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写实主义绘画视觉巡礼(十四)

古稀老翁防痴呆,学习码字非有才,有话则长无话短,艺术本是开心菜。无病呻吟莫耻笑,偶有得罪莫见怪,君子自有常来客,清茶淡酒敞胸怀
打印 被阅读次数

20世纪西方写实主义绘画视觉巡礼(十四)

这是《巡礼》的最后一站。

66 )   DAVID   HOCKNEY    (英)  1937 -  

去年,应中国方面邀请,英国画家大卫·霍克尼在北京中央美院举办了画展和讲座。

霍克尼在60年代,曾是波普运动的支持者,搞过舞台设计和摄影,后来专注绘画,画中的POP痕迹还是很重。他可算是当今英国还活着的画家中名声显赫的一位元老级人物,今年是他的80大寿。泰特画廊的书店里,出售他各种版本的画册多至十来种。

67 )   CHUCK   CLOSE    (美) 1940 -    

大家可能都熟悉罗中立画的那幅《父亲》。 《父亲》一画当初的创作灵感与这位美国画家的照相写实主义大头像有着密切的关联。

克洛斯是第一个专门以“领袖像”的大尺寸画布,来画普通人的照片放大肖像的,还做了各种画法变化的尝试(包括用类似印刷网点抽象组合的方式),是“大头像”绘画领域的一位先行者和开拓者。

68 )   MARK   TANSEY   (美) 1949 -  

 陈丹青在《纽约琐记》(上)“艺术家肖像 坦西”一文中,详细讲述了他和马克·坦西结识及交往的故事:

“马克总让我想起中国叫做‘模范青年’的那么一类人物,他相貌端正、态度谦和……”

“他永远沉思着谈论问题…很少一味谈论自己,不抢人话头,表达意见坦率而审慎”

“但这迂阔的性情同马克戏谑的画旨做对比,乍看之下两不相谐:一头牛被牵到油画面前;一位电视主持人用话筒伸向埃及狮身人面像做采访;好多架上画家在对着原子弹的蘑菇云写生…”

我这里还选了他1991年画的一幅《Purity Test》:  当代“大地艺术”作品《迴性防波堤》难倒了所有印第安智者  —“ 这是何方神圣?”

  (巡礼编到这里,还觉意犹未尽,便擅自在后附加了一个60后及一个70后的新秀,意味着后浪推前浪,写实主义绘画又以新姿态跨入了21世纪。这两位是原书中没有提及的,也愿附在下面和大家一起欣赏)

 

附1) JOHN  CURRIN  (美) 1962 -   

柯林的画曾在蒙城老港附近的一个画廊展出过,是段炼电话里告诉我的,那时我对此画家尚不熟悉,只在画册中见过几幅小印刷品,是诙谐又略带变形夸张的人物画,并不以为然。见了原作却为之一怔: 

能如此运用自如地驾驭今已很少人用的油画传统技法,画出了充满现代感的新意油画,这种功夫实不多见。请看那幅小品:  一个老妇,头上顶着三条鱼,画面很滑稽。然而你再看鱼、脸和背景木纹的画法,十分有规有矩,轻松又老到,色彩还十分明快,用句武侠小说的词汇来形容:“此人内功了得!”

附2) ALYSSA   MONKS    (美)1977 - 

最后一位,也是最年轻的一位,今年正好40岁,是位“美女画家”。

她继承了克洛斯照相写实大头像的做法,大尺寸画幅,但不是正襟危坐的“正面像”。她偏爱“局部”、“动态”,隐含某种戏剧性。打破了照相写实主义冷冰冰、机械死板、摆着照相的老面孔。

至于写实主义在新生代的80、90后乃至00后手中将会如何发展,我们将拭目以待。

   到此为止,70位画家,250幅画,跨越了一个世纪。相信大家已经可以感受到 :作为人类传统绘画类型的REALISM, 在整个20世纪,从来没有退出过“历史舞台”,在众多大师前仆后继、继续不断的探索推动下,写实主义艺术仍在逆境中持续顽强地发展着,其风格与形式也呈现出越来越多丰富多彩的不同形态 (尽管他们并不一定都是最好的“艺术珍品”)。这些事实已足够说明,那种妄下断语,宣判“绘画已经死亡”,将所有写实艺术、具像艺术(尤其是绘画)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排斥在“当代艺术”主流之外,想方设法将其边缘化,阻扰其在众多双年展、当代艺术馆展出可能性的种种歧视,都是极不公正的。

  认为现实主义已经过时,不可能为20世纪艺术发展作出任何贡献的“当代”理论,只能被看作是:出于争夺政治话语权与攫取市场利润一己之利目的的艺术机构、艺术经纪人,加上为之服务、以求分得一杯羹的“当代艺术理论家”们,故意置客观历史发展不顾的的宗派之谎。

  我们的结论是:艺术还将一如既往地按自身的规律发展,如同19世纪的学院派一样,已沦为当代艺术“学院派”的理论家们的种种谎言、操控,也终有一天会宣告最后的破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