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途径(ZT)

解读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途径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 朱岩

  (本次调研的主要策划者和报告编写者)

  《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途径——中国百家企业CEO调查报告》白皮书(以下简称《中国百家企业CEO调查报告》)是在用友公司的支持下,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计世资讯公司历时4个月完成的。

  2008年11月份,我们开始对100多位CEO调查和访谈,为了充分保证分析结果的科学性,课题组在项目开始之初就设计了一个包含16个大问题的调查问卷和相应的访谈提纲,并且拟定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和访谈结果进行分析。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科学性,我们对样本的选择也做了充分的考虑,力图对各行业、规模、性质的企业都有所覆盖。截至2009年3月,课题组收到问卷100余份,直接走访的企业超过30家。

  回顾这个调研过程,在和企业接触中我们的最大体会就是:中国企业并没有在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沉迷,而是在主动寻找出路,不断探索转型升级的新途径。与此同时,他们也迫切希望得到外界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借鉴、寻找转型升级的途径,并对我们所做的调查报告寄予了很大希望。

  最终完成的《中国百家企业CEO调查报告》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中国企业面临的六个问题、已经做了转型升级的企业普遍采用的六条转型升级路径、重塑企业基本面,分别对企业内外问题和现状、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未来的应对之路做了总结和分析。

  六个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当前阶段企业领导者面对的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1、订单压力凸显:外需下降,内需不足,企业面临着订单减少的压力,同时客户对于供货价格和付款周期更加敏感。48%的CEO已经开始感受到订单压力。在订单减少的情况下,应该怎么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是他们普遍思考的问题。CEO们认为订单压力不只是订单的减少,另外像付款周期的加长,客户对价格更加敏感,还有同行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这些都让CEO们感觉争取订单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同时CEO们感觉,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进一步加深,尤其是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下降。因此,在一段时间内订单压力还会伴随企业长期存在。

  2、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价格大幅波动导致企业承担巨大的库存风险,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33%的CEO告诉我们,原材料价格的反复波动对他们的经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CEO们认为,这种影响表现在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往往会变成企业高成本库存,而持续高成本库存会急剧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甚至成为企业倒闭的导火索。他们还认为,随着全球经济走弱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各国经济将日益相互依存。

  3、资金紧张:销售不畅,融资渠道堵塞,库存增大,资金周转压力加大。20%的CEO认为目前面临着资金紧张的问题,在外销、高新技术、房地产等这样的资金密集型的企业表现尤为突出。导致资金紧张的原因有很多种,约29%的CEO认为下游经销商占用了大量的资金、第三方债务、自有资金量不足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因。CEO们认为资金紧张持续期间越长,企业倒闭的风险就越高。

  4、人力资源成本持续上升:中国经济多年快速发展,企业面临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和成本上升双重压力。79%的CEO们强调企业缺少高端人才。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人力资源成本短期内上升的比较大,使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低成本的优势——逐渐丧失。尤其在我们国家制造密集型的区域,CEO们表示对这方面的感受更加深刻。

  5、研发投入与产品创新不足、节能环保责任加重:产品创新、全球性环保意识的增加,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9%的CEO正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环保、节能责任的加重,特别是在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等两高行业。CEO们认为节能、环保也是双刃剑,企业必将在短期内加大产品研发、环保成本费用支出,影响到短期经营业绩,虽然有一些政策鼓励措施。

  6、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经济调整期中国企业风险控制意识不够、能力不足、体系不全的问题日趋严峻。当前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留给CEO采取措施的时间越来越短,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紧迫。如何应对经营风险是目前CEO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他们认为当前中国企业风险控制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风险控制意识不够、信息化手段欠缺、一系列的软保障、措施不足,攻克这三点才能使企业的风险有所下降。

  以上的六个问题,是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到现今这个特定阶段而产生出来的。2008年末,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期而至,提前释放了我国宏观经济经过若干年高速发展后所积累的矛盾,使得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的中国企业,经受了空前的压力。在这样的压力之下,虽然企业经营面临的危险重重,,但我们同时也可以看到“危”中有“机”,这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非常好的机遇。

  在我们所访问的企业中,有不少已经或正在找到一条适合自己企业的转型升级的路径。

  六条途径

  在访谈中,93%的企业CEO认为,面对当前形势,企业必须要做出转型升级的选择,这是为了持续的发展,为了更好、更平稳、将来更快的发展。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业绩出众的企业,也就是在我们样本分析中年均毛利率大于等于20%的企业,会更加积极地思考转型。在积极进行转型升级的公司中,有的企业甚至早在两三年前就做了如何转型升级的思考,并且已经在转型升级的路径上有了一些自己的措施。在我们所调查的100多位企业CEO中的先行者们,正在尝试通过以下六种模式带领企业走出困境。

  1、从外销到内销:在外需减少的情况下,以外销为主的企业正在开拓国内市场,向内销外销市场并举的方式转型。倾向转型的CEO人数比不倾向转型的多一倍。有32%的CEO已经开始主导企业向内销转型。CEO们认为外销企业在经营模式上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利润率相对较低,过度依赖单一产业链会使经营风险加大等。所以目前做得成功的企业都是从创建品牌、创新渠道、整合市场、做好内销、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开始。这些CEO表示:“做不一定行,但不做一定不行”。

  2、从代工到自主品牌:通过建立自主品牌,掌握市场主动权,提高企业盈利能力。超过75%的代工生产企业已经开始或准备向自主品牌转型。一般而言,这种转型企业如果缺乏转型经验,需要前期投入大量资金,需要建立研发能力,需要改变业务运作模式,需要重新建立销售渠道和网络,同时投入回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访问的CEO当中已经有部分通过学习同行品牌经营经验,在短时期以较低的投入,较快的时间实现了自主品牌的经营,而且这些努力已经初见成效,如NE?TIGER (东北虎皮草有限公司的著名品牌)差异化竞争成就了其品牌。

  3、从低端到高端:为了提高产品利润率和增强产业话语权,企业可以从低附加值产品与服务向高附加值的产品与服务、从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升级。75%的CEO已经做出了明确的选择和实实在在的举措,49%的CEO已经开始向高端产品升级,26%的CEO已经有明确的升级方案和时间规划,尤其是在一些机电等行业,CEO们有更明确的意向。产品服务升级首先是提升产品服务利润率,同时也是开拓新市场机会的重要途径,如上海春日机械在产品升级中稳健跨越危机。而产业链升级则增强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话语权,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更是中国企业突破危机、长远发展的关键战略举措。

  4.从制造到服务:企业开始迈出单纯的制造环节,为客户提供制造加服务的整合解决方案。调查显示,52%的CEO已经认识到单纯生产制造的潜在问题,正在主导企业由制造向服务转型;超过34%的CEO表示企业开始从制造向服务转型;18%的CEO们已经有比较明确的方案,计划在未来一年内进行转型。这是因为从事生产制造的中国企业,普遍感受到利润率非常低,而且同质竞争使得他们的风险特别大。中国部分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如家电制造业,其利润率已经薄如刀刃。从制造向服务转型,通过整合制造和服务来降低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提升客户满意度并开拓新的盈利增长点,是中国制造企业突破竞争红海的重要选择。如广东欧浦钢铁物流公司(前身主要经营钢铁加工)通过此途径,在危机时赢得100%高增长。

  5、整合产业链资源:企业通过整合产业链的相关资源,开拓市场、增强抗风险能力。调查中81%的CEO已经开始考虑到产业链上下游整合问题,高达30%的企业已经开始整合。在此次危机中受冲击比较厉害的一些CEO们已经意识到保持产业链各环节稳定合作的意义重大,而维持稳定的最佳方式就是进行产业链整合。比如说万科在下游企业的投入非常大,使得万科在应对风险的能力也更强一些。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对于不同行业的意义有所不同,有些企业整合上下游是为了稳定经营,应对经营风险;有些企业是为了降低成本;有些企业是为了多元化经营扩拓新业务,增加利润增长点;有些企业是为了在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提高企业参与竞争的能力;还有些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重新定义行业、确立自己在产业链的核心地位。

  6、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精细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风险,精细化管理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路径。我们提信息化已经很多年,但对于企业来说从来没像2008和2009年这么迫切,企业期望通过信息化,把企业经营变得更加细致、管控更加精确。从我们的调研案例中可以看到,国际成功的大型企业沃尔玛在精细管理方面是非常注意的。他们强调零售即是细节,例如沃尔玛在了解到冬季人们着装较多的特点后,把每家店的室内温度从20摄氏度降到16摄氏度,这样在让顾客感觉更舒适的同时,还使得单店的经营成本下降了几十万人民币。当然,我们国内的一些受访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精细管理上做了非常多的努力,比如说一家钢铁公司对钢水包的吊运高度也做了细致的分析,测算出最佳的起吊高度,从而节约了大量电费。被访的CEO们普遍认为,现代信息技术是企业优化流程、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业绩的有效手段。相当多的CEO表示应加大投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推动企业的经营管理变革,使企业达到精细化管理的水平。

  从总结出的六条转型升级途径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的信心和希望。那么在不同的转型升级路径中,有没有一些共性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呢?经过课题组内外专家学者们的共同讨论和分析,我们发现,六条途径都可以总结为一条,那就是重塑企业基本面。

  三个基本面

  重塑企业基本面就是从不同的方面来练好企业内功,将一些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要素做得更加扎实。这些基本要素可总结为三条:一为持续创新,二为管理提升,三为提高人力资源的绩效。

  1、持续创新:企业在市场、产品和技术以及商业模式方面具有持续创新的能力,以满足快速变化的客户需求。这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成功的重要基础。

  2、管理提升:企业通过引入现代管理手段与技术不断提升管理能力、降低经营风险。这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成功的衡量标准。

  3、人力绩效:抓住全球人力资源结构调整的机会,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人力绩效,让人尽其才。

  以上三点是企业重塑基本面非常重要的方面。在未来的1-2年内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自己在各方面的创新能力,同时在精细管理上下功夫,并优化企业人才结构、提高人力资源绩效。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在风暴中变得坚强,并能在未来世界经济的风风雨雨中变得更加强大。

  早在去年9月24日温总理在纽约的讲话中就说到: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加重要。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温总理再次提到应对危机最重要的是信心。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也深刻体会到,信心对应对这次危机的重要性,正是政府、企业和千万员工们的信心开辟了成功企业的转型升级路径,也正是这种信心支撑起中国企业立志开始重塑企业的基本面。

  当然信心还是来源于我们的实力,从政府的积极政策和国家的积累上、从我国内需市场的启动和扩大上、从企业积累的应对危机的转型升级经验中,我们看到了我国企业应对危机的实力。

  总结经验,我们看到信息化是重塑企业基本面的基础工程,目前像用友这样的企业也正在积极探索和思考,力争为我国企业的成功转型升级提供帮助。

  最后引用温总理在答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介绍,“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今天已经算是北京的暮春了,春天在我们对企业的走访中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虽然我们的企业也许还要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但是经过一年的努力之后,在明年这个时候,我相信我们的企业能够以加倍的成绩来回报我们的国家、回报世人!我们期待我们的企业在这次转型升级中取得全面的成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