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三十年(1)

以史为鉴、通达古今、活个明白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国共三十年(1)【原创】
 
天下大乱 军阀割据
思想自由 共产萌芽
 
 
天下分争乱哄哄,一潮灭了一潮生
金戈铁马英雄事,谁见百姓倒悬中
 
 
   诗中所言是19世纪20年代的中国大势。当时之中国,可谓是军阀割据,战争频仍,政治板块的变换胜过乌云翻腾。百姓被折腾的民不聊生,十室九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可是草莽英雄们、史册有名的豪杰们,正在激情万丈的参与其中,正所谓:乱世出英雄。
 
一部历史其实就是一部英雄史。
 
 
 
 
 
 
 
由于中国共产党1921才在中国成立,所以我们就从1920年讲起.
 
中国的历史进入西元1920 又是天下大乱,军阀割据,战乱连绵,民不聊生。这时期是北洋军阀的中期,北洋军阀操纵北京中央政府.总统为徐世昌,实际是个傀儡,有名无权,实权在段祺瑞手里。徐世昌当年也是一条好汉,很有才名还和袁世凯拜过把兄弟,是袁世凯的左膀右臂,在北洋系中的辈份和地位都在北洋三杰之上。可惜手里没军队,所以讲话就不灵.
 
中国当时的情况是上层腐朽,社会动乱,百姓贫穷.国家积弱.作为社会基楚的老百性的生活,就两个字:——贫困. 而且有很大一部分人是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如共产党的著名军事领导人彭德怀,自述他的家境:幼年时家徒四壁, 唯有一口铁锅,还破了个小洞,塞了一小撮棉花,寒冬时没衣服穿,只有身披蓑衣脚蹬草鞋,几与原始人同.无食裹腹,在祖母劝说下外出讨饭.少年的身心大受刺痛. 人到此时就想造反.任何道理到这时都不如让他有饭吃的道理大.
 
这一时期中国最大的政治就是军阀之间的斗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军阀割据,国家四分五裂.政治板块,就像大雨前的黑云,翻腾变换,今天这个一堆、明天那个一伙.城头变幻大王旗.北洋军阀政权从袁世凯当上民国大总统算起,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一共17.在这17年中北京就换了13任总统,46届内阁.致于省级地方政府政权更迭的更是难以胜数.
 
身是褒意词,古汉语讲有三种意思.1,:功绩,宋史<张环传>里有环积阀当迁.2,: 世家门第,<新唐书.韦思谦传>:贵阀后生,以侥幸升.3,:仕宦之家立于门外用于表贴自己功绩的柱子,杜甫<奉赠卢五丈琚>:“门阀冠云霄”.
 
现在“军阀二字,在人们眼里是贬义词.所谓军阀,手里握有军队,占据一方地盘,是该地方的行政和军事主宰者. 文化大革命中还发展出党阀””学阀的帽子,意指此人跋扈,专制,独裁.用以打倒对方.
 
二十世纪后期的中国人,所知道的军阀就是愚昧,残暴,残害地方百性,扰乱国家,一无是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谈历史就要谈历史的真貌.客观的说,北洋军阀当政时期由于军阀割据,政令不统一,客观地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言论最民主,最自由的时期.学术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是自春秋以来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期.没有这个时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和后来的共产主义运动.这一时期被称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历史是跨不过这个时期的.
 
清朝垮台后,由袁世凯从小店带出的北洋新军就成为中国最大军事集团.顺理成章的,袁世凯就成了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在世时除了孙中山不成气候的闹腾了几下外,全国大体平静,都服从于大总统袁世凯.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由副总统进补大总统职.但黎元洪是辛亥革命时产生的一颗流星,没有根基,就是说没有属于自己的军队.因此上是当家不做主.大事决定于北洋系军阀.小店练兵时的北洋三杰——王士珍,段其瑞,冯国章,到1920年就只剩下段其瑞、冯国章还在政治舞台上,王士珍不问政事.
 
袁世凯死后的一段时期里,段其瑞与冯国章表面上还是团结的.黎元洪当大总统,段其瑞做内阁总理,冯国章是副总统.,冯共同掌握北洋系军队.但内部已有裂隙.因为段其瑞是安徽合肥人,所以段其瑞为首的武装力量被称为皖系,而冯国章因为是河北河间人,所以冯国章为首的武装力量被称为直系.时人称之为:段合肥,冯河间.
 
这第一个拥有中华民国大总统称号的是孙中山,后来迫于袁世凯的势力,不得已把大总统的头衔让给了袁世凯.现在袁世凯死了怎么说也该有他参与政局.可是眼看着北洋系出将入相全没自己什么事.一九一七年七月孙中山从上海去广州,打出恢复民国初年<临时约法>的旗号聚合南方非北洋系的地方军阀另立中央,成立广州护法军政府.参于其事的有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省.孙中山在之前所进行的革命,大多是利用会道门,袍哥会等群众组织,成不了气候.现在又想利用军阀,结果反被军阀们玩弄于股掌之间,一会儿把他撵走,一会儿把他请回来当名义上的头.现在这些个小军阀要闹独立又拉上了孙中山。而占据北京政府的段祺瑞,自认为正统,要维护中央的权威,主张武力讨伐南方闹独立的小政府,从而开启了军阀混战之先端。
 
战争一起、扯动各派神经,使得直皖两派斗争表面化.而段祺瑞用于向南发动统一战争的中坚力量,是北洋第三师,第三师属北洋军里的直系,师长是曹锟,主力旅旅长是中过秀才的吴佩孚.由于曹,吴从一开始的听命到后来的抗命,致使段祺瑞的统一战争由先胜而后败.随后吴又唱了一大堆不要内战的高调.等于挽救了孙中山的广州政府.制止了战争,吴佩孚一时被呼为:革命将军.
 
这样一来二去,最后导致北洋军阀内部皖系和直系打了起来.徐树铮所指挥的代表皖系主力的边防军,与吴佩孚所指挥的代表直系的北洋第三师,在北京和天津近畿摆开战场大打出手.军界新秀吴佩孚果然不凡,仗打的不错.但曹,吴人少,,徐人多,还是有些吃力.当战斗打到最胶着的时侯张作霖援助曹,吴的兵到了,虽然只是先头部队,兵力也就一个营的样子,但是一声高喊:奉军到了.对方的士气立刻就垮了.就这样打败了段祺瑞的军队,奠定曹锟,和吴佩孚在直系的地位.史称直皖战争. ,,获胜把持中央.
 
由于吴佩孚在一九二零年之后对中国政局影响很大,又是北伐军的主要对手,所以特别介绍一下:
 
吴佩孚是山东蓬莱人,晚清秀才.曾入保定陆军学堂测绘科学习.毕业后曾被上级派给日本情报机关工作.日俄战争其间曾深入战场搜集过俄军情报.算是经历过战争,有实战经验.后被编入北洋第三镇,第三镇后改称陆军第三师,吴在该师当营长.再后来,在驻军湖南时,吴佩孚被第三师师长曹锟赏识,不久就被提拔为旅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纵横中国四,五年.
 
吴佩孚为人正直,处事古板,清高.崇赏中国传统文化,坚定认为八德(即:,,,,,,,耻)是中国文化之精髓.是传国之宝.认为八德张则国运兴,坏其一则缺乏收拾人心之准绳.基于此点,他反对共产党.认为共产党的理论及其行径有悖于中国传统和国情.他特别崇拜关公,岳飞,戚继光.他曾自填满江红词,让士兵传唱,词曰:
 
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浪大作,想当年,吉江辽沈,人民安乐.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到如今倭寇任纵横,风云恶.
 
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权弱.江山如故,夷族错落.何日奉命提锐旅,一战恢复旧山河.却归来永做蓬山游,念祢陀.
 
他自己常说的四不主义:不做督军,不住租界,不举外债,不结交外国人.我要给他加上:不贪财,不纳妾,不卖国,这就是吴佩浮.一个高尚的中国人,一个纯粹的中国人.
 
直皖战争胜利后,吴佩孚开直鲁豫巡阅副使府于洛阳, 在洛阳埋头练兵.住地营房连绵十几里,一眼望不到边.建了个招待所,取名继光楼.吴佩孚也曾想武力统一中国,但他力所不及,形势所不容.首先说势力强大的奉系张作霖就是他挥之不去的恶梦.其次是吴佩孚没有强大的财金来源.他一不要地盘,二不举外债.他太正直,不愿变通,不愿借助外力实现他的理想.这是造成他后期失败的主要原因.
 
直皖战争时,张作霖是站在直系这边.虽然他出兵不多,直接参战的不足一团人,但他的大军出关之后给皖系造成很大压力,是导致皖系战败不可忽视的原因.战后他以功臣自居,必然要在北京政府里安插自己的代言人.如此一来,北京城内奉、直之间明争暗斗,你来我往,造成北京政府更加动荡不安.这就是日后直奉大战的直接诱因.
 
直奉之间的利益争夺越来越不能调和.双方都在暗中备战.一九二二年四月吴佩孚的主力,从洛阳开到了河北,后面还跟着冯玉祥.湖南,湖北也都派兵听吴的调谴.曹锟在保定的兵力也系数参战.总计约十万之众.但相较之下,奉系兵力仍然比直系大,装备也比直系好.
 
直奉之战于1922年四月二十九日打响,直系的吴佩孚虽然兵力少,但指挥灵活, 能调动对方,使终掌握战场主动权,几经拉锯,吴佩孚中路先胜,牵动全局,奉军东西两路也随即败退,55号张作霖司令部所在地,军粮城被直军占领,战事结束.
 
此一战后,张作霖的势力退出关内,中央政府成了直系军阀的掌中物.直系喊出了直系即中央的口号,可见直系之得意心情.而直系的主力在洛吴手中,吴佩孚是直系的灵魂人物.从此黄河南北,长江上下都受洛吴节制.人们要想求官拜将都要看吴佩孚的态度.一时间来洛阳朝圣的不绝于道.吴佩孚五十岁生日时康有为也曾跑去洛阳给吴佩孚祝寿,并送寿联:
 
牧野鹰扬,百岁勋名才一半.
洛阳虎踞,八方风雨会中州.
 
得到康有为这样的赞捧,吴佩孚颇为得意.
 
由于来进谒的人太多,吃饭也定了许多规距.一般宾客进小餐厅,而来客如果是:文官省长以上,武官督军以上,外国贵宾持有本国正式照会的,开大餐厅.大餐厅一开名堂就多了.首先陪客人数就很可观,吴佩孚规定凡有大宴,为示隆重,及普爱,所有驻军营长以上军官,文职科长以上官员都来作陪客.还有军乐队,还有由军中俊秀少年十六人组成的唱歌班.这些人时儿高歌、时儿上前服务.军乐队演奏的都是吴本人写的诗.酒酣耳热时,吴本人也会放开喉咙跟着唱,这时全餐厅的人都跟着附和.场面之热烈,让与餐者终生难忘.诗人的豪情,得意时的愉悦尽现于此.
写到此我也受气氛感染而有诗一首:
 
<赞吴子玉>
 
豪情吴子玉
唱对有古风
洛阳练兵日
英雄会中州
客从四方来
大宴小餐厅
酒酣耳热时
一曲满江红
 
 
他一生最大的污点就是不许铁路工人组织工会,进而镇压二七铁路工人大罢工.
 
苏俄在找孙中山合作之前就曾经经过吴佩孚,愿意提供援助帮助他统一天下.条件就是待事成之后,同意苏俄在外蒙住军,以及苏俄取代日本在东北的利益.此议为吴佩孚拒绝.吴佩孚一直认为赤化会毁灭尊奉儒学的中国,而且苏俄对中国的领土野心昭然若揭,所以他对苏俄一直有恶感.这一点与蒋介石相同.
 
评:
   
  吴佩孚拒绝苏俄援助的决定,让人感叹颇深。看看后来的国民党和共产党借助外国国人打内战行为,比之吴佩孚,让人汗颜。
 
当他被北伐军战败后,退居白帝城时,日本第一外谴舰队司令和海军驻沪特务机关长来看他,向他提出:愿提供个人贷款一百万,及无偿提供十万枝步枪,五百门钢炮,两千挺机枪,支持他东山再起.他却语气坚定的说:过去我曾有不止十万支枪,钱也不止百万,可见成败并非只靠枪炮与金钱.我如愿引外援借外债,何必等到今日,中国的事情应该由中国人自己解决 .
 
日本侵略中国之后,一直想让他出山主持傀儡政府.日本人威逼利诱,想尽办法.他坚持不从,风声紧时,吴佩孚置一口黑漆棺材于院中,以示决心,保持了坚定的民族气节,实为可贵.他曾作诗言志:
 
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
失败后,倔犟到底,不出洋,不进租界,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
 
当时社会上流传吴佩孚的一些小典故,: 有一个人在别处为官,名声不好,得知吴佩孚在直鲁当政,想托关系走吴佩孚的门子在河南谋个官职,报告呈上,吴佩孚阅后批曰: 豫民何辜?. 以民为重,断然拒决.
 
德国驻华公使的千金敬佩吴佩孚,写信求婚,吴佩孚在信上批道:老妻尚在.
 
大军阀张作霖也有其爱国和狡黠的一面.
 
传说他的日本顾问回国时曾要张题字留念.张手书:睡卧美人腕,醒掌天下权. 落款张作霖手黑 秘书看到、在一旁提醒他:墨字下面还有一土字.张道:妈拉个巴子,你懂个屁,中国的土我怎么能叫日本人带走? 这叫寸土不让.一句话道出他心里的苦痛.张作霖大元帅府电报处处长周大文曾经会忆说:19285月的一天,日本驻华公使芳泽谦吉又上门找张作霖,向张作霖递交满蒙备忘录.备忘录包含新五路筑路协议的条款,及新增的允许日本驻兵满蒙和南满租借地割让给日本等条款.接文件的人送进内室给张,当张作霖知道这些内容后.不顾在客厅里坐着的芳泽,高声骂到:马拉个巴子的日本人,这是趁人之危.我豁出去这个臭皮囊不要,也不能出卖国家权力.让人家骂我是卖国贼,叫后辈子孙跟着挨骂.那办不到.要知道这时他与南方国民革命军的战争败局已定,正是走下坡时侯,正是求人之时。但在爱国大义面前,他是毫不含糊。
 
至此日本人更加意识到,张作霖对日本人是阳奉阴违。张作霖就是跟他们签了协议也是一纸空文.完全是在呼悠他们.这也正是当年袁世凯给张定的暗计,也是张本身具备的滑头的素质.正是他对日本人软磨硬抗,日本人才会在一个月后的64号,在皇姑屯炸死了他.我一直认为,如果他活着,九一八时,他决不会一枪不放而让出东北.
 
军阀的事我们先讲这儿,剩下的事留到北伐时再讲.
 
第二节.国民党、共产党
 
这时期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际上很脆弱,组织很松散,没有严格的组织纪律,也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军队,这主要是他不懂得组建军队,不懂得建立根据地。而他赖以打仗的这些人,要么是大小军阀,要么是帮会组织,根本就指挥不灵,目的不明。所以屡战屡败,一九二零年之初,孙中山几无立锥之地. 广东的地盘被桂系军阀占领,他没地方呆,只好去上海读书,搞研究.
 
孙中山比较注重演讲的技巧,有鼓动性,比较能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几十年不缀,这是他的优点.但他的组织能力不行.他所发起和领导的复兴会同盟会是一种非常松散的组织,还没上升到党组织的性质.后来的国民党也是由宋教仁发起和推动的.可惜宋教仁死的太早、人亡政息,国民党没有很好的组织建设,二十年代初,国民党仍旧松散的像个“会”。.
 
一九二零时,孙中山手上比较嫡系(此为老桂系)的军队,就是陈炯明指挥的粤军. 而粤军此时的地位又比较尴尬,自一九一六年被桂系军阀赶出广东局促于闽南几个县之内,一呆就是四年官兵们 思归心切。由于桂系占据广东后不懂体恤民情,惹的天怒民怨.不断有人联系粤军,希望粤军回粤驱除桂军。再加上孙中山也要实现他的武力统一中国的理想他联络唐绍仪,伍廷芳,唐继尧发出讨桂通电随即指示陈炯明挥师讨桂.此时粤军大约两万多人。粤军兵分三路,奋勇向前,沿途打出口号:”广东人不打广东人”, “粤人治粤以分化敌人阵营
 
桂系派在广东的总督是莫荣新,桂系在广东的军队有四,五万人,加上依附桂系的地方武装三,四万人号称十万大军。可是人心不齐兵无斗志甚至有的军队在粤军的攻击下反水。桂系在陈炯明粤军的攻击下,很快土崩瓦解被赶出广东.粤军追击桂军直入广西境内,占领了广西一些州县,整个桂系呈瓦解之势,由于老桂系的溃败,才有了李宗仁,黄绍弘等几个小营长出头露面的机会.由此几年之后就产生了新桂系,这切搁下后表。孙中山随着得胜的粤军也到了广西桂林,这时他又燃起北伐的念头
中共萌芽
 
一九二零年共产党组织还没在中国大地上产生作为共产党先驱的李大钊,陈独绣已经在中国大地上鼓噪了几年.在南方数省已经有了若干个马克思主义小组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还处于胚胎期、孕育期
 
讲共产党,就不能不讲.四”新文化运动。客观的说,北洋军阀当政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各种思潮最活跃的时期,各种报刊自由发行的时期。学术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类似与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潮,个种舆论畅所发表.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当时各种思想泛滥.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不管什么主义,什么思想,只要你有力气谁都可一扯上一阵。只要你有钱谁都可以办个杂志或开个报馆.想批谁你就可以批一顿。
 
可爱的北洋政府,竟然不办银行,不管舆论,不办教育.用钱就向外国借,这段时间段祺瑞主要是向日本借.北洋武人自认自己是行武出身,办教育是文人的事.对教育不感兴趣.竟然找了个对立面的人——蔡元培,出任教育总长,后于1917年任命蔡元培为燕京(北大前身)大学校长.蔡是同盟会的上海分会发起人,但思想上属于自由主义者.当了校长后,真是兼容并蓄不但召来新派的陈独秀任教,也聘用了留着长辩子持复辟论的辜鸿鸣。北大是够热闹了。而陈独秀主政的文学院,更是新派人物的大本营,像钱玄同,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都是这一时期新文化主义的代表。由陈独秀主持的<<新青年>>就是他们的言论阵地.后又招来了李大钊,鲁讯作为撰稿人,鲁讯正是从为<<新青年>>撰稿才一发不可收拾的,成就了后来大部头的<<鲁讯全集>>.而当时钱玄同邀请他时,鲁讯正蛰居在绍兴会馆,滕抄古碑文哩.
 
他们这些人正赶上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产生巨人的时代.禁锢了两千年的思想一下可以放开了,兴奋之余有时就摸不着边了.痛恨八股文,痛恨孔教.痛恨一切禁锢人思想的礼教.胡适猛力鼓吹白话,一切以白话为好, 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写出的白话诗,现在看来都是大水词儿.鲁讯则是猛向封建礼教开刀.<狂人日记>>,<<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等等.钱玄同更为激烈而且荒唐,因为仇恨孔子,就想消灭传达孔子思想的载体,提出废除汉语和汉字.可见极端到了什么程度?这就是.的萌芽期.你想,连教师都这样思想激烈到无边,他们教出来的学生会是怎样呢?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种思潮中萌芽的。从此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你都可以看到这种激进的思潮的脉络.他正是由.青年毛泽东把它延续,把它发杨到极致.最后破灭.最后逼的中央政府还要回头搞文明礼貌教育还要搞五讲四美
 
当年在杭州的施存统等人,在<<浙江新潮>>上提出非孝,非孔,公妻,共产。也就不奇怪了。在共产党的初期,有一阵把共产,共妻作为一种憧憬来标榜。可能当时激烈份子很多都还没结婚,所以叫叫还可以.一但结了婚就不叫了.就知道此事行不通了.
 
真是到了要重新评价.四运动的时候了
 
扯远了,我们还是回到当时.
 
李大钊也在<<新青年>>发表了很多文章其中<<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公开宣传马列主义,称赞俄国的十月革命19174在这些大师们旗手们的鸿文巨制的缝隙间,出现了后来成为伟人的青涩之作.二十八划生的<<体育之研究>>.不知真的是陈独秀慧眼识英雄还是因为体育类文章的内容比较新鲜,而被陈独秀选中青年的毛泽东,也在<<新青年>>上露了一脸这样说是有一点原因的.当是的毛泽东不为这些知识界的“大人物看重有一次胡适讲座不断有人提问毛泽东也提了个问题,当胡适了解到毛不是北大在册学生后竟然拒绝回答。给毛泽东弄个下不了台。所以文革时要批学术权威可能是要报当年一箭之仇看毛泽东后来的成就表现想必提的问题也不简单别不是胡适答不出来吧。当然这是我们在这儿的笑谈
 
再说说外部原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受到帝国主义及资产阶级的围攻 为了斗争的胜利列宁急于推动全世界的共产主义革命.于是于19193 在莫斯科成立了共产国际. 从此以后,国际上共产主义运动高涨。从1919年三月到1921年下半年,世界上已经有十几个国家成立了共产党其中包括美国,英国等头号帝国主义国家.
 
中国也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成立的共产党.
 
1921年初列宁派出了以荷兰人马林为主的三人代表团,来中国协助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组建中国共产党.经过一番活动,联络到十几名代表代表当时全国的五十几位共产党员马林拿出了他带来的活动经费发给每一位代表每人一百圆, 走时又给每人发了五十圆可以说中国共产当时的成立,完全是俄国共产党插手的结果.这也就产生了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也正是由于这种关系,中国共产党才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得不接受来自共产国际的指令而由于这些这些指令很多不附合中国的国情 所以你可以看到在以后的国共斗争中,只要是由共产国际指派的领导,都会使中共遭受挫折,只有像毛泽东这样土生土长的领导,才知道怎样斗争。而苏联共产党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直到1947整风运动后,才基本被肃清.
 
一九二一年七月来自国外和国内各地的代表汇集上海湖南的代表是毛泽东.何叔衡.参加会议的有十五人他们是何叔衡、张国涛董必武陈公博李达毛泽东陈潭秋、周佛海王尽美邓恩铭刘仁静马林、尼科尔斯基包惠僧李汉俊.会议于七月下旬在上海召开。
 
会上可以想见的发生了极烈争论。首先就有共产党走什么道路的争论李汉俊提出共产党应该支持孙中山的革命,待革命成功之后,可以在议会中搞竟选刘仁静激烈反对李汉俊的观点拿出共产党宣言,说:共产党应该按照马克思,恩格思说的那样武装夺取政权施行无产阶级专政建设共产主义。当时,大多数代表也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不成功
 
会义进行当中被包打听(密探)闯入,马林有斗争经验立刻让大家分散撤离,会义被迫中断,于八月初,转到嘉兴南湖的画坊上继续进行。代表大会结束时,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李达为宣传主任,张国涛为组织主任陈独秀不在上海时,由周佛海任代总书记.
 
马林,这位苏俄布尔什维克的代表,对于中共的产生和发展做了重要的两件事1亲手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2, 最先提出国共合作。他提出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 他之所以会提出这一主张是考虑到共产党当时只有五十几个党员不能很快有所做为,但是参加国民党之后,可以借助国民党在中国的普遍性,发挥作用因为孙中山等人昌导的革命已经进行了几十年,革命已是时髦的名词已是人心所向很多军阀名义上也都成了国民党员
 
而国共只所以走向联合是基于以下这些原因
 
( 我更愿意把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叫做联合”而不是“合作这两个字,因为当时参加国民党工作的共产党员都加入了国民党 而不像十一年后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各自保持较高的独立性)
 
在共产党方面,
 
1共产党组织刚刚成立,只有五十几个党员,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建起自己的组织网络,暂时不能对中国革命发挥作用。而这时属于国民党员的革命者已遍布全国已经有全国范围的组织网络有不少国民党名义下的军阀武装共产党可以通过参加国民党的组织来参与领导全国范围的资产阶级革命而这一点正是在中共二大上达成的共识。 中共二大上其中一个决议就是先协助国民党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当然这个决议是在共产国际的指令下做出的 在中共内部是有很大的反对意见的,正像我们以后看到的国民党内部有很强的反对派一样但是中共内部的反对派在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下消失 而在国民党方面就没有这么幸运否则的话也许不会发生国共之间的内战。而中国也许走向议会制也未可知 如果说这是条直线的话那么历史总是在人们预料之外的地方拐弯孙中山的突然去逝就是这种预料之外
 
2 共产党初级阶段的政治主张是: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 与国民党的政治主张是一致的,这也是合作基楚
 
在国民党方面
 
孙中山需要苏联的援助孙中山已经五十几岁了,几十年闹革命东奔西走颠沛流离一直没有一个支撑点,没有自己的军队没有自己的地盘。还不如当年的刘备刘备还有自己的军队。这样松散的革命,闹来闹去自感疲备而无力结果转而寻求与要打到的对象合作. 帝国主义列强当中,孙中山求的最多的持续时间最长的是日本国. 反清时就多次乞求日本的支持,其中最具卖国性的提议是.一九OO年八月会见日本帝国妇人协会会长下田歌子要求援助军资.为达目地,孙中山劝其谒见慈禧太后,并设计于她,要她以组织东洋妇女会的名义让清室赞助资金转而供给革命党,并承诺下田歌子,作为报酬事成之后将满洲割让给日本.
 
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的境况依然是没有改变,除了名声之外依然是两手空空. 一九一五年当得知日本逼迫袁世凯签定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 ,不是立即起而反对,而是于二月一日至五日和党徒陈其美,王统一,与日本人原伪满铁株式会社理事犬塚信太郎,伪满铁社员山田纯三郎拟订并草签<中日盟约>十一条.原文如下.
                                             中日盟约
 
中华及日本为维持东亚永远之福利,两国宜相提携而定左之盟约.
第一条: 中日两国既相提携,而他外国之对于东亚重要外交事件,则两国宜互先通知协定
第二条: 为便于中日协同作战,中华所用只海陆兵器,弹药,兵具等宜採用与日本同式.
第三条: 与前项同一之目地,若中华海陆军聘用外国人时,宜主用日本军人.
第四条: 使中日政治上提携之确实,中华政府及地方公暑若聘用外国人时,宜主用日本人,
第五条: 相期中日经济上协同发达,宜设中日银行及其支部于中日之重要城市.
第六条: 与前项同一之目的,中华经营矿山铁路及沿岸航路,若要外国资本或合办之必要时,可先商日本,若日本不能应办,可商他国.
第七条: 日本须与中华改良弊政上之必要援助,且速使之成功.
第八条: 日本须助中华之改良内政,整顿军备,建设健全之国家.
第九条:日本须赞助中华之改正条约,关税独立及撤废领事裁判权等事业.
第十条: 属于前各项范围之约定而未经两国外交当局者或本盟约记名两国人者之认若,不得他者缔结.
第十一条: 本盟约自调印之日起,拾年间有效.依两国之希望更得延期.
 
如上之条约,如若孙文当政,中国再无主权可言,前门拒虎后门引狼.此计非计也.
对中国民众而言,与其让孙文丧权辱国获的日本支持和袁世凯开战置民众于水火之中,莫如干脆接受<二十一条>而不要开战.
 
中国就有忠勇有识之革命党人.既不接受<二十一条> 也不接受披着革命外衣的十一条 愤而致函各报馆声明 停止革命(内斗)一至对外.声称:“然借异虐同之举,引狼拒虎之谋,前为天良所不容,后为智计所不许。”实际在骂孙中山,这哥儿几个是,程潜,林虎,熊克武等
 
孙中山除了乞求日本援助之外.也不断乞求其他西方列强, 而尤其钟情于美国.他在一九二四年一月于广州会见美国驻北京公使舒尔曼时对他说: 美国是中国唯一可以信赖的国家.他认为美国的支持是最值得争取的.他甚至建义美国和其他西方列强共同干预中国内政,实行为期五年的监护统治然而,舒尔曼则认为孙中山的谈话语无论次,如同一个精神错乱者.因此他并没把孙中山的话汇报给他的政府.舒尔曼之所以有这样的认为,可能是因为孙中山这天的谈话与他打倒军阀,打倒列强的革命主张严重相悖所致.
 
除此之外他还四处联络军阀,除南边的小军阀外,他还联络过皖系段其瑞,丰系张作霖直系吴佩浮,,而吴佩浮对孙中山有一段评判甚是精彩,留做后述
 
正是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孙中山与共产党有了正式接触. 1922 年一月共产党代表马林抵桂林住了几天,与孙中山就国共合作的事作长谈
 
三啸 发表评论于
回复 'workforwal' 的评论 : 是一些人。主要是政府需要
三啸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lueflame' 的评论 : 此话是李鸿章所说。在抗战之前这段时间,此话是准确的。
blueflame 发表评论于
不少地方不准确。比如”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指同治末年的形势
workforwal 发表评论于
中国人不愿面对孙中山是持美国护照的美国公民这个基本事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