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的是外国人在老北京,上海则是另外一种情况。前一阵突然心血来潮,贴了一篇比较北京上海女人,可能让有些人不太高兴,弄得我也心里不太顺,所谓“比较”总是会冒这种风险,可能有比高下的感觉,但是也可以就是对比,比如你有10万美元,她有8万英镑,实际上都差不多,不过是币制不一样,没有高下之分。我自己偏好北京,这没办法,人总会有倾向性,但是我很佩服上海人。记得时代周刊1999年底的千禧年版讨论美国100年来的各移民族群,里面说华人跟犹太人很相似(我有点意外,因为我以为中国人更像意大利人--现在想来很好笑,我想的是老广东移民和近几十年的福建移民,一人过来,然后就带过来一大家,这似乎跟当年的意大利移民很象。),家庭观念,对教育重视等等。这种说法如果细分,华人中,则应该就是上海人跟犹太人最相似,家庭观念,教育这些是华人共性,上海人则更善于融入其它文化,适应性更强,语言能力也更强,这些跟犹太人也很类同。另外,说到1949年前上海的外国人,似乎白俄最多。
偏题了,网友跟我介绍中国犹太人,让我想起这些事。本帖是来自
From Exile to Washington,a Memoir of Leadership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作者是W. Michael Blumenthal。犹太人的名字也比较有特色,叫什么“enthal”的,很多是。纽约时报有个叫Rosenthal的,好像也是犹太人。
本书还没细读,据Wikki,作者是美国商界领袖,经济学家,还当过政治顾问。他是1939年,纳粹虐犹时,从德国逃亡到上海,后来1947年有机会去了美国(书里说本来是有个加拿大移民机会,但是加拿大没办成,到有去美国的机会),最后实现美国梦,在卡特总统任上当过美国财政部长。
这张一美元上,有他的签名--右下角。美元上都会有财政部长的签名。这张应该是1977年发行的。
逃到上海的犹太人,聚居在虹口,这是1943年左右虹口一个犹太难民家的内部,heim是家的意思,来自德语,德国人名字中常常会以heim结尾,Oppenheim等。
日本人占领期间,犹太人要离开虹口,必须要有证件--pass,这张照片里的日本人(最右边)专门管这事,他叫Goya,自称是犹太之王--King of Jews。谷歌里,Goya可以是“合屋”,还可能是“吴屋”,是日本人的姓。
1973年,作者带队美国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访华,周恩来总理接见。
1979年,与邓小平谈判,那个翻译是杨洁篪吧?
2021.4.24补:今天刚在油管上看到一个行走上海的视频(Sunny Studio文青视角今天上传的“提篮桥监狱要搬迁,历史风貌区打造海上方舟;犹太人住宅区、霍山路、舟山路、昆明路...被都市遗忘的角落,未来将有上海新地标【行走上海 Citywalk】”),里面走到上海虹口区舟山路59号,有标牌写着布鲁门赛尔旧居,说他曾任卡特总统财长,正是此人。
另外,与此无关,只作为一个信息留在此:视频里说舟山路和昆明路交接处有下海庙,在昆明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