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朋友与阿姨的箱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德国朋友与阿姨的箱子

去机场接阿姨,虽然已经十几年未见面了,但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除了满头白发以外什么也没变,着装依然朴素,身板依然笔直。

“我去推辆行李车,你有几个箱子?”
“不用了,就这一个箱子”,我接过阿姨的这个箱子,老式的,一头要拎起来另一头只有2个轮子的拖箱。
“你外出2个月怎么就这么一个箱子?”
“只有替换衣服啊,去年欧洲2个月也这样啊。”
“哦,没事,反正回国时再买个大箱子也可以,不过这里机场好像没有退税哦”,我自然地答着,心里想到现在戴高乐机场的退税处。
“咳,我几乎不买东西的。我这箱子也已经用了快10年了,前年去德国时还修过呢。”阿姨自豪地说着。
“那么多人去西欧扫荡你怎么不就地换一个新的?”
“那次也是德国朋友请我去,下了飞机取出行李时发现少了一个轮子,本来是想买个新的,但那德国人说可以帮我修修看”。

阿姨是从80年代中开始干上德语翻译的,那时的中国一下子引进了大量德国/日本技术,从武钢到宝钢,再到各种轻工业,各处各地都急需翻译,而这批翻译也是一边干一边学一边翻,那种劲头可能类似于五十年代苏中蜜月期的人们。所以阿姨的朋友圈里全是那些动手能力极强的德国人,而且是德国人中的专家组。

“那德国人花了2天把轮子修好,新轮子和旧轮子直径一样,但宽扁稍微有些不同,我当初半开玩笑地问他们还继续保修否,那德国人拍着胸脯说:我保证你箱子坏了轮子还没坏,你得知道这是2个德国工程师帮你干的活,从找材料,然后计算切割安装,这轮子的价格已超过你这箱子了。”

前阶段在微信上看了很多关于德国人的文章:关于地铁站出口的设计;关于青岛下水道的“后续服务”,或许这就是他们基因中的“匠人之心”。另外,看到轮子没了,第一反应是修修看而非来个全新LV的,可能是那个年代的人的共有特点吧,或许只是一个小偶然。

HBW 发表评论于
"这是2个德国工程师帮你干的活,从找材料,然后计算切割安装,这轮子的价格已超过你这箱子了"。工程师修理物件的快乐是不计成本的。
觉晓 发表评论于
现在缺少的不是买,而是修修补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