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是中共党内一个重要人物
一个近乎奇迹的人物。
陈云生于1905年
邓小平生于1904年
林彪生于1907年
他仨都比毛刘周朱 小10几岁,命里的后梯队。
陈云资格很老,1925-6年入党,1931年任中央委员,1934年任政治局常委。
=============
1962年一月北京七千人大会时
政治局常委都应表态发言讲话
毛泽东3次请陈云发表意见
陈云说还在调查,考虑不成熟,不讲。
对于此举有几种看法:
1,符合党性党章党规,肚里不同意毛等的意见,但不反对,只是保留自己的意见
2,不对当时大会大多数人的发热倾向泼冷水,不让毛泽东难堪
3,怕与毛泽东的意见不合,被整
4,让全党大多数干部包括毛泽东在内,吃吃教训, 付付学费
5,党性 人性差,在最大的一次党代会上,异而不语,知而不言
5,尖滑 圆滑 滑头
6,虚伪 阴险
7, 您认为呢?
===================
1931年1月7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陈云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王明在六届四中全会上,在共产国际东方部副部长米夫的支持下,
不是中央委员的王明不仅被补选为中央委员,而且成为政治局委员。
从这时起, 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领导机关内开始了长达四年的统治。
向忠发背叛后的1931 年6 月至9 月,米夫以共产国际的名义指定王明为中共中央代理总书记。
进入9 月,上海的白色恐怖越加严重,中央机关开始分批转移,前往中央苏区。
周恩来赴苏区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
王明为躲避国内的恐怖环境,决定离开上海到苏联担任瞿秋白离任回国后一直空缺的
共产国际中国代表团团长的职位。
周恩来认为他自己不适合担任党的总书记。
当时政治局常委卢福坦要当总书记,王明和周恩来都不同意,
于是定下来不设总书记,而叫“总负责人”。
王明临赴苏前,作了机关来控制他去苏后的国内中央最高领导层,
以保证中央总书记的职位,永远给他留着。
即 成立临时中央政治局,决定由 博古、张闻天、卢福坦、李竹生、康生、陈云六人组成,
博古、张闻天、卢福坦为常委,博古任总负责人。
1931年9月22日,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在上海召开第一次会议。
陈云为临时中央政治局九名委员之一。
1931 年10 月10 日,共产国际批准上述任命。
1925年11月入党的,不是中央委员的党员 博古 成了临时中央的总负责人。
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由
博古、张闻天、卢福坦、李竹生、康生、陈云、黄平、刘少奇、王云程等九人组成??
博古、张闻天、卢福坦为常委。
同年10月18日,陈绍禹、周恩来相继离开上海,
24岁的不是中央委员的博古担任中共中央代理总书记,
其领导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接受 共产国际驻上海的代表直接指导。
1932年3月14日,陈云任中共临时中央常委、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
1934年1月15日—18日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在瑞金召开,
29岁的陈云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在中央苏区的四名书记之一。
毛泽东时为政治局委员。
至于陈云为何能成为那时的高级领导之一,与向忠发为何能当总书记同理
可能原因:片面强调 店员 工人 出身,当时的共产国际代表在沪--- 楼台月
海归派 包括 周恩来 等等同理。
而在江西瑞金红区战火中拼搏的朱毛陈彭等 则远离上海。
中共六届五中全会最早选出中央书记处。
最早提出设立中央书记处(同时即是中央常委会)的,是上海中共“临时中央”。
据查1932年12月27日共产国际收到上海“中央的意见”,提出“书记处由6人组成”,
即秦邦宪、张闻天、陈云、周恩来、任弼时、项英。“改组将在苏区全会上进行。”
1933年10月7日共产国际给中共“临时中央”电报称:
“你们关于政治局和书记处组成人员的建议,总的来说,我们认为是可以接受的。”
“中央书记处……我们建议由以下五人组成:
莫斯克文(周恩来)、项英、王明、张国焘和波戈列洛夫(秦邦宪)。请尽快讨论并告诉我们。”
同年11月4日,中共“临时中央”致电共产国际:
“同意政治局和书记处的组成人员……我们还建议
伊思美洛夫(张闻天)和廖陈云(陈云)参加书记处。请电告。”
1934年1月中旬,在中央苏区瑞金召开的中共六届五中全会,改选了中央政治局,委员13人。
选出了中共中央机关第一个中央书记处,书记7人,
即:秦邦宪(博古)、张闻天(洛甫)、周恩来、项英、
陈绍禹(王明,在苏联)、张国焘(在川陕苏区)、陈云。
全会并未选举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亦未选出中央政治局及常委会主席,
而是中央书记处开会推举由博古主持工作,负总责。
六大党章明白写着是“常务委员会”,而非“中央书记处”。
由于五中全会选举合乎组织原则,又获得共产国际同意批准,
因而中央书记处同时即是中央常务委员会。
中央红军长征后中央书记处的变动。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与中央政府率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中央书记处决定书记项英留在中央苏区领导苏区坚持游击战争,
中央书记处书记秦邦宪、张闻天、周恩来、陈云随军行动,领导长征。
1935年1月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改组中央领导,即增补毛泽东为中央常委,由张闻天取代秦邦宪负总责,
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从此在党内、文件上出现了把
“书记”称为“常委”,两者并存的现象。
=========
印象中,抓捕四人帮,陈云事先不知情。
另一版本:据说,据说,陈云也参与了粉碎“四?帮”的策划过程。
1976年9月 毛泽东逝世后,华国锋、叶剑英等开始考虑解决“四人帮”。
当时,可供 选择的只有两个办法,
1是召开中共10届三中全会,用表决的手段把“四人帮”搞下去;
另1个是采取特殊手段把“四人 帮”抓起来。
采取何种方式,颇费思虑。 根据《党史博览》后来的报道,
当时的叶剑英想到了长于谋略的陈云。
叶剑英请王震多次(??)找 陈云商量。
陈云觉得中央委员中 “造反派”不少,
“四 人帮” 打着毛泽东的旗号,掌握全部宣传工具,若投票表决基本没有把握。
经过反复思考,陈云才让王震转告叶剑英:
“看来,只有采取抓的办法。不过,党内斗争,只这一次,下不为例。”
根据《陈云年谱》的记载,陈云当时还说:“这场斗争不可避免。”
在陈云的推动下,“中央”下了决心,采取断然措施抓捕了“四人帮”, 还有不沾边的毛远新。
在之后公审四人帮的“历史审判”中,
在“国人皆曰可杀”的气氛 中,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对主犯江青的量刑,
许多同志主张判江青死刑。
但陈云认为:
“党内斗争不能开杀戒,否则后代不好办……如只我一票反对,也要记录在案……
你们坚决要杀,请在会 议记录中写上‘陈云同志不同意’。”
最终,根据陈云的意见,最高特别法院特别审判庭对林彪、江青集团的审判名单,
由原来的100多名集中到10个主犯。 在判决中,
江青也只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后改判无期徒刑。
此后,陈云顶着政治压力,在1977年3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挺邓小平复出,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6/02/19/4984740_print.html
---------
对以上传闻,余下不能判断真伪,留待读者自断。
陈云 还在会上 提出 : 警惕和清理“三种人”
看似不温不火的 三个字,将文革新派势力借此名誉一扫而光,可谓釜底抽薪。
老谋深算
人民公社的幼儿园
毛泽东身后,所有罪责都是毛泽东的
其实
1952年10月31日,毛泽东在郑州邙山头上远眺黄河
大跃进是由周恩来等提出部署的,毛泽东大力支持的。
大锅饭 大食堂 是刘少奇的杰作,他亲自提倡布置的。
1958年8月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对当时在河南农村视察的毛泽东说:
"马克思创建了巴黎公社,这里的农民自发地成立了人民公社是件新生事物,
省委给以了肯定和支持。" 毛泽东听后很感兴趣,频频点头说:
"好嘛(么),人民公社好。"
http://www.mzfxw.com/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18&id=52319
=====================
1962-01 七千人大会上
5人
6人
6人
7人
---------------------
七千人大会上,中央领导人大都在大会或小组讨论会上发了言。
毛泽东 刘少奇 邓小平 林彪 周恩来 朱德 都先后讲了话
陈云,中共中央副主席,是中共第五号人物,也是中共中央七大常委之一。
七千人大会前,毛泽东曾布置中央常委都要在会上讲一讲。会议期间,
毛泽东也曾亲自请陈云讲话,陈云都以
“在做工业调查,还没有调查完,现在还没有把握来讲”为由,婉绝了。
据说:毛泽东问他哪一年可以讲,他说过半年以后。
陈云是唯一在大会、小会上都没有发言的党中央常委,副主席。
当时会议民主气氛之浓厚,是与会者公认的。
作为分管经济工作的中央领导,陈云为什么大会、小会都不讲话呢?
7千人大会后次日(2月8日), 毛泽东南下武汉。
大会闭幕后,仅隔13天(并非陈说的半年),就在中南海西楼会议讲话,一口气讲了两个多小时。
陈并非胸无成竹,而是时机未到。
毛泽东 当然事后也是知道了 陈云西楼会议讲话和内容的。
陈云所说“现在还没有把握来讲”,不是他真正的理由,而是一种婉转的拒绝。
时隔26年后,1988年5月21日,陈云在一次谈话中说出两个原因:
“一九六二年七千人大会,毛主席要我讲话,我不讲话,
主要是和稀泥这不是我陈云的性格,同时不能给毛主席难堪。”
(据说 这是与陈云关系很近的 经济学专家 薛暮桥透露的,见之于《陈云传》?)
==========
西楼会议即于1962年2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中南海西楼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
会议由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主持,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因在武汉,未出席这次会议。
政治局常委中除毛泽东和林彪之外共有十六人参加的后来习惯上被称为是“西楼会议”
的此次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
会议的中心是讨论1962年的国家财政预算和整个经济形势等问题,
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陈云做了“五个方面的困难和六项解决措施”
的长篇讲话。
对当时的国民经济调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会后,刘少奇、邓小平和周恩来曾到武汉向毛泽东报告会议情况。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5%BF%E6%A5%BC%E4%BC%9A%E8%AE%AE
陈云在“反冒进”问题上,受到毛泽东的批评后,一直比较谨慎。据说,“大跃进”正热的时候,
经济学家薛暮桥曾私下对陈云说,希望他找毛泽东谈谈对“大跃进”中的一些问题的想法。
陈云说:
“现在不是毛主席一个人热,全国许多领导都热,
不吃一点苦头,这些话是听 不进去的。”
在“大跃进”运动中,不少领导人随声附和跟着发热,陈云也热,但没有狂热,基本保持了沉默。
邓小平回忆那一段历史说:
“‘大跃进’,毛泽东同志头脑发热,我们不发热?
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和我都没有反对,陈云同志没有说话。”
http://www.shz100.com/article-1214-5.html
邓仅仅是 没有反对吗?
林铁 刘澜涛 于彤轩 邓小平 杨尚昆
时任人民日报社长兼总编吴冷西的相关回忆。他说:
“在大跃进运动中,开始自己因毛主席的再三盯瞩,还是比较慎重,但到了6月份就‘随大流’了。
因为当时的形势是:把宣传口关的这批中央领导‘思想解放,敢想敢做’的呼声压倒一切。
而毛泽东的留有余地或压缩空气的声音微弱。在当时中央领导层中,他是少数者。
所以我只好‘随大流’跟多数中央领导走,特别是跟把宣传口关的主要领导人xxx、xxx走。
对于1958年《人民日报》和新华社鼓吹‘五风’的错误,应是把宣传口关的中央领导xxx、xxx等人负责。
当然,虽然不能说《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应对1958年的‘浮夸风’和‘共产风’负有主要责任,
但我主持这两个单位的宣传工作,在这期间造成的恶劣影响,至今仍感内疚。”
(见吴冷西《忆毛主席》72页)
到底是谁“头脑发热”?看了吴冷西的回忆,大家恐怕已经很清楚了吧?
让我们再来看看发生在大跃进时期的两件事。
第一件: 1958年8月13日 ,毛泽东去天津新意村参观稻田,有关领导汇报说,亩产可达10万斤,
毛泽东听后摇头撇嘴,表示不相信。毛泽东说:不可能的事。
他指着一位领导说,你没有种过地,这不是放卫星,是“放大炮”。吹牛,靠不住的,
我是种过地的,亩产10万斤,堆也堆不起来么!
(许全兴:《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第138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
第二件:毛泽东视察到湖北省,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讲,有一块实验田,水稻亩产上万斤。
毛泽东摇头说:我不相信。一位外国朋友问毛泽东,亩产万斤粮的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他一笑置之,说:不要相信这些骗人的数字。
(许全兴:《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第138—139页)
看了上面的回忆文字,再看看那两张老照片,我们什么都不需要说了。
这难道还不能证明谁的“头脑发热”吗?这难道还不能看出谁是骗子和小人吗?
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13/12/309947.html
在已收入到了《陈云文选》之中,但日期却标注为了是一九六二年二月八日的
陈云在“七千人大会”期间出席陕西省参加“七千人大会”的全体干部会议上所做的
《怎样使我们的认识更正确些》的讲话中,
陈云以党中央副主席的身份这样批评和告诫参加会议的全体同志:
“这几年我们党内生活不正常,‘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种现象是非常危险的。
一个人说话有时免不了说错,一点错话不说那是不可能的。在党内不怕有人说错话,就怕有人不说话。
有些‘聪明人’,见面就是‘今天天气哈哈哈’,看到了缺点、错误也不提。如果这样下去,
我们的革命事业就不能成功,肯定要失败的。 这次大会取得了非常大的胜利,不要低估了。
只要我们有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这一条,坚持真理,改正错误,我们共产党将无敌于天下。”
=========
----------
据说:
1958年4月的汉口会议,毛泽东说了这么几句话:
有些人可能是“观潮派”、“秋后算账派”。他说:如果今年得不到丰 收,还会有人出来说
“我早就有先见之明,还是我的对”。到那时又要刮台风的。
党内中间偏右的人是“观潮派”,他们是“楼观沧海月,门对浙江潮”。
-----------
出席遵义会议的政治局常委,除博古、张闻天、周恩来、陈云四人外,
会议结束后又增加了毛泽东。
毛泽东出席会议时是政治局委员,会上他被补选为常委。这是遵义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出席遵义会议后不久,在红军队伍中便不见了陈云的踪影。
其实,陈云是奉中共中央之命,担负重要任务,秘密离开了红军,前往上海……
派陈云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前往上海,是在1935年5月29日红军夺取泸定桥当天晚上召开的会议上决定的。
据陈云1985年2月回忆,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和陈云等人。
会议主要做出了两项决定:
关于红军的前进线路,红军向北走雪山草地一线,避开人口稠密地区,
与在岷江流域一带活动的红四方面军会合;
再者就是派陈云到上海恢复党在白区的组织,并与共产国际取得联系。
一路风险不表,陈云于1935年6月底到达上海。
陈云在上海秘密会见了孙中山夫人宋庆龄,请求她帮助安排赴苏。
宋庆龄安排陈云搭乘一艘苏联货轮,由潘企之护送。
与陈云同行的有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瞿秋白夫人杨之华,还有何叔衡的女儿何实楚。
这样,陈云一行于1935年8月5日离沪赴苏联。
1935年8月20日(半月后),陈云到达莫斯科之际,正值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刚刚结束。
共产国际“七大”举行时,虽然还不知道中国共产党召开了遵义会议,
但是毛泽东和王明、张国焘、朱德均被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王明被选入主席团。
季米特洛夫受命直接负责处理中国问题。
王明、康生、王荣(吴玉章)、梁朴(饶漱石)在大会上发言。
就在共产国际“七大”期间,出于对断了线的中国共产党的关注,
共产国际派出一位重要的密使前往中国,寻找中共中央。
此人是资深的中共党员,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在莫斯科已生活了近3年。
在莫斯科时他叫“李复之”,受命回中国时临时取了个化名“张浩”。
回到中国后,在中共内部,他又使用“林育英”这名字。然而,在他赴苏之前,
国民党曾以高额赏金缉捕此人,而悬赏布告上却写着他的化名“林仲丹”——
其实,他的本名叫林育英,字祚培,湖北黄冈人,是林彪的同乡、堂兄(林彪本名林育蓉)。
他的母亲姓张,因此取名张浩。
林育英的名字如今鲜为人知,可是当他作为共产国际特使回国后,曾起过重大作用。
就在林育英刚刚启程离开莫斯科时,陈云和潘汉年到达莫斯科。
共产国际正急切地想知道中国共产党的近况,陈云和潘汉年的到来,可谓“及时雨”,把断了的线接上了。
当时,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之中,王明任候补书记,康生、毛泽东等为常委,陈云等为执行委员。
陈云在莫斯科一边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一边在列宁学校学习。
1937年11月29日,
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博古、张国焘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齐集延安机场,静候着一架专机的降临。
一个黑点在天际出现,隆隆机声由远而近,一架苏制军用运输机终于降落在机场。
这架飞机来自莫斯科。只是由于续航能力有限,不得不中途在新疆迪化
(今乌鲁木齐)和甘肃兰州降落、加油。
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根据苏联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协定,开辟了西北航线,
从苏联运输军用物资来中国,帮助中国抗日。
这样,苏联运输机就不定时地在莫斯科、迪化、兰州之间飞行。
这架运输机在飞抵兰州之后,原本要返航苏联,却从兰州秘密地飞往了延安……
从机舱里走出一位个子矮小的人物,那双高统发亮的黑皮靴显得格外醒目。
他摆着一副领袖的架势,在机舱门口站了片刻,频频向欢迎的人们招手,留下充分的时间给摄影记者拍照。
此人便是王明——陈绍禹。自从1931年10月18日和妻子孟庆树在上海登上赴苏海轮,匆匆6个春秋过去了。
和王明同机来延安的,还有 陈云 和 康生。
仔细看 周公身右 正好遮挡了 另一人
周恩来身旁为 齐燕酩 国务院副秘书长
------------------
毛泽东 与 警卫员 陈长江
陈长江曾回忆,20多年里,如果有那么10多天看不到他,毛泽东就会问“长江,他到哪里去了?”
在警卫毛泽东的25年里,陈长江曾亲历毛泽东接见红卫兵、九一三事件、周恩来逝世等多个重要历史时刻。
1966年,毛泽东曾先后8次接见红卫兵。据陈长江回忆,在某次接见前,
毛泽东笑着说:“今天我又要罚站去了……”
陈长江说:“主席,你可以坐下么,何必一定要站着呢?”
毛泽东认真地说:
“我哪里能像你们有那样多的自由,想坐就坐在那里。
不行,每次我还得站着,不然人家大都是从外地来却看不到我,就不高兴,
我就过不了关!”
前排左起:项英、凯丰、王明、陈云、刘少奇;
后排左起:康生、彭德怀、张闻天、张国焘、林伯渠、秦邦宪、周恩来、毛泽东。
1945年,产生了中共“五大书记”,即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毛主席和周恩来去重庆谈判时,为了以防不测,任命了两位“候补书记”,就是 陈云和彭真。
1950年10月27日任弼时病逝后,陈云作为继任者,成为“五大书记”之一,与毛主席、周总理等人并列。
建国后,陈云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
薄一波,马寅初,李富春,邓小平,李先念等为副手。
- 主任
- 副主任:
1950年代毛主席和陈云在北戴河看海
1966年毛主席和陈云在天安门城楼上交谈。
陈 与 邓 谦让 谁先行
----------
陈云晚年多次提到延安时期毛主席要他读哲学,使他终身受益的事情。
陈云的座右铭是: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交换、比较、反复。
1980年11月上旬,陈云在接见《若干历史决议》起草小组成员时,
对毛泽东的评价作出指导性意见,他说了三点:
(1)对毛泽东的错误,主要讲他的破坏民主集中制。要着重写这个,其他的可以少说。
(2)毛泽东的责任在党中央占什么位置?就整个党中央是否可以说,
毛泽东的责任是主要的。党中央作为一个教训来说,有责任,没有坚决斗争。
假如中央常委的人,除毛泽东外都是彭德怀,那么局面会不会有所不同?
作为一个党中央的集体,应该把自己的责任承担起来。
(3)对毛泽东的错误,地方的同志要负一定的责任。毛泽东老讲北京空气不好,
不愿呆在北京,这些话的意思,就是不愿同中央常委谈话、见面。
他愿意见的首先是华东的柯庆施,其次是西南,再其次是中南。
就是说,对毛泽东所犯的错误,有些地方领导人也是有一定责任的。
以上意见经过核对当时陈云同志的讲话并且核对记录人胡乔木的笔记以后,
被载于中共中央为纪念陈云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的《百年陈云》一书的382页上。??
(该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05年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