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欧洲人和中国人不同的人生

大多数美国人的一生:

0—10岁:参加野地考察等各种集体活动。
10—20岁:谈恋爱和追梦。
20—30岁:找份平凡稳定的工作。
30—40岁:终于发现自己的追求,享受有房有车有孩子的生活。
40—50岁:常常在工作压力中度长假。
50—60岁:享受教会生活,旅游。
60—70岁:开始写回忆录,旅游。
70—80岁:安度晚年。
死后:一般进公墓。

大多数欧洲人的一生:

0—10岁:参加学校乐队,学习古典音乐等。
10—20岁:组自己的乐队,进行各种尝试。
20—30岁:严重受哥特死亡文化影响。
30—40岁:乐队开始正式走黑色金属路线。
40—50岁:回忆童真,开始过回“彩色”的生活。
50—60岁:安定下来,寻找温情,过小生活。
60—70岁:去教堂总结自己的一生。
70—80岁:与子女一起安度晚年。
死后:安心躺在一大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上。

大多数中国人的一生:

0—10岁:被迫学习各项课外技能,不断考级,多数是为了父母的面子和期望。
10—20岁:死啃如山的书籍,应付如海的考试。
20—30岁:到处投简历,着急自己找不到工作。
30—40岁:成为房奴、车奴。
40—50岁:为孩子的未来操心,省吃俭用,努力存钱。
50—60岁:终于有了自己的生活,却发现马上要退休,又开始担忧退休后怎么办。
60—70岁:花费大部分精力养生,却发现还要养孙子。
70—80岁:终于安定下来度晚年。
临死前:发现原来一块墓地都贵得要死!

最懂得享受的是美国人,最有信仰的是欧洲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充满竞争和压力的是中国人。

说的太对了!

雪花飘 发表评论于
说的太对了!
红新 发表评论于
很受教:“中国人将信仰融入生活的每个瞬间,充实,自在,心安”

》》》》
yfz9465 发表评论于 2017-03-12 13:26:06
楼主说的有几分理,可惜不是“道”理。非道理,即公理,婆理了。让笔者给你补充一下。
中国人的确一生劳碌。但是为什么? 因为他们不喜欢“不劳而获”,所以就有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国人也不相信救世主,所以有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人将信仰融入生活的每个瞬间,充实,自在,心安。这就是老子所说的“道”。正因为对生活的热爱,使得中国人比任何民族都懂得“情”。发出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的咏叹。那是一片多情的土地,使得达摩的师傅让他来中原大地。正因为“情”,中国人又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更了解“心”。
登录后才可评论.
Zabo 发表评论于
原因呢?试图解释一下,同样大小的一块地,中国人14亿,耕种了5千年;欧洲人7亿,耕种了1千年;美国人3亿,耕种了2多百年。剩下的自己想吧。
Lauzi 发表评论于
回复\'yfz9465\':算是服了你了苦口婆心的开导叛逆的子女好几年了成功几次?
李道子 发表评论于
把中国换成日本也成立。

风水轮流转,500年前可不是这样,美国还不存在呢。500年后呢?

楼主得每个时代跟得上趟才行啊,这也是累啊。
煤炭 发表评论于
美国人的生活,工作和家庭特别不稳定。
这都是没在外面长期生活过的中国人臆想出来的
“最懂得享受的是美国人,最有信仰的是欧洲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充满竞争和压力的是中国人。说的太对了!“
茵茵梦湖 发表评论于
博主说欧洲人的音乐教养和爱组建乐队这点特别对,我认识的外国人里竟然有四个乐队,有一个还是著名乐队的吉他手;放假的时候他们喜欢聚集一起演奏乐曲,且都是自己作曲,对于他们音乐创作象玩儿一样;而且成年人几乎都回归古典音乐了,连我这个本来对交响乐不太感冒的人也被熏得能听了。
我只参加过一个教堂婚礼,但大部分葬礼还是在教堂举行。。
yfz9465 发表评论于
楼主说的有几分理,可惜不是“道”理。非道理,即公理,婆理了。让笔者给你补充一下。
中国人的确一生劳碌。但是为什么? 因为他们不喜欢“不劳而获”,所以就有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国人也不相信救世主,所以有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人将信仰融入生活的每个瞬间,充实,自在,心安。这就是老子所说的“道”。正因为对生活的热爱,使得中国人比任何民族都懂得“情”。发出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的咏叹。那是一片多情的土地,使得达摩的师傅让他来中原大地。正因为“情”,中国人又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更了解“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