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专访:林郑月娥为香港迎难而上


左起:中国评论通讯社副社长王平;前政务司司长、特首参选人林郑月娥;中国评论通讯社港澳部助理主任兰忠伟。


“同行”是林郑月娥的参选口号,她认为要与香港市民同行。(中评社:兰忠伟摄)

      中评社香港3月9日电(记者 兰忠伟 王平)香港特区本月即将产生新一任行政长官,以580张提名票大幅领跑的林郑月娥日前接受中评社专访。她在专访时强调,她政纲的“唯一原则就是对香港好”。

      接受中评社专访之时,已是夜幕初垂。从早上7点,她一刻未有停歇,已经轮番接受数家媒体访问,还有外出行程,对体力精力堪称消耗巨大。但林郑月娥依旧侃侃而谈,思维敏捷,逻辑缜密,充分表现出严谨与干练。看得出,36年的公务生涯,着实为她练就一身“好打得”本领。

      林郑月娥认为,香港回归20周年“一国两制”是成功的,但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这也是正常的现象。关键在于,管治者能否驾驭这些问题,不让“一国两制”走样、变形。“未来,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全面地落实‘一国两制’,让香港特别行政区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城市,不仅要让香港的经济民生受惠于中央给予我们的支持,也要让香港自身发挥出对国家发展的贡献。”

      林郑月娥强调:下一届政府管治难度增大是必然的,“但有困难才有挑战”,必须有迎难而上的精神。她补充说:“习主席的一句话我常常记在心间,‘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中评社记者对话特首候选人林郑月娥,专访全文如下:

      中评社:第一阶段的提名工作已经结束,您获得了580张提名票,怎么评价自己第一阶段的工作?本月26日前,您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林郑月娥:首先,对于从来没有参与过选举的我而言,选举工程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我在政府工作36年,任职到政务司司长,可以说对于香港整体情况,是比较掌握的。能在短短六个星期中,会见38个界别的选委,以及接近100场的会面,很有意义的。且会面过程中,出席的各界人士都能够坦率地反映问题,因此我也听到了很多过去不曾了解的事,掌握了很多不同的情况,这对于我个人而言是很大的启发。

      能够拿到580张提名票,我很受鼓励。选委会一共1194张选票,拿到580票表示我过去一段时间在政府的工作得到不同界别人士的认同。1194名选委中,有四大界别,分别是工商、金融界、专业界、社会服务界及政界。这些界别我都取得了相当数量的提名票。

      现在距离3月26号投票还剩下三周,主要的工作是推广我写好的政纲,让选委以及广大市民能够更加了解我的施政理念,以及我对特区未来五年在经济、民生发展的期望。

      另外,这三周时间内有多场辩论,目前有三位“入闸”的候选人,不同的团体会安排同台辩论,这也是一个好机会,让三位候选人能够具体谈谈各自的政纲;也要回答一些问题,并透过传媒的报道,传达出更多理念,接触更多香港市民。

      中评社:580票,是当初自己有预想到的票数吗?

      林郑月娥:提名门槛是150张选委票,其实是没有想到在提名的阶段能够拿到580张票,所以我是倍受鼓舞。事实上,部分选委我已经认识了很久,他们也了解我的为人,也有和我合作的经验。所以有些人说我政纲未出,就已经获得了提名,是选委对我有信心。

      中评社:您的政纲是分三阶段逐步推出,这个想法是否也是为了多吸纳各界的意见?

      林郑月娥:这是肯定的。我的竞选口号是“同行”,与谁“同行”,就是和香港的市民同行。要与市民同行,首先是要关心他们;第二要听取他们的意见;最后是采取行动。所以我写政纲的过程,就是用谦卑,关怀的态度,听取各界以及广大市民的声音,然后付诸行动。

      为引发大家提一些具体的意见,我就在全面政纲发布之前先简介了两部份内容:首部是在二月三号我指出若我当选特首,我将会为施政注入“新风”:“管治新风格”、“政府新角色”、“理财新哲学”;也提出了下一届政府的工作,除了继续推行现届政府好的方面,比如扶贫、安老、环保等工作之外,也将强化解决土地、房屋、经济发展和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二月十三日,为了具体展示我的“新风”,我进一步在每一个范畴用“新”的方法举一些例子,比如在理财方面,我提出了两个具体的减税意见,并指出表面上减少税收,但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好处。我提议引入两级制利得税,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及初创公司)减轻税务负担。企业首两百万的利得税由16.5%降低至10%,为数以万计企业减税40%(首二百万以上的利润,税率则维持不变)。

      另外,我提出香港要打造成为创新及科技的中心,就需要加大研发投资。香港目前总的研发开支占GDP的0.74%,百分之一都不到,但是与我们毗邻的深圳已经超过4%,所以我们要考虑如何鼓励企业在研发方面多投资。于是我提出要是企业愿意在研发中多投入,政府也将额外给予扣税金额。简单而言,若有企业在年度研发费用中投入100万,交税时,我们扣除的金额可超过100万,藉此提高企业投资研发的诱因。

      中评社:您刚刚谈了很大一部分政纲的内容,事实上,政纲很大一部分吸取了各界选委的意见,各界选委员又代表着各个阶层,如何平衡这其中各方的利益关系?

      林郑月娥:我在编写政纲中,唯一的原则就是对香港好。所以我不是单看每一个界别,或者是谁有选票,我就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写政纲。经济发展、安老、教育等方面,都是在我听取各方意见之后,认为对香港发展最好的建议,我才会写入政纲内。

      我没有特别因为要争取某个界别的选委的选票,就在政纲中写他们希望听的话。

      中评社:贫富悬殊往往是社会矛盾的诱因,香港也不例外。对于贫富悬殊问题,您将如何弱化?

      林郑月娥:作为一个自由的经济体,《基本法》中亦要求香港维持资本主义制度,因此贫富差距问题的解决有本质上的困难。政府的行动就是要用我们的资源和政策,去帮助一些需要政府帮助的人。所以过去四年多,我作为现界政府扶贫委员会主席,不断地在做这方面的工作。若将今年与我上任时的2012年相比,我们的社会福利经常性开支增长了55%,是大幅度的增长。而我们资源的投放,也主要是在需要政府帮助的人士身上,比如提供老人生活津贴;低收入家庭按月津贴,所以是不断地通过政府的行动,去帮助一些有困难的,需要帮助的市民。

      我们不是盲目地追求将贫富差距缩小,事实上根本没有这个能力。政府能做的,就是帮助有困难的人士,解决他们生活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

      中评社:现在社会上有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就是“分离主义”。年轻人走上街头,参与社会运动,也是近年多发的态势。实际上特首参选人常常会被媒体追问关于23条立法,您如何看待通过法律的途径去解决“分离主义”的问题?

      林郑月娥:国家安全是很严重的事情,国家安全保障了香港的安全,而香港安全又关乎香港市民的安全,所以《基本法》23条写明,“香港特别行政区应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禁止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政治活动,禁止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与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建立联系。”过去我们也推动过23条的立法,但是引起了社会上很大的争议,尽管我们必须要做这个工作,但是行政长官也要审慎地为23条立法制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和氛围。

      事实上,凡是本地立法,都需要经过香港立法会批核。过去一段日子,我们也看到争议性远远小于23条立法的议案,都受到了“拉布”的阻止,所以我目前认为马上进行《基本上》23条立法,是不太实际的。倘若我当选行政长官,在五年的任期内,一定会尽力去制造适合的条件与环境。

      中评社:所以主要还是看社会对于23条争议的情况?

      林郑月娥:一方面是看香港社会对23条立法的反映,另外也是要看国家安全的情况。如果国家安全遭遇危机,无论条件如何,也要为了保护香港市民以及国家安全作出应有的担当。

      中评社:香港是一个言论自由、民主的社会,社会各界目前对您担任特首的呼声很高,您也被视为最有可能当选的特首候选人。但是目前有一些反对派人士,或是反对派媒体对您有所攻击,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林郑月娥:我认为这是无可避免的。近年香港出现了凡是亲政府与亲中央人士都受到无理攻击的情况,我在没有宣布参选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过有人形容我是“梁振英2.0”。这恐怕是香港政治生态的一个部分。

      我的回应就是,不断地向市民和选委成员解释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我的施政风格又是如何,以及我为什么在此时愿意担起下一届行政长官的责任。此外,我也会积极传达我的理念,希望市民能够掌握和理解。但正如你说,香港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地方,我们也不能防止外界说一些不太准确的言论。

      中评社:特首一职是代表整个香港特区的首长,或者说特区与中央沟通的枢纽,您怎么看待特首的责任?

      林郑月娥:《基本法》中指出,特区行政长官的责任是很重的。首先,特首有责任执行《基本法》,即要对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也要对中央政府负责。所以特首作为特区与中央沟通的桥梁,必须要将香港各界的看法和意见准确地传达到中央,尤其是关乎中央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工作,必须要做好。

      此外,也应该将“一国两制”的政策,以及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向香港各界说明。

      中评社:有评论认为,下一届的特区管治会更难做;也有很多人说您“好打得”。如果您成功当选,您将如何面对压力,包括如何面对无礼的攻击?

      林郑月娥:下一届政府管治难度增大是必然的;下一届政府可能也要面对一些危机,因为有人形容金融的周期是有波动性的,我们可能又要再次面对金融危机,所以说下一届政府的工作的确是比较难。但是对我而言,有困难才有挑战,我常常告诉我身边的同事,我们必须有迎难而上的精神,最难的时刻就是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发挥的时刻。

      但下一个五年,可能又是充满机遇的五年。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又面对着“一带一路”机遇。此外,欧洲、美国都出现了一些不可预估的事件,比如英国“脱欧”等等,这从另一个角度看,也给香港带来了一定机遇。

      资金必须流通,亚洲又是经济增长最快,最有潜力的区域,香港如何在亚洲区发挥作为国际大都会、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将香港的经济带入新的一个台阶,这些都值得我们重视。

      中评社:若当上特首,压力肯定会更大,如何看待这些无端的攻击呢?

      林郑月娥:我这几年也会有不同的压力,但是我用平常心去面对。习主席的一句话我常常记在心间,“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所以我们必须保持精神的健康,若是出现情绪的问题,反而没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评社:香港传统意义的经济支柱除了金融外,航运、转口贸易等方面的优势已经弱化。您如何看待香港发展其它支柱产业的问题?近几年,您担任政务司司长期间,特区政府也一直提倡“再工业化”,您又怎么看?

      林郑月娥:这也是有危有机的情况。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港澳专章》提出支持港澳提升经济竞争力,包括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地位,也提出支持香港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以及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为香港在这两方面的发展提供助力,缔造新的机遇。在此基础上,我认为香港未来发展有机遇,但也需要一个比较积极有为的政府去掌握这些机遇,所以我政纲中,写的最详细的就是经济发展。

      无论是传统的产业,或是新兴产业我都有写入建议。简单而言,政府不能不积极,不能只让市场主导发展。目前全球竞争性很强,内地城市不断崛起,所以香港的特区政府要从一个不太积极的角色中,变为有为的政府。

      当然,我指的是适度的有为,并不是要把企业都规划为国营企业,但是政府要成为一个促成者以及推广者。

      因为要打开我们的市场,有很多方面都有政府对政府的行为,对内地同样如此。CEPA(《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是特区政府与中央部委签订的,推行的过程中,是否出现“大门开、小门不开”的情况,就要特区政府经常性检视CEPA对于香港商界以及专业界别有否困难,若有,就要主动与中央部委去谈,并且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与国外政府也是一样,香港的企业不仅仅是联系人,也是营运者、投资者。香港企业在海外投资,也需要政府对政府的行为,并且给予一些保障。与外国政府签订一些推进投资保护的协议,以及自由贸易协议,给予香港企业好的营运环境,这些都是政府的行为。

      尤其是在《基本法》之下,香港有很大的自主权,推动对外事务。这不是外交事务,是在经济、贸易、文化、专业的合作中,我们都有很大的自主权。

      我们也有很多资源,特区政府是一个财政非常健康的政府,应该多投资,发展香港本地经济,让我们年轻人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中评社:现在香港各界经常说,香港年轻人向上流动困难,发展机遇不多,您如何看待年轻人发展的问题?

      林郑月娥:我在这次参选的过程中,也接触了一些年轻人,所以在政纲中我提出了要为香港年轻人解决“三业三政”的问题,即学业、事业、置业;议政、论政、参政。我在每一部分都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回应青年人的诉求。

      我们要给香港青年人希望,让他们明白在香港发展还是有希望。比如购房,并不是说明天就能够买房,但是要有信心透过政府的行为以及措施,有机会买房。现在的问题就是年轻人没有希望,这也是行政长官需要非常关心的议题。

      中评社:目前您已经获得了政商界、金融界很多重量级人物力挺,未来在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目标?

      林郑月娥:有些政策的制定,是需要长时间才能够见成效的。在土地供应、增建房屋等方面,五年时间是很短的,但是无论如何,在我提出的政纲中,其实有一些政策措施短期是能够起到效果的。比如在教育方面,如何透过投入新的教育资源,降低老师面对的压力,也给老师一个稳定的教学环境。我相信这一方面五年内肯定能做到,甚至不用五年,可能一两年就能够见效。

      另外,有些工作并不是一届政府能够做好的,但起码要有一个清楚的方向,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有了方向和规划后,就能够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工作。所以我认为,在每一个范畴,都是可以长远、全面地去看,不要再用过去小修小补的方式,去处理香港出现的问题。

      中评社:有一部分声音认为,香港教育局在推动中国历史教育方面,力度不强,致使香港年轻人对中国历史认知缺失,您怎么看?

      林郑月娥:对每一个国民而言,深入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在青年阶段已经有所学习,因此在教育系统中,我建议在初中将中国历史独立成科,也应该成为一门必修课。但是高中的课程安排,是很难将中国历史变为必修,因此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中国历史时,我们就要将根基引导好,让学生产生兴趣,在高中选科时,学生才会选择中国历史。

      在教育系统内,高中生选修中国历史的人数比较少。因此,我们要在教育系统之外,让年轻人对中国历史产生兴趣。此外,还可以组织交流团,让我们的中小学生到内地去访问。

      香港现在有几百间学校与内地的学校互为姐妹院校,因此我们也要安排多一些学生到内地去交流访问,特别是深入的参观访问,不能只是走马观花。

      今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我没有离开政务司司长职位以前,我规划了两个非常有意义的项目,就是在今年暑假安排两个香港学生团到内地考察交流。第一个学生团是去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为期数周的深入考察实习,让他们了解什么是自然保护。毕竟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是世界自然遗产之一,因此非常具有代表性。

      另外一学生团,则是在故宫进行为期数周的参观访问、实习,让他们了解如何保护历史文物。往后,我也希望能够多做这些事情。

      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在中央的支持下,我们非常荣幸迎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院。其实我当时的构想,也是希望故宫文化博物馆能够发挥教育作用。此前我了解到,北京故宫越来越重视利用文物资源,进行教育工作。现在北京已有故宫学堂,就是安排小学生到故宫学习中国历史。这不是在正规的教育体系中学习中国历史,但是却培养了年轻人对中国历史的兴趣。

      中评社: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最后提一个问题。您刚刚也提到,今年是香港回归二十周年,您如何看待这二十年香港落实“一国两制”的情况,以及您对香港的愿景和期待?

      林郑月娥:整体而言,在落实《基本法》和“一国两制”方面是成功的。香港保持了全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海内外企业在香港的投资亦有不错的增长,所以说基本上是成功的。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这也是正常的现象。关键在于,管治者能否驾驭这些问题,不让“一国两制”走样、变形。未来,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全面地落实“一国两制”,让香港特别行政区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城市,不仅要让香港的经济民生受惠于中央给予我们的支持,也要让香港自身发挥出对国家发展的贡献。

      未来五年,是香港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五年。

      中评社:对香港未来发展的前景乐观吗?

      林郑月娥:我是非常乐观的,太悲观我就不会出来参选了(笑)。香港人很优秀,香港的底子也很好,只要我们认准方向,团结一致,我们一定能够再创辉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