多个一尺来长的侧枝。有一天我们在他家,孩子们在院子里玩捉迷藏,追逐的,爬树的,玩的不亦乐乎。只有3-4岁的双胞胎老三,老四被老大追的无路可逃,开始往树上爬,显得很危险。我吓的急忙喊,“Mikki,孩子们往树上爬了”。他不慌不忙的看着我说,没事,他们天天如此。我问他,你不担心他们有一天从树上摔下来吗?他笑着说,不会。小孩子的本能是保护自己。他们能上去,就能下来。你如果去扶他或直接把他们从树上抱下来,会让孩子失去自我保护的意识,反而容易出危险。正说着,孩子们从树上下来了,两个小不点争前恐后的向爸爸告状,说哥哥欺负他们。我看的直笑。

Mikki说的非常对,让我想起另一个场景。有一次在朋友家,那时她的宝宝走路还不太稳,但爬的很快。妈妈把宝宝放在客厅的地毯上靠近楼梯,我们一边聊天一边看孩子玩。小宝宝爬前爬后碰到楼梯的台阶,开始往上爬。妈妈只是看着没有干涉。孩子爬了几个台阶,回头发现妈妈在下面,估计是害怕了,又不知该怎么调头,只好背朝后,慢慢地退下来。看了孩子确实是在本能的保护自己。

我们中国的孩子很可怜,这种本能从出生开始就被限制住了。孩子学走路时,摔跤很正常,但父母,特别是家里的老人们不忍心让孩子摔倒。结果是,孩子每摔一跤,就要大哭一场。

在西方,小孩子与狗狗玩耍的场景随处可见,可爱死了。而大多数中国的孩子怕生人,怕动物。

中国的孩子出生时都放在婴儿房,喂奶时跟妈妈在一起,奶过后又被送回。这些孩子在婴儿房通常都很乖。可回到家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会不停地抱着,几乎不考虑给孩子适应新环境的机会。久而久之养成了不抱就哭的毛病。记得一个中国朋友带孩子带出了神经衰弱,不是妈妈神经衰弱,是孩子得了神经衰弱。我的这个朋友有了一个女儿,又生了儿子。生了儿子后简直成了天大的事儿,百般呵护,甚至连夜里睡觉都抱着睡,从不离手。孩子睡不踏实,总是闹。据她说有时看到孩子睡着时的表情有点怪,便觉得孩子在作噩梦,一定要弄醒孩子。可以想象,被推醒的孩子大闹一通,她又耐着性子重新哄。儿子睡觉的时候,全家人都要轻手轻脚,连小女儿都变得很懂事从不出声,生怕打扰了弟弟。结果,儿子还不到两岁,就被诊断为神经衰弱。

有人认为,白人的遗传基因与华人不同,所以会出现上面描述的这些不同现象。我觉得固然有遗传的因素,但人类的天性应该是类似的,而且更重要。我们华人是不是需要从这些真实的故事里,得到一些启发和反思?

更多原创博文推荐: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很有意思的文,谢谢分享!
白水之鱼 发表评论于
欢迎和谢谢各位评论。上面的故事是博主个人亲身经历的事情,不一定有普遍性,只希望自己的思考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
DoraDora2008 发表评论于
北欧人那是把宝宝包得好好的,放婴儿车里在室外大白天父母能看见的地方睡觉。只有婴儿裸露的脸和呼吸的空气是接触的室外温度。他们相信这样能让宝宝更强壮。其余的事情,也只是一部分洋人父母是这样带孩子的。
林外芭蕉 发表评论于
不知道这个转贴里所描述的是真的假的,有些有道理,有些不敢认同。比如,孩子哭的时候不抱,不哭的时候才抱。All midwives and lactation consultants told me that if your baby cries, carry her right away, that's how she builds trust in the parents. I've also read that many moms in the West would co-sleep with their babies because it makes breastfeeding at night much easier. We did the same thing till my baby was 8 months old. Now my baby only sleeps in the crib. My husband and I just miss the time when we co-slept with our baby.
特酷猫 发表评论于
北歐人種比黃種人耐寒,所以他們可以让嬰兒挨凍,俄羅斯人也可以這樣做但中國婴儿如果照此辦理可能會生病。
天凉好秋 发表评论于
写得很好。细腻在理。
you8280 发表评论于
不应该“因噎废食”。
andy1974 发表评论于
还有你那个小孩和动物玩耍的例子,发达国家宠物大部分是经过检疫和训练的,即便如此还出事,有个小女孩被狗狗把脸都咬掉一般,发展中国家条件更差一些,万一有个狂犬病什么的,谁负责呢?
andy1974 发表评论于
嗯,北极熊还可以把小熊生在冰上
you8280 发表评论于
在理。中国的很多东西都需要反思,如所谓的“孝”,让儿女们一辈子都觉得欠方父母的,无名的罪恶感终身难以挥去。
爱吃海蛎煎 发表评论于
中国式父母。连累下一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