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参和尚:大彻大悟他要在娑婆世界照样轮转!但往生极乐可一生成佛不再轮回
http://www.shixiu.org/thread-219002-1-1.html
(出处: 佛教网)
因此啊,大家在听《弥陀经》的时候,要发愿生极乐世界,等你到极乐世界一生不退,生去了直至成佛,不会再生生世世的受生了。你在这个娑婆世界可不容易,因此要发大愿、要发菩提心。因为生极乐世界不只这个《阿弥陀经》,《无量寿经》,特别是般若部的,劝生极乐世界的,我们在《华严经》,先讲的《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求生极乐世界的。普贤菩萨的行愿,最后导归极乐。那个生不同了,生上品上生。如果你能念佛加念这个十大愿王,或者你嫌它长,不要念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的整本经文,你就称“一者礼敬诸佛,直到十者普皆回向”,那么只念这简单的十大愿,再跟阿弥陀佛号结合起来,你将来生极乐世界上品上生,文殊菩萨专门接你到极乐世界去。
所以在习学之前,要知道《阿弥陀经》非常的深,不是像我们想象的。大家要发愿,生起信心来听《弥陀经》。《弥陀经》不像《法华经》、《华严经》讲那么长,最多讲一个星期,一般的三座、四座就讲完了,我们讲的慢一点,从浅到深,浅的一般没有文化的,你就念一句阿弥陀佛,有时念六个字的,【南无阿弥陀佛】,念四个字的,【阿弥陀佛】。念都会念,什么人都会念,但是念到一心不乱的,能做到的人很少很少。
因此咱们讲《弥陀经》之前,祝福大家要发信心,信,佛说的这个特殊法门。没有哪个弟子请,就是无问而自说,无问而自说!那你就要信心具足了,你听完了《弥陀经》就产生信心了。
我们一般都是求消灾难的,所以我有时候劝道友们念地藏菩萨,那就是这样的。那你念《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就不能消灾难吗?给大家评论一下,选哪部经、讲哪部经,跟大家说那部经涵义,因此佛在说哪一部经都是无上的,不起分别心。
现在发愿,信,愿,信了极乐世界真实不虚,相信自己能生得到,咱们学过《华严经》、学过《法华经》,极乐世界就在你心里,使你心变了,心生万法也得懂的华严意了。拿这意思来念阿弥陀佛,那跟咱们一般念阿弥陀佛情况就不一样了,以学习《法华经》的那个智能来念阿弥陀佛,那又不同了。果位的佛,你也就进入果位了。
极乐世界在你心中
所以看你以什么心,现在我们都是凡夫心,消业障、生极乐世界,把现生所有的生极乐世界的障碍,把它消掉,你才能去啊!你念阿弥陀佛的时候,跟你修不净观、白骨微尘观相较,后者是一步一步来的,九次第定;那等于一步一步走到太原,如果你坐汽车,那就快了,五台山还没有飞到太原的飞机,将来可能发展到小型飞机,坐上飞机,十几分钟就到太原了。
你念阿弥陀佛,就等于是坐飞机,十万亿佛土一念间就到,这边死了,那边生了,莲花开了,你就生了。为什么呢?极乐世界在你心中,都是你一心,这是圆满的、圆满的。要有这种愿!行呢!就念阿弥陀佛,没有其它的,非常简单,经文告诉我们,念到一心不乱,有的定力好,三天念佛,就一心不乱,心定了,那你就三天可以走,一念间你就能到了,这就靠信力。
-------------
和“在路上”师兄探讨交流“观想念佛”之要点
http://www.shixiu.org/thread-216605-1-1.html
(出处: 佛教网)
403、404、416
显荫笔记
佛法的最要问题,就是了生死。若论了生死这桩大事,很难很难。我们凡夫,根机劣,知识浅。而且五浊恶世,邪师外道甚多。要了脱生死,究竟如何了脱呢。惟有念佛法门,真信切愿,精进念佛,求生净土。佛法之中,方便多门,参宗学教,都可以了脱生死,何必一定要念佛呢。因为参宗研教,都要务到极处,如实修证,才有希望。这是全仗自力,谈何容易。念佛是攸赖佛的愿力加被。是兼仗佛力,自然确有把握了。譬如渡海,仗自力如飞渡。仗佛力如驾慈航。飞渡难免堕落之虞。驾慈航决定有到彼岸的日子。其中难易安危,想大家都能辨别底了。总而言之,仗自力参禅悟道,了生死,未证到家,总是不易了。念佛求生净土,只要信愿真切,行持坚固,就有了脱的功能。若论自力他力,禅净难易,讲得最清楚最明白,莫如永明延寿大师的四料简。照四料简说来,不通宗教的人,固然要念佛。就是通宗通教的,更要念。虽通没有证,总要念佛了脱生死,才是道理。永明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大慈大悲,开化众生。其四料简,是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以上十六句四料简偈,真是慈航,望大家注意些呢。要明白这四料简的意思,先要明白怎么叫做禅。怎么叫做净。怎么叫做有。怎么叫做无。拿这禅净有无四个字看清楚,就明白四料简之意思。所以将禅净有无,略为抉择一下。所谓禅者,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教中明大开圆解,彻证一念灵知本觉理体也。所以要亲见本来面目,方能算有禅。否则不能算有。所谓净者,是净土三经,深信切愿,求生净土的法门。自心净,则国土净。自力感,则佛力应。第一要信得真,愿得切,行得精进勇猛。所以须有决定不疑的信心,至诚恳切的发愿,且有一定不移的行持,才算有净土。否则不能算有。世人每以为枯坐,看看死话头,就算有禅。悠悠扬扬的念几句佛,就算有净。乃是大错而特错了。总而言之,有禅,乃是有明心见性的功夫。有净土,乃是有念佛往生的把握。这是最要紧的道理。然而明心见性,但是开悟,还没有证,总不能了生死。悟得就无生死,非门内语。当知悟是开眼,悟后才有真修实证的径路。不悟者未免盲修瞎练,堕坑落坎。因是之故,先须开悟,这是初步功夫。若论要证到家,正须火上添油,加功进步呢。四料简中第一句,有禅有净土者,谓既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功夫。更能真信发愿求生西方。大彻大悟,猛虎相如,且有念佛了生死的把握,岂非如虎生角么。故曰犹如戴角虎。以自己所悟的,自己所行的,拿出来教化众生。应以禅机得度者,便为说禅。应以净宗得度者,便为说净。应以禅净双修得度者,便以禅净法门而化度之。如是言不虚发,机无不摄。开众生眼目,做人天师范。故曰现世为人师。以明心见性人,念佛求生。彻见自性弥陀,克证唯心净土。临命终时,上品上生。一弹指顷,花开见佛。便证圆教初住位。百佛世界,分身作佛。随类应现,化度众生。夫是之谓真精进。夫是之谓大丈夫。将来作佛祖,真语实语。伏望大众谛信。第二偈料简者,谓未曾大彻大悟。仗自己的力量,难望了生死。所以发愿求佛接引,修行净土法门。故曰无禅有净土。只要能深信,只要能发愿,只要能念佛。无论何人,都可以往生去的。故曰万修万人去。若有不懂道理的人,念佛只想求富贵,求生天,此等之人,不能算有净土。其不得生西方,只怪自己不发愿,不能怪弥陀慈父不来接引。若能发愿求生,总是能去的。既得往生,亲见弥陀,听受妙法,即时开悟。一生便证阿鞞跋致,不退转位。故曰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从此看起来,净土法门,真是再好没有的了。第三偈料简。谓虽能大彻大悟,若不发愿求生净土,因未证到家,不得安身立命的受用。故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也。夫所谓十人九蹉路者,谓虽能开悟,而未能一定证到家,故云蹉路。或云十人九错路者,错路二字误也。岂有大彻大悟之禅家,而错路者乎。大彻大悟的人,未有安身立命的真地位。恐怕生死关头,未必确能作主。临命终时,循业流转,随多生之善恶业阴而受生去,可惧可畏。诚不如求佛接引,为最稳当,最靠得住也。故曰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也。此阴境,指无始以来之善恶业境,非指五阴魔境。盖大彻大悟之禅家,岂五阴魔而不知者,有是理乎。第四偈无禅无净土者,谓一般不知道修心的人,既无明心见性的功夫,又无发愿念佛的行持,乃是真正可危。就是修心未得开悟,总是盲修瞎练,不得解脱。虽然修得福报,无非生死业因。福报大,造业更深。福尽祸来,罪报难逃。地狱之苦,岂能幸免。生死轮回,谁为依靠。所以读了第四偈料简,尤为触目惊心。望大家知生死苦,发菩提心。无净土者,速速发愿修行,变成有净土。有净土者,还须精进勇猛,以决定生西为期望,要紧要紧。大家要晓得仗自力修持,自有何种力,但是无始以来的业力。所以万劫千生,难得解脱。仗阿弥陀佛的弘誓大愿力,自然一生成办。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既到宝山,切莫空手而回也。又复当知念佛法门,不是专被下根。是三根普被的。无论利根钝根,上智下愚,直至等觉菩萨,都是向这个法门,然后能成佛。所以华严经善财童子遍参诸大善知识,证入法界海会诸陀罗尼门。最后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从此看起来,净土法门,真是最高尚,最圆满的法门。若诬为愚夫愚妇之行者,直是谤佛谤法,地狱种子。不信净土者,其愚狂堕落,是至可怜愍者也。所以净土法门,有如是之高上者,因为普通教理修心,全仗自力。惟有净土,是兼仗佛力。是特别的教理,非是普通的教理。以普通的眼光,来观特别的教理,自然不得其当矣。普通教理,仗自力,如同功名上进,逐步高升。净土仗佛力的特别教理,譬如生在王家,出胎便为国储。其难易曲直,不待智者而知之矣。净土,道虽高贵,法无奇特。只要切心求佛,自蒙加被。当知佛的护念众生,过于父母爱子,所以有感必应的。而且我们本具的天真佛性,照天照地,亘古亘今。虽十恶五逆,他的本具灵光,不减一丝毫。但如明镜蒙尘,愚者以为没有光明。却不知拭去尘垢,其光明还现现成成。所以念阿弥陀佛,就是佛念遣妄念。乃是去尘垢的最好方法。念来念去,无非显自心本具的阿弥陀佛。自他相应,感应道交,往生妙义,可胜言哉。念佛的人,只要至诚恳切。心佛之心,行佛之行。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具一分虔诚,得一分受用。望大家努力。现在世道日衰,人心日坏,欲根本补救,则须注意家庭教育。治国平天下,自齐家始。所以治国平天下的权力,妇女操一大半。妇女注重母教,教子循规蹈矩。童而习焉,长而行焉。良好的人格,便肇源于孩提之时。所以妇人之相夫教子,职任重大。一般女居士,须知妇人之得称太太者,以周朝开国之初,太姜,太妊,太姒,皆极贤德,母仪天下。所以称妇人曰太太。诸女居士当知太太之可尊可贵,各尽相夫教子之职分,为治国治天下的基本,庶几名副其实。修心者讲到极处,还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二语。此二语三岁孩童说得,八十老翁行不得。究竟能做到这两句,便是诸佛地步。所以望一般修心的善男信女,大家注意注意。千言万语,总是要修心了生死。若论修心了生死的最要关头,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发愿念佛。望大家将这几种意思,牢牢谨记。自然生死可了,佛道可证。勉之勉之。
念佛法门, 其大无外。至圆至顿, 至简至易。但须明白其所以然。苟明其理, 生信发愿, 无不得益。否则随别种境界所转, 不生真信切愿。虽有念佛工夫, 亦不能得佛之利益。佛说法门, 均须仗自力往生, 必须业尽情空。非然者, 恐戛戛乎难矣。果能业尽情空, 再加以念佛工夫, 必可以上品上生。便能与观音大士, 同一力量。应以何身得度者, 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矣。如做不到业尽情空地界, 不如老实念佛。不存轻慢之心, 不以意识卜度。临命终时, 尚有感应之望。盖念佛法门, 全仗佛力。不比余门, 均系自力。自力与佛力相较, 何啻霄壤之隔。所以从古愚夫愚妇, 老实念佛, 多有往生。而通宗通教者, 或多失之交臂。诚可惜也。修行人须知娑婆苦, 极乐乐。要愿离娑婆苦, 愿得极乐乐。不可求人天福报, 譬如处牢狱之求归家乡。然娑婆世界, 乃一大牢狱也。极乐世界, 方是好家乡。古人诗云, 自是不归归便得, 故乡风月有谁争。诸君果能一心念佛, 求生西方, 西方有谁争哉。要归家乡, 不可犹豫, 谓再过几年, 则不能与佛相应。至诚恳到真信切愿即是西方种子。盖净土一门, 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如鼎三足, 缺一不可。或专崇行持, 而不尚信愿, 则执事废理, 仍属自力法门。与专以自性唯心, 而不仗佛力之执理废事, 同一过失。所以蕅益大师云, 得生与否, 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 全由持名之深浅。笃哉斯论, 不可不知。古人说法, 穷无涯际。唯永明四料简所说, 诚为末世众生指归家乡之一条大路也。请言其略。
有禅有净土, 犹如戴角虎, 现世为人师, 来生作佛祖。此禅净二字, 必须分别明白。尤须知何谓有禅, 何谓有净。世之人于看话头, 参念佛的是谁, 便谓有禅, 执持名号, 便谓有净, 非也。禅者, 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随缘不变, 不变随缘。即寂而照, 无能无所, 纯真心体。是宗门所谓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也。净者, 信愿持名, 求生西方。非偏指唯心净土, 自性弥陀也。有禅者, 须参究功深力极, 山穷水尽, 念极情亡。一旦彻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置之死地而后生, 可以称之。有净者, 须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上宏下化, 自利利他, 乃无愧色。其人苟彻悟禅宗, 明心见性, 备知如来权实法门, 唯以信愿念佛, 为通途正行。邪道敛迹, 魔外丧胆。如虎生角, 威猛莫敌。上中下根, 利泽均沾。岂非人天导师乎。当来上品上生, 证圆教, 跻等觉。岂非来生作佛祖乎。
无禅有净土, 万修万人去, 若得见弥陀, 何愁不开悟者。其人虽未明心见性, 然而决志求生西方故, 勇猛精进。亦得蒙佛接引, 证诸果位。果位中人, 莫不大彻大悟。所谓若得见弥陀, 何愁不开悟也。阿弥陀佛, 大慈大悲, 有四十八愿, 愿愿度生。不但上善称名, 可以向往。即五逆十恶, 苟能起大惭愧, 发露忏悔, 无论一念十念, 佛亦必摄受之。时雨润物, 万物无不沾益。大海纳川, 百川悉足汇归。万修万去, 的实非谬。
有禅无净土, 十人九蹉路, 阴境若现前, 瞥尔随他去者。此指参禅而不念佛者说。禅者, 虽已明心见性, 若见思烦恼, 少有未除, 六道轮回, 依旧莫出。生死海深, 菩提路远。踯躅中途, 蹉跎濡滞。故曰十人九蹉路也。蹉者, 蹉跎, 谚释耽搁也。阴境, 乃中阴身境, 临命终时, 方始发现。各随其善恶业力, 以支配于善恶道中。五祖戒, 草堂青, 真如喆, 是前车之辙也。夫以三公之悟, 与见地高超如此, 尚不免昏迷。遑论吾侪博地凡夫矣。瞥尔, 谓一眨眼, 喻其速也。阴境, 有指五阴魔境。蹉路, 有解错路者, 均非。安有彻悟禅宗, 深明教理, 而不明五阴境界, 而走错路途乎。所关甚大, 不可不知。
无禅无净土, 铁床并铜柱, 万劫与千生, 没个人依怙者。世之人悠悠泛泛, 不真参力究, 不真信切愿, 或复兼修余门, 皆可谓无禅无净。虽感得来生福报, 而因福造业, 因业堕狱。铁床铜柱无人依靠。虽有佛力, 亦莫奈何。截流大师说, 修行人不了生死, 为第三世怨, 可惧也已。
永明禅师, 乃阿弥陀佛化身。所有提倡念佛偈句, 通皆机理双契。此四料简, 尤为参禅修净之无上警策。虽局于偈语, 然言略意周。更无一字可以增损其间。学者宜细细研之。净土, 乃特别法门。其余, 乃通途法门。离则两益。合则两害。若夫修持法则, 宜善言善行。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唱妇随。各敦伦常, 不背世法。始可谓真佛弟子。否则, 乃名教所不容, 如来之罪人。念佛贵乎摄心, 大势至云都摄六根, 净念相继, 入三摩地, 斯为第一。可知念佛时, 宜万缘放下, 都摄六根。绵绵密密, 蓦直念去。自有得三摩之时。三摩, 此翻正修正见, 或译正定。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以十大愿王, 劝导华藏海众, 以归极乐。华藏海众, 乃大菩萨地位, 尚须向往。可知如天普盖, 似地均擎。大地山河, 宇宙万有, 其能出天地之外者乎。净土法门, 普摄余门, 无以异也。世移运衰, 末法人根浅劣, 欲求豁破无明, 断惑证真, 甚难甚难。自未能度, 而欲度他, 何异溺海渡人。奉劝诸贤, 不可我慢高大。还是真信切愿, 仗慈力念佛求生西方好。(三编·题词答问)
资料来源
http://www.shixiu.org/thread-216605-1-1.html
宗下用功,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佛成佛。但亦尚是宗门初步。既悟之后,再须修道,广行六度。于一切境上,断除烦恼习气。
教下用功,先要大开圆解,与宗门彻悟是同。既开悟后,亦再须广行方便,断除习气,甚难甚难
补充内容 (2017-2-28 16:49):
修密宗者,三密相应,即身成佛。但不善用心,即易著魔。
修密宗者,若能得益,固然是好。若一著魔,便成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