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天子朱常洛 金銮殿上的匆匆过客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朱常洛像

  明光宗朱常洛,可谓中国历史上一个苦命的皇帝。他虽是明神宗长子,却遭到父皇的百般鄙薄。在正位东宫太子的过程中,经历一段漫长而艰难的岁月,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难产的超龄太子。他福浅命薄,在位刚刚一个月,便撒手人寰,是名符其实的“一月天子”。为何他的人生之旅如此曲折艰难,他的命运如此多舛而悲苦?个中缘由还得从波谲云诡的万历后宫说起。

  储君册立的搁浅

  万历六年,神宗大婚,皇后为王氏,同时册封的还有明妃刘氏。不过,神宗对她俩都不感兴趣,且都未生育。直到万历九年,神宗还没有子嗣,说也凑巧,一个偶然机会,竟使朱常洛降临人世,也使神宗有了后嗣。

  万历九年十月间,神宗到慈宁宫向他生母请安。正巧李太后不在,神宗索水洗手,一个出身寒门的王姓宫女舀水伺候。也许第一次见到年轻皇上,王宫女显得腼腆羞怯。处于青春期的神宗感到新鲜,一时性起,一把将她拉入太后寝宫。事后,这个长相一般,年龄偏大的王宫女便被他丢到脑后。

  神宗后妃一个都不孕,而王宫女偶然一次御幸,竟然珠胎暗结。李太后见王宫女身体有异,猜想是儿子干的,便把神宗唤来询问。起初,神宗矢口否认。李太后命人取来起居注,上面清清楚楚记载着皇上某月某日某时临幸某宫女。神宗抵赖不了,沉默良久,喃喃自语说了这么一句:怎么那么巧?李太后见儿子不悦,便开导他说:我老了,还没抱孙子,若王氏能生个男孩,那可是社稷之福。你不要嫌她出身低,“母以子贵”,你可以加封她呀。经母亲这么一说,神宗不得不把这件事情应允下来,勉强封王氏为王恭妃。

  万历十年八月间,王恭妃果然产下一个男孩,这便是日后的光宗朱常洛。朱常洛的出生,给大明宫廷带来喜庆,也给他自己带来尊贵,父皇没有理由不重视他这个长子。不过,朱常洛的地位很快就发生动摇。万历十年,神宗后宫齐备,京畿大兴县豪门之女郑氏入选九嫔。郑氏娇美聪慧,善解人意,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为宠冠后宫的郑贵妃。郑贵妃的出现与得宠,使王恭妃母子境遇急转直下。

  郑贵妃晚到后宫,对王恭妃母子常怀嫉恨。她对神宗与王恭妃那段孽缘有所了解,每每在神宗面前提这话题,并戏称王恭妃为“老妈子”。一见神宗面露不悦,便扑到他怀里调情逗乐。神宗被搞得神魂颠倒,愈发专情于她。神宗的疮疤被她揭开,愈发厌恶王恭妃,懊悔当初怎么沾上这么一个女人。万历十四年,郑贵妃为神宗生下第三个儿子朱常洵,实际上是次子(原次子常溆夭折)。爱妃生子,神宗欣喜若狂,宫中举办庆贺活动很给力,所有礼仪均超过朱常洛的诞生,同时颁诏晋封郑贵妃为皇贵妃。皇贵妃仅次于皇后,可以统率六宫,名分和地位已远在王恭妃之上。按明代皇位继承原则,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朱常洛的地位理应在所有非皇后所生的儿子之上。神宗这种不合礼法和祖制的不寻常做法,刺激朝臣的敏感神经。

  不久,从宫中传出八卦新闻,说皇上与郑贵妃上神庙晋香,订立盟誓,欲立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郑贵妃虑有变故,向皇上索要信物。皇上手书一纸,缄封金盒之内,交郑贵妃收藏。这件事被人称为“金盒誓约”,从朝廷到民间,被传得活灵活现。守正大臣害怕神宗为宠妃所惑,破坏纲常,废长立幼。上疏请求早立太子,力图趁早解决储君问题,以免夜长梦多。神宗对爱妃情有独钟,岂能接受他们意见。朝臣愈上疏,神宗愈厌烦,将他们奏疏统统留中,不予理睬。遇到一再上疏或言辞激烈者,予以贬谪罢官,甚至施以廷杖,以儆效尤。

  万历二十九年,朱常洛已经十九岁,过了结婚年龄。此时,册立皇太子问题再度升温,成为朝臣热议话题,他们纷纷疏请册立皇太子。神宗这次没有发怒,只是以种种借口继续拖延。李太后实在看不下去了,乘神宗向她问安之机问道:常洛已经十九岁了,朝臣一再疏请册立皇太子,皇上为何迟迟不立?神宗未加思索,随口答道:他是宫女之子!他一时忘了他母后也是宫女出身,这一下刺到母亲痛处。李太后大怒,厉声喝道:宫女怎么啦,你也是宫女之子。神宗一听,赶紧跪伏在地,嘴里不停地说:马上册立。不过,他很快就反悔了,心里不停地嘀咕着此事如何向爱妃交待。李太后那边也不含糊,一再催促他。神宗迫于母命,终于在万历二十九年十月间,正式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这样,旷日持久的立储大戏才落下帷幕。《明史纪事本末》作者谷应泰对此评论道:“自古父子之间,未有受命若斯之难也。”

  危机四伏的皇太子

  朱常洛坐上皇太子的宝座,心情并不舒畅,日子过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低调做人,谨慎行事,不敢有半点逾越。他自知不讨父皇欢心,在父皇面前委曲求全,温顺得如同羔羊。他对郑贵妃逆来顺受,“以母事之”。他深知这个女人厉害,稍有不慎,就会被她抓住把柄而致祸。

  朱常洛做太子做到这个份上,着实令人悲哀。不过,最可怜的还是他的生母王恭妃。自朱常洛大婚后,她就被神宗幽禁于冷宫,令她母子不得相见。王恭妃思念儿子,整天以泪洗面,致使双目失明。万历三十九年,她病入膏肓,朱常洛请旨前往探视。只见宫门紧锁,派人毁锁,才与母相见。王恭妃拉着儿子的手泣道:“儿长大如此,我死何恨!”朱常洛也难抑悲痛,与母相抱,泣不成声。此情此景,令人唏嘘不已。不久,王恭妃去世,神宗故意降低丧葬规格,以表示对她的鄙薄。

  由于得不到神宗的支持,朱常洛的皇太子地位很不稳固。而郑贵妃自恃有神宗撑腰,自然不甘安于现状,随时准备发难。她的儿子朱常洵封为福王,但却迟迟不肯就藩封地洛阳,赖在京都不走,给太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郑贵妃的父亲郑承宪、伯父郑承恩、兄长郑国泰都不是善茬,在朝中颇有势力,在民间与三教九流亦有交往,很会制造舆论,兴风作浪。朱常洛被立为皇太子后不久,京都坊间流传一本题为《续忧危竑议》的政治读物,行文以主客对话形式,点明这样意旨:皇太子虽然已立,但是不久必然被废。因为他的册立很勉强,是皇上被迫的无奈之举。书的作者托名为郑福成,显然蕴含着郑贵妃的福王成功之意。一时间,《续忧危竑议》传得沸沸扬扬,成为朝野舆论关注的焦点。

  这个消息也传到朱常洛的耳朵里,不啻五雷轰顶,内心涌起无法抑制的恐慌,便跑到李太后那里去哭诉。李太后早已不过问政事,但在后宫仍有很大发言权,即便一国之主的神宗有时也要看她眼色行事。她倒是十分怜爱朱常洛这个长孙,一面劝慰他,一面令神宗严加追查。神宗不敢再装聋作哑了,当即令锦衣卫在京城内外严行搜查妖书制造之人。这场搜查行动造成很大混乱,株连很多无辜的人,闹得人人自危,而真正主犯却逃之夭夭。

  万历四十二年,李太后去世,使朱常洛失去保护伞,也为郑贵妃一伙的宫廷内外活动清除了障碍。因此次年便发生了梃击案。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晚间,一个手持枣木棍棒的汉子,潜入太子住所慈庆宫,打伤守门太监,闯入内殿,被人擒获,这便是梃击案发生的过程。案件虽然简单,但从审讯到结案,却一波三折而耐人寻味。起初,刑部主审官员认定案犯张差“疯癫失态”,依律当斩。奏疏尚未上呈,已有人上疏弹劾刑部主审官员意欲杀人灭口,掩盖真相。神宗只好命刑部将案犯严加囚禁,任何人不得探监。就在神宗欲将此案作冷处理时,刑部主事王之寀(音采)利用职务之便暗中探监,巧妙套出案犯口供,上奏皇上,请求安排三法司会审。神宗故技重施,将奏疏留中。然而,作为爆炸性新闻的梃击案传遍街衙坊间,成为帝国臣民首选的话题,朝臣奏疏如同开闸洪水汹涌而来。神宗措手不及,同意三法司会审。这一审却审出结果来:原来张差进京是受人指使,接待并把他引入太子宫中的是郑贵妃亲信太监庞保和刘成。

  审讯情况传出,舆论大哗,守正大臣坚持要查个水落石出。郑贵妃坐不住了,花容失色地向神宗哀求。望着眼前惹事生非的爱妃,神宗又恼又怜,让她去向太子解释。这时,朱常洛来了,由于身家性命受到威胁,情绪控制不住,与郑贵妃争执起来。郑贵妃“毁冠服,脱簪珥”,指天发誓,嘴里不停喊:“奴家万死,奴家赤族!”神宗见爱妃撒泼,不冷不热地说了这么一句:“此事朕家赤了,不得希罕汝家。”接着一脸寒霜转向朱常洛。朱常洛在父皇的威严目光逼视下,又听到父皇话中的弦外之音,便缓和态度,改口道:“此事到此为止,拿张差就可以了。”神宗一听,转怒为喜道:“哥儿说的是。”

  次日,废朝多时的神宗,把朝中重臣召入慈宁宫,御座旁站着皇太子和三个皇孙。神宗先是责备大臣不该离间他们父子,接着要他们把张差、庞保、刘成处斩,不要株连无辜。又拉着太子的手道:“此儿极孝顺,朕心极爱。”最后又对太子道:“你有什么话,尽管对大臣说嘛。”太子顺着神宗意思道:“张差从速处决,不必株连。”接着又动情地说:外间许多议论,是为无君之臣,难道还使我成为不孝之子。这些话极合神宗心意,他连声问群臣:你们都听见太子的话了吧。在神宗父子双簧表演下,群臣唯有叩头谢罪的份儿。最后在一片“皇上圣明,太子仁孝”的颂扬声中,梃击案画上句号。

  金銮殿上的匆匆过客

  在处理梃击案过程中,朱常洛受尽委屈。然而,谁也未曾想到,他命运轨迹发生转折的地方竟然也是梃击案。由此,他的皇太子地位稳定了下来。神宗对他表现表示满意,改变了原先对他“稀得召见”的冷淡态度,宫中下人自不待言。即便是恃宠跋扈的郑贵妃,待他也与以前判若两人。她自知儿子与皇位无缘,而朱常洛继承皇位已成定局,不敢再胡闹下去,便改变策略,以感谢太子解救为名,隔三岔五派人问候太子,又是送金银珍宝,又是送精食美馔。后来,她发现太子的嗜好,便在自己宫里精心挑选8名宫女,让她们去侍候太子。朱常洛把郑贵妃送来的8个美女照单全收,以穷儿乍富的心态,日夜欢娱,恣意于淫乐。他体质本来就弱,加上纵欲过度,虽然年龄不到四十,却显得憔悴不堪,俨然一个小老头。

  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朱常洛龙袍加身,如愿以偿登上皇位,史称明光宗。他由太监搀扶,勉强完成即位大典,接着就是不断召医视脉诊病。即使在病中,这位天子还是照样离不开女人。每天都要有一二个美女侍寝。这样不断折腾,病情愈加沉重,最后服了红丸药而丧命,终年39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