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的价值源于什么?

许多从未接触过比特币的人总会充满疑惑:为什么这种神奇的网络货币竟然会有价值?它们只不过是某些人利用电脑编造出来的东西罢了。

考虑到来自金本位者对比特币的批评,多年来,他们一直推行着这样的观念:合理的货币必然能被追溯到某些真实的、紧俏的,自身又极具价值的事物上。

比特币根本不符合上述的要求,不是吗?

那就让我们再仔细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也许比特币也满足这些条件。

六年前(本文写于2014年——译注),为了和政府管控的全国性货币相抗衡,比特币首次出现了。2008年10月31日,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发布了白皮书,文章的结构和语言都传达出这样一种信息:这种通货是为技术人员而非为经济学家和政治权威设计的。文件的流传是受限的,因为外行人在阅读文件时会感到迷惑不解。

尽管人们对它兴趣索然,但这并没有阻挡历史的进程。两个月之后,那些持续关注比特币动向的人见证了“创世块”的诞生。这是第一批通过分布式账本产生的比特币。根据中本聪设定的概念,这种分布式账本存在于世界范围内任何想要对其进行操作的计算机节点中。

六年过去了,如今单个比特币的交易价格达到了500美元,并且还曾创下每个比特币1200美元的记录(现在已经远远超过这个价格——译注)。成千上万线上或线下的机构都接受了这种通货。在那些缺少庞大的银行基础设施的落后地区,甚至在发达的城市,比特币都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支付方式。就连那些重要的机构,如美联储、经合组织和世界银行以及重要的投资公司都开始重视比特币了。

在各个城市都能找到比特币的爱好者。他们都认为比特币的交易价值将会继续上升,因为比特币的供给严格受限,并且比特币远远优于政府的法定货币。交易双方的比特币转账不会有第三方的参与。它的交易几乎是零成本的。比特币的供给是可预测的。它具备了货币的核心特征:耐久性、可替代性以及可分割性。它创造了一种不依赖于信用和身份以及中央银行与政府的货币系统。可以说,这是数字化时代一个新的体系。

给硬通货的一次沉痛教训
对于那些沉浸在传统的“硬通货”理论的人来说,整个比特币理念是一次严肃的挑战。对于我自身而言,我花了两年时间阅读有关比特币的资料,才稍稍对其有所理解。比特币理念中总有一些东西在困扰着我:你不可能无中生有地创造出货币,更不用说仅仅凭借计算机代码创造货币了。那么为什么比特币具有价值呢?这一定是出了什么差错,因为在我们的预期中,货币并不是这样形成的。

然而我们的预期恰恰就是问题所在。我们本应该更进一步关注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货币起源理论——不是关注我们认为他写了什么,而是要关注他事实上写了什么。

1912年,米塞斯发表了《货币和信用理论》(The Theory of Money and Credit)。当它首次以德文出版时,这本书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随后这本书被译成英文版。《货币和信用理论》论及了货币的方方面面,然而其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它追溯了货币价值和价格——而非仅仅货币本身——的起源。也就是说,米塞斯解释了当货币作为财货或服务时,如何产生自身的价格。随后,他将这个过程命名为“回溯定理”(regression theorem)。事实上,比特币满足回溯定理的每一个条件。

米塞斯的老师卡尔·门格尔认为货币本身来源于市场,而非源于国家或者社会契约。当货币企业家不断寻找理想的可用于间接交换的商品时,货币便渐渐产生了。为了摆脱物物交换的局限,人们持有某种商品并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用它进行交换。这种商品就成为了货币,它是市场上最具有流通性的商品。

但是,米塞斯又补充道,货币的价值最终会被追溯到它作为物物交换的商品时的价值。米塞斯认为,只有这样,货币才会具备价值。

这种货币价值理论可以将货币的客观交换价值追溯至先前的某个时刻,在那个时刻上,某种财货作为货币的价值消失了,而仅仅具有商品的价值……。如果以这种方式不断往前追溯,我们最终会达到某个时刻,此时我们会发现货币不再具有客观交换价值(这种价值来源于人们对财货作为一般交换媒介,充当货币功能的评估),它的价值仅包含除了充当货币以外,在其他方面具有有用性的价值……。在某种财货成为市场上一般交换媒介——即获取该财货不是为了个人的消费,而是为了能够交换到其他更迫切需要的财货——之前,每种商品的价值都来源于人们对其直接效用的主观评价。

米塞斯的解释解决了一个长期困扰着经济学家们的主要问题。它虽然是对历史进程的一个猜想,但是它完全能够自圆其说。如果盐没有任何使用价值,它能够成为货币吗?如果海狸皮不能用来做衣服,如果金银最早不是一种商品并具有相应的价值,它们会有货币价值吗?纵观货币史的任何一个案例,答案很明显都是否定的。在成为广泛交易的货币之前,货币最初的价值来源于它的直接效用。米塞斯通过对历史的重构论证了这一解释,形成了他的回溯定理。

比特币的使用价值
乍一看,比特币似乎是一个例外。因为除了用作货币之外,比特币没有任何其他的用处。它不能被做成可供佩戴的珠宝首饰,不能被制作成机械;你不能吃比特币,也不可能用比特币做装饰。它的价值仅仅体现在它能促进间接交换。但是比特币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货币。它被运用于人们每天的生活。你能在真实的时间中看到人们用比特币进行交易。这不是一个神话,这是真正存在的交易。

这样看来,我们似乎不得不做出选择。难道米塞斯出错了?也许我们不得不推翻他的整个理论。或者说他的理论有历史局限性,并不适用于未来的数字时代。又或者米塞斯的回溯定理证明比特币只是一场虚无的狂欢,没有任何可持续的力量。因为我们无法追溯比特币作为有用的商品的价值。

你不必寻求一些复杂的货币理论就能够了解到人们对比特币所抱有的恐慌。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对没有物理形态的货币有一种不安全感。当然,你可以将比特币打印在一张纸上,但是即便你拥有一张印着二维码或者公共秘钥的纸,也不能完全消除你的不安。

如何才能克服这个困境呢?这个问题在我的脑海中盘旋了一年多的时间。它让我大为困惑。我想,难道是因为米塞斯的理论只能用于数字时代前的历史时期?我曾经赞同过网络上的猜想,认为如果不是法定通货的存在并且比特币能够代替法定通货,那么比特币根本不会具备任何价值。也许是因为人们迫切需要某种美元之外的货币,所以人们对比特币的需求不再按照米塞斯原有的剧本进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读到康拉德·格拉夫(Konrad Graf)、彼得·瑟尔达(Peter Surda)和丹尼尔·克拉怀茨(Daniel Krawisz)的作品之后,才豁然开朗。


接下来我将直奔主题说明这个问题:比特币既是一种支付系统,也是一种货币。支付系统是比特币价值的来源,其会计单位只不过是用价格表现其价值。同时具有货币以及支付系统的效用是比特币最不同寻常的特征,也是让大多数评论家摸不清头脑的地方。

我们习惯上会将通货与支付系统区分开来。有这样的思维习惯是历史上技术限制的结果。我们有美元,同时也有信用卡;我们有欧元,同时也有贝宝(PayPal);我们有日元,但同时也有线上支付服务。在我们所能想到的任何一个案例中,我们的货币转账都依赖于第三方为我们提供相关服务。为了能够使用第三方的服务,我们必须同他们建立起“信任关系”,也就是说,必须让这些机构相信你一定会完成支付。

所以,除非交易双方有物理上的临近性——例如我用一美元和你交换一块比萨时,可以不存在第三方——否则货币和支付系统之间始终存在一个楔子。支付系统、第三方以及信任关系在你脱离了地域临近性时就变得非常有必要了。这就是为什么维萨卡和银行等企业和机构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能让你按照自己的意图使用货币。

但问题就在于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使用我们今天所拥有的这些支付系统。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获得这种工具,这是导致世界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财务上被剥夺了能力的人只能被困囿在本土贸易之中,无法将自己的贸易关系扩找到世界范围内。

创造比特币的一个主要——如果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比特币协议将货币和支付系统编制在一起。在比特币代码结构中,两者紧密相连。这使得比特币完全不同于现存的任何一种法定通货,也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一种通货。

我们可以阅读中本聪先生在他的白皮书中的一段介绍性的摘要,了解一下支付体系对于他所创造的货币体系而要有多么的重要:

一个完全的点对点的电子币能够在不借助任何金融机构的情况下直接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完成网上支付。虽然通过电子签章能够部分地实现这一目的,但是只要人们依然需要受信的第三方防止双重支付问题,其价值仍然会因此遭受巨大损失。于是我们建立了一个点对点网络来解决双重支付问题。每一笔交易都会被嵌入到一条不断延长的,基于哈希(hash)运算的工作量证明的链条中,被加上时间的戳印。除非重新完成工作量证明,否则之前形成的记录无法被更改。最长的链条不仅能够证明其记录的交易事件的次序,同时也能够证明该次序来源于最大的CPU算力池。只要控制大多数CPU算力的节点没有联合起来攻击网络,它们就能够产生超过攻击者的最长的链条。网络本身采用了最简单的结构,信息将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播。各个节点可以随意地离开或连接网络,它们认可最长的工作量证明链,以此作为它们离开网络时的交易证明。

令人感到震惊的是,这段话中只字未提货币单位本身,而只是提到了双重支付问题(也就是能够引起通胀的货币创造问题)。因此,就连发明者本人都认为创新点在于支付网络而非货币本身。货币或是数字单位只是支付网络的价值的表达而已。它充当的角色只是在时空中吸收和传递网络价值,它只是一种会计工具。

这种网络被称为区块链(Blockchain)。它是一种存在于数字云中的账本,一种分布式的网络,任何人在任何时间段都能够观察到它的运行。它受到所有用户的细心监控。它使得世界任何区域的人能够安全地、不可重复地进行信息点的传输,这些信息点都受到一种数字化的产权证明的保护,这就是为什么中本聪将其称为“电子签章”。他发明的数字云账本让产权的认证完全脱离了第三方认证机构。

区块链解决了人们熟知的“拜占庭将军难题”(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这是一个有关在较大的地域范围内,如果存在一个潜在的恶意行动者,那么该如何协调行动的问题。因为将军们被分隔在各个区域,他们仰赖报信人传递信息,并且这种依赖需要花费时间和信任。没有一个将军能够绝对确信其他的将军收到并确认了他的信息,更不用说其它将军所得信息的准确性了。

在网络上设立一个人人都能进入的账户则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账户记录了每笔交易的数量、时间和公共地址。信息在全球范围内传递,并且能够实时更新。账户可以保证系统的完整性并且使货币单位成为一种数字化形式的产权凭证。

一旦你理解了这一点,你就能明白比特币的价值在于与其紧密联系的支付网络,从而你就能找到米塞斯所说的使用价值了。这种使用价值并不在于货币单位本身,而在于比特币所依存的那个出色的、富有创造性的支付体系。如果我们有方法将区块链和比特币分离开来(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那么比特币的价值将会瞬间下降到零。


概念验证
现在,为了进一步理解米塞斯的货币理论同样适用于比特币,你必须理解另一个有关密算货币(Cryptocurrency)史的要点。在比特币发行的那天(2009年1月9日),比特币的价值的确是零。在发行之后的10个月时间内,它的价值依然是零。尽管交易一直在发生,但是比特币的价值在这段时间内并没有任何的增长。

比特币于2009年10月5日首次出现标价。此时,美元和比特币的兑换比率是1:1309.03(但在当时仍被认为价格过高)。换句话说,人们对比特币的估价最初不到一便士的十分之一。的确,如果你在那个时候买了100美元的比特币,并且没有因为恐慌而抛售它们,你如今一定已经成为半个亿万富翁了。

那么问题来了:2009年1月9日至10月5日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比特币最终获得了市场价值?答案就在于,贸易商、比特币爱好者、企业家以及其他人都在不断地试验着区块链。他们都想确认它是否真的能够如期运行;它是否能够在转账过程中避免双重支付问题;一个依靠自发的CPU算力的系统是否真的足以认证和核实所有的交易;那些为认证服务而支付的比特币赏金能否被传送到正确的地方。最重要的是,他们需要确定的是这个系统是否能够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也就是不借助第三方的服务,直接利用点对点的网络将认证的信息点安全地在各个地域范围内进行传递。

人们花了10个月的时间才对比特币建立起信心,之后又耗费了18个月的时间使比特币取得了和美元同等的地位。如果你信任和米塞斯的回溯定理相同的那些考察货币前历史的货币起源理论,那么比特币的这段发展历程对你的理解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比特币并非始终是一种有价值的货币。它曾经只不过是一种与账户相关联的会计单位。这种账户包含了米塞斯所说的“使用价值”。因此,比特币满足回溯定理的所有条件。

最后的陈述
让我们回顾一下,如果有人认为比特币如同空中楼阁般毫无根基,认为它没有作为真正的商品的真实历史,因此它不可能成为一种货币。不管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是个新手还是一个训练有素的经济学家,你都必须向他提出两个关键的要点。首先,比特币并不是一种独立的通货,它只是一个和某种创造性的支付网络相关联的会计单位。其次,这个支付网络以及比特币只有经历了真实的时间,在市场环境的检验下才能获得它的市场价值。

换句话说,一旦你解释清楚了那些令人炫目的技术特征,那么比特币事实上就和盐、黄金等其他每种货币的产生完全相同。人们发现这种支付体系是有用的,并且与之相关的会计单位(指比特币——译注)是便利的、可分隔的、可代偿的、耐久的以及稀缺的。

于是新的货币诞生了。这种货币拥有历史上一切货币的所有优良特征,此外它还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没有重量、不占损空间的支付网络,让全世界的人能够不依赖第三方的服务完成交易。

还有另一件事值得你关注。区块链不仅仅包含货币,同时还包含了所有的信息传递。这些信息的传递都需要被保密、认证以及确保其完全的真实性。这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依靠点对点网络完成的合同和交易。想象一下一个没有第三方平台的世界——包括人们所能想到的国家这个最危险的第三方机构——想象一下这个世界的特征,你会地彻底理解我们的未来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如果米塞斯知道了比特币,他一定会大吃一惊。但他同样也会洋溢着一股自豪的情感,因为他在100多年前创立的货币理论得到了确认,并且在21世纪重新焕发了生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