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系列三:隋炀当政之一:杨素平定杨谅叛乱与隋炀帝修建洛宫

本人是喜欢历史的机械工程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隋文帝仁寿四年即公元604年七月十三(丁未),隋文帝杨坚在歧州的仁寿宫驾崩。七月二十一(乙卯),太子杨广即皇帝位,成为历史上的隋炀帝。不久,占据军事重镇的并州刺史汉王杨谅起兵讨伐他二哥杨广。


隋炀帝任命右武卫将军洛阳人丘和为蒲州刺史,镇守蒲津。杨谅挑选了几百名精锐骑兵,戴上妇人包头的头巾,装扮成杨谅的宫人要回长安。负责看守城门的人没有发觉,他们因此直接进入了蒲州,城中的豪杰也有不少人响应他们。丘和发现不对,急忙爬墙出城,逃回长安。蒲州长史勃海人高义明和司马北平人荣毗都被反叛的士兵捉获。杨谅的大将裴文安等人率军西进,离蒲津只有一百馀里。杨谅忽然改变了主意,命令大将纥单贵拆断河桥,坚守蒲州,然后召裴文安回来。裴文安回来后,跟杨谅说:“征战的关键在于诡秘神速。我本想出其不意,打他个措手不及。大王既然不肯这样,又让我撤军回来,使他们有了准备。大事完了。”杨谅没有回答。他接着任命王聃为蒲州刺史,裴文安为晋州刺史,薛粹为绛州刺史,梁菩萨为潞州刺史,韦道正为韩州刺史,张伯英为泽州刺史。代州总管天水人李景发动兵马抗拒杨谅,杨谅派部将刘暠袭击李景,但刘暠被李景打败后杀了。杨谅又派乔钟葵率领三万精兵去进攻李景。李景手下的战士不过几千,加上代州的城池也不坚固,所以在乔钟葵猛攻下,城墙接二连三地崩塌。李景一边抵御一边修复城墙,他的士卒也都殊死搏斗,屡次打败乔钟葵。李景的司马冯孝慈和司法吕玉都骁勇善战,仪同三司侯莫陈乂又有很多谋画,精通拒守的战术。李景知道他们三人可用,便推心置腹地信任他们,从不干预他们的作战方案,只在楼阁里坐镇,时不时出去安抚循视部队而已。


杨素率领轻骑五千到蒲州袭击王聃和纥单贵。夜里,他来到黄河边上,没收商人的船只,得到了好几百艘。他派人在船里放了很多茅草,士兵踩上去一点声音都没有,于是衔枚,神不知鬼不觉地渡过了黄河。第二天黎明,杨素大军突然出现在城下,并发动全面攻势。纥单贵败走,王聃怕了,只好在城上投降了杨素。朝廷有诏书征杨素回去。当初,杨素将要出兵东征时,估计哪天可以破贼,后来就像他预料的那样。于是隋炀帝任命杨素为并州道行军总管兼河北道安抚大使,率领数万大军出讨杨谅。


杨谅最初起兵时,他王妃的兄长豆卢毓,担任府主簿,苦苦谏止,但杨谅不听。豆卢毓私下跟他弟弟豆卢懿说:“我如果自己匹马回归朝廷,自然可以免祸,但这只是为自身考虑,没有为国家着想。不如暂且装作跟从他,再慢慢等待时机。”豆卢毓是豆卢勣的儿子。豆卢毓的兄长显州刺史豆卢贤跟隋炀帝说:“臣的弟弟豆卢毓历来心怀志节,必定不肯追随叛乱,只是迫于杨谅的凶威,不能如愿而已。臣请求跟从大军,和豆卢毓里应外合。那样杨谅就一点不可怕了。”隋炀帝答应了。豆卢贤秘密派家人带着敕令去见豆卢毓,和他商量对策。


杨谅出了并州城,准备前往介州,命令豆卢敏和总管属朱涛一道留守。豆卢毓跟朱涛说:“汉王叛逆,他的失败将接踵而至。我们岂能跟着他遭受夷族的命运,而且还辜负了国家!我打算和你一道出兵抗拒他。”朱涛惊讶地说:“大王将大事相托,你怎能讲出这样的话来!”因而拂袖而去。豆卢毓追上去把他杀了。他将皇甫诞从监狱放出,和他商量,决定和开府仪同三司宿勤武等人闭城抗拒杨谅。部署尚未最后定下,有人去向杨谅告密。杨谅率军回来袭击他们。豆卢毓见到杨谅回来,欺骗他的部众说:“这是贼兵!”杨谅攻打并州城的南门。那里是由稽胡人守卫的。他们不认识杨谅,向他射击,矢下如雨。杨谅只好转去进攻西门。那里的守兵都认得他,当即开门迎纳。结果豆卢毓和皇甫诞都被杀了。


杨谅的大将綦良攻打慈州刺史上官政,但无法攻克,便转去进攻代行相州事务的薛胄,又无法攻克。于是他从滏口去进攻黎州,截断白马津。杨谅的另一员大将余公理从太行向河内进军。隋炀帝任命右卫将军史祥为行军总管,驻军在河阴。史详跟军吏们说:“余公理既轻率又没有谋略。他仗恃人马众多,十分骄横。打败他太容易了。”余公理驻军在河阳,史祥则在南岸布阵。余公理集中兵力准备拦住他。史祥挑选了一批精锐,在下游秘密渡河。余公理得悉后,带兵前来迎战,结果双方在须水遭遇。余公理的军队尚未列阵,史祥就发动攻势,结果余公理大败。史祥往东直趋黎阳,綦良听说余公理战败,军心大乱,因此不战而溃。史祥是史宁的儿子。


隋炀帝打算征发幽州兵马,但怀疑幽州总管窦抗有二心,便征求杨素的意见,看谁可以取代窦抗。杨素推荐前江州刺史勃海人李子雄。隋炀帝于是授予李子雄上大将军的称号,拜他为广州刺史。他又任命左领军将军长孙晟为相州刺史,去发动崤山以东的兵马,和李子雄共同去征服东部地区。长孙晟以他儿子长孙行布在杨谅那里为理由,推辞了任命。隋炀帝说:“明公总是深深体谅国家的困难,现在总不至于因为一个儿子就不顾了大义吧?朕今天很需要明公,希望千万不要推辞。”李子雄快马赶往幽州,停留在驿站的传舍,就地召募到一千多人。窦抗前来和李子雄见面,李子雄预先埋伏了甲士,将他擒获。窦抗是窦荣定的儿子。李子雄于是发动幽州的三万步骑,从井陉西击杨谅。当时杨谅的大将刘建将卫戍将领京兆人张祥包围在井陉。李子雄在抱犊山下打败刘建,刘建逃走。


李景被围了一个多月,隋炀帝下诏让朔州刺史代人杨义臣带兵去救他。杨义臣率领二万马步大军,夜里兵出西井陉。乔钟葵率领他的全部兵马前去抵御。杨义臣觉得自己的兵马太少,便取来军中所有的牛和驴,得到了数千头。然后他派出几百人,每人手持一只鼓,暗中将这些牛和驴赶进并藏匿在涧谷间。午后四点左右,杨义臣和乔钟葵交战。双方的士兵刚交锋,杨义臣就命令士兵驱赶这些牛驴冲了出来,并同时击鼓呐喊,一时尘埃弥天。钟葵军不知道只是些牛和驴,还以为伏兵大发,因而全都奔逃溃散。杨义臣纵兵反击,彻底击溃了乔钟葵。


晋、绛、吕三州都控制在杨谅手里。杨素各派二千人去牵制住他们。杨谅派部将赵子开拥众十来万,用木棚截断小路,控制住制高点的石壁,布下长达五十里的阵容。杨素命令部将们跟他们对阵,自己带领奇兵潜入霍山,沿着悬崖山谷前进。杨素在谷口安营扎寨,自己坐在军营外头,让军司到军营里挑选三百人留下守营。军士害怕并州士兵的强悍,不想出战,多数人都愿意守营,所以迟迟不能决定什么人留下。杨素追问为何这么拖延,军司只好如实回答。杨素当即把留下的三百人叫出营来,当场将他们都杀了,然后让军司另外挑三百人留下。这次当然没人愿意留下。杨素于是率军快马前进,跑到并州军队的北面,直趋他们的军营,鸣鼓纵火。北军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自相蹂践,死伤了好几万人。杨谅任命的介州刺史梁罗驻扎在介休,听说杨素来了,吓得弃城逃走。


杨谅听说赵子开败了,大为恐惧,自己率领了近十万大军,在蒿泽抵抗杨素。刚好遇上大雨,杨谅想撤军回去,王頍谏道:“杨素孤军深入,兵马疲弊。大王率领精锐亲自出击,势必战胜他们。今天望见敌军就退走,向人示弱,只会丧失自己的军心,增长西军的斗志。希望大王千万不要撤退。”但杨谅不从,仍然决定退守清源。


王頍跟他儿子说:“情形非常不好,我军必败。你可要跟着我。”杨素进击杨谅,击溃了他,还生擒了萧摩诃。杨谅退保晋阳,杨素进兵包围了他。杨谅穷途末路,只好请降,他的其余党羽也都被平定。隋炀帝派杨约带着他的亲笔诏书去慰劳杨素。王頍将要投奔突厥,跑到山里时,发现小路已被断绝。他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便跟儿子说:“我的谋略不亚于杨素,但汉王总听不进我的建言,以至于此。我不能束手就擒,让杨素这小子成名。我死之后,你千万要谨慎,不要到亲人故旧那里去。”于是自杀身亡。他儿子将他掩葬在石窟中。他儿子多日找不到食物,不得已到了一个故人家里,竟然被他捉住报官。朝廷接着找到了王頍的尸体,然后将他在晋阳枭首。


群臣上奏认为汉王杨谅应当被处死,但隋炀帝不答应,只将他除名为民,取消了他皇家的亲属关系。杨谅最终在幽禁中死去。杨谅的部属臣民被杨谅株连,被杀和流放的多达二十余万家。当初,隋文帝和独孤后非常相爱和敬重,并发誓不要庶子。他曾跟群臣说:“前世的天子,沉溺于嬖幸,结果闹得嫡子和庶子互相争夺,因此出现了废立现象,有的甚至亡国。朕身旁没有别的姬妾侍奉,五个儿子同一个母亲,可算是真的亲兄弟,那里还有这方面的忧虑!”隋文帝又接受北周诸王微弱无权的教训,让各个儿子分据大镇,专制一面,权力可以和帝室相比。不幸的是,到了晚年,父子兄弟互相猜忌,结果皇子个个都死于非命。


司马光评论说:往昔辛伯劝周桓公说:“内宠的姬妾地位等同皇后,外宠的幸臣权力堪比帝王,溺爱的庶子宠幸匹配长嫡,大都的蕃王威权不亚朝廷,这都是导致动乱的根本原因。”人主如果确实谨慎地防范这四种事情的发生,动乱还能从哪里产生?隋文帝虽然知道嫡庶之间容易导致争权,孤单弱小的嫡嗣也容易动摇,却不知道势力钧衡,位置相匹,即使是同母的亲兄弟,也照样会互相倾轧。考察辛伯的话,隋文帝得到了其一而失去其三!


九月十二(乙巳),隋炀帝任命备身将军崔彭为左领军大将军。


冬十月十六(己卯),朝廷将文皇帝杨坚安葬在太陵,庙号高祖,和文献皇后独孤氏同坟异穴。


同时,隋炀帝下诏免除妇女和奴婢以及部曲的课税,并规定男子二十二岁成为必需缴纳租赋的男丁。


章仇太翼跟隋炀帝说:“陛下属木命,雍州是克木的地方,不能久居。还有,谶语说:‘修治洛阳还晋家。’”隋炀帝深以为然。十一月初三(乙未)隋炀帝驾幸洛阳,留晋王杨昭守卫长安。朝廷又因为杨素平定并州叛乱的大功,拜他儿子杨万石和杨仁行以及侄子杨玄挺为仪同三司,还赏赐他们五万段布帛,一千匹绮罗,二十个从杨谅府里得来的妓妾。


十一月初四(丙申),隋炀帝征发好几十万男丁挖掘堑壕,从龙门东接长平和汲郡,直到临清关,越过黄河,通过浚仪和襄城,直到上洛,用来设置关防。


十一月二十(壬子),原陈后主陈叔宝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大将军和长城县公,谥名为炀。


次日,隋炀帝下诏在伊洛修建东京,诏书说:


“天道变化,所以阴阳调和;沿创不同,所以生灵顺遂。如果天意不变,则何以有四季;如果人事不易,则何以有万姓!《易经》不是说过:‘通其变,使民不倦’;‘变则通,通则久’;‘有德则可久,有功则可大’。朕又听说,安于太平,却敢于变迁,则民生将大为改变。所以姬周都邑两处(长安和洛阳),让武王满意(意思是周朝长久);殷朝五次迁徙,成就了成汤的大业。如果不能因人顺天,则功业将会遭到挫折,爱民治国的君主是不会这么一成不变的!洛邑自古以来就是帝王之都;京畿之内,是天地结合,阴阳调和的地方。它控制着三河,依赖四塞作为险固,水陆交通都很方便,各地的进贡和租赋也容易送达。所以汉高祖说:‘吾行天下多矣,唯见洛阳。’自古以来的帝王,何曾不留意洛阳,之所以不在那里建都的均有他们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国家尚未统一,有的是因为府库的资金短缺,所以没有闲暇在那里修建宫室。我继承大隋伊始,便想修复怀洛,日复一日,直到今天。对此事念念不忘,一谈到就十分感慨!朕如今已肃清境内,君临万邦,遵奉先帝的法度和遗志。近来汉王杨谅缪悖叛逆,流毒崤山以东,致使那里的州县疮痍满目。这都是因为关中和河南相隔遥远,大军无法马上赶到,加上并州迁移的民众,又都在河南。周朝和殷朝的迁都,本意都是如此。况且新近归服的南方,路途遥远,东夏地方广大,趁着这大好时机进行搬迁,今天正是时候。现命令朝廷各个部门,协商并制定具体计划。但是成周(西周时洛阳的别称)的废墟,不能再是一片茅屋。现可在伊、洛营建东京,并立即设置官府,分工负责,为民众尽力。宫室的建制,本就是为了使用便利。上栋下宇,足避风露,高台广厦,岂曰适形。所以《左传》说:‘俭德之共,侈恶之大。’孔子也说过:‘与其不逊也,宁俭。’怎能说只有瑶台琼室才是宫殿,而土阶采椽就不是帝王的居地?正因为他们知道,并非天下以奉一人,而是一人以主天下。民众是国家的根本;一旦根本坚固,则万邦安宁,百姓富足。此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如今的营建,务必俭约,不要让雕墙峻宇再次起于当今,最终导致卑宫菲食遗留于后世。有司部门必须明确规章,让朕称心如意。”


蜀王杨秀获罪时,右卫大将军元胄被指控和他联系,因而官场除名,许久得不到恢复。当时慈州刺史上官政因罪被流放到岭南,将军丘和也因为蒲州失守被除名。元胄和丘和是老相识。在一次宴席上喝得半醉时,他跟丘和说:“上官政是位壮士。今天他被发配到岭南,真不会出大事吗!”于是拍着自己的腹部说:“如果是我,就不会出事了。”丘和居然把他的话奏闻给朝廷,元胄也竟然因此被处死。


元胄是河南洛阳人,北魏昭成帝的六代孙。他祖父元顺曾是北魏濮阳王,父亲元雄是武陵王。元胄少年时就英武果敢,武艺高强,须眉俊美,有人不可犯的神色。北周齐王宇文宪见到他后,被他的健壮吸引,把他招致在身边,因此他多次跟从宇文宪出征,官至大将军。隋公杨坚刚奉召入宫,即将接受顾托时,先找来元胄,然后才找来陶澄,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心腹,早晚宿卫在他的卧内。当杨坚成为丞相后,总是让元胄负责禁军,又聘用他弟弟元威一道入宫侍卫。北周赵王宇文招知道杨坚迟早要篡位,便邀请他到自己的府第就宴,想刺杀他。元胄一直守卫在杨坚身旁,还再三催促他离开赵王府,避免了一场鸿门宴。这事以及元胄后来的事迹前头已经细说,这里就不赘述了。


元胄被处死后,朝廷征上官政为骁卫将军,任命丘和为代州刺史。


十二月初三(乙丑),隋炀帝任命右武卫将军来护儿为右骁卫大将军,并在三天后任命柱国李景为右武卫大将军,右卫率周罗睺为右武候大将军。


要想知道隋炀帝后来的情况,请看下篇的文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