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医缘(三)当农民了

讲述亲身经历,感悟天地人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不知过了多久才回过神来,打住还在放连珠炮的孩子,让他领我到处转转。正房五间,中厅待客,东两间老头住一间,另一间放书和文物,西头两间给儿子们的,现在孙子住。东廂房三间做药库。西廂三间住两徒弟,一个学了八年的半成手走乡串户白天不在,另一个学了五年的在东廂房制药抓药。南面大门东侧是做饭灶间和食物贮藏室,西侧两间为耳房和杂物间。院子后面还有个小院住药农夫妇和鸡鸭鹅。老头大孙子打了两年杂,早就盼着有人顶缸,终于把我等来了。

老头儿两儿子,五十年代中期大学毕业后分到其它城市从事非医学职业,结婚生子。大儿子见长子在家闲愰,便打发到老头这看着,也没打算承继祖业,别惹事就行。狗孩子在这熬了两年,可算有个年令相仿的作伴,开心死了。老太太在二儿子家含饴弄孙,早把老头撇在一边。老头还有另外三弟子(出徒了)在外做事,以后会讲到。

六十年代初闹饥荒,再次掀起闯关东热潮。老头收留两家人十几口人,一家河南,一家山东。无亲无故,冰天雪地拖儿带女上门讨饭,心一软,留下了。两家人在老头家白吃白干三年,六四年回老家去了。老头给他们买了火车票,每家送了百元安家费。山东家的有三个儿,让老大(14岁)拜老头干爹,留下待候。没想到河南家的大闺女(13岁)早就和山东老大暗中相好,也要留下来。三家人皆大欢喜(老头家有了免费劳力,那两家在东北开枝散叶)。六八年两人回老家结了婚,回来接着给老头种药田和菜地,女孩兼做饭。

大门西侧耳房是我要待的地方(病人多时在这等,有时天晚了病人回不去就暂住这里),有半截炕,长凳,小灶台,压水井,大水缸和一小铁炉加两把洋铁壶(天热时拎到院子里)。那孙子(后来熟了就这么叫的,那老头也是,他们叫我猴子)说老头矫情,每天要喝五六杯温开水,不喝乌涂水(没滾开过的)和暖瓶水,不喝茶。两壶水交替着小火慢慢烧,总有一壶温水侍候。

告诉我,老头那两间是禁地,连他都不能随便进,老头不在家时一定要上锁。其余各屋都不许锁,倒插门也不行。白天老头在家能给人看病时,大门大开(开门迎客);老头在看病人时留大门掩开(留条缝,旁人听不见说啥);老头休息时,大门关上(闭门谢客)。院里没人时,大门外挂锁(不锁),方便有急病知道用啥药的进屋自己取药。

接着讲咋吆喝:认识的,某村(镇)某大(爷、婶、哥、姐)来了;不认识来办事的,喊贵客来了(有点xx楼的意思),不认识来看病的,喊客人来了(绝对不能说病人);乘马牛车来的,喊大车来了;离老远听到鞭子响(没急事,不甩响鞭,惊牲口),大喊快车来了;有汽车声(那年头消音器简陋,甚至没装,声音大得很),要运足丹田气喊官车来了(那时没有私家车,开汽车来的都是当官的或者官家属,要全力以赴接待)。院里的人听到吆喝,就知道该干啥。

孩子得意洋洋说,你得先学会听吆喝,被使唤。这个院讲长幼有序、先来后到,別看你比我大(我是学徒,他是老头孙子,论起来我长他一辈,加上年令比他大),可我是先来的,你得听我的。话音刚落,药农大哥一声喊:你们俩个,跟我去铲地。

 

附言: 据药农大哥讲,老家那边没死几个人,大家都四下逃难,有些他家那样几年未归,曾被算作失踪(死亡)人员。

 

上一篇: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3054/201710/31639.html

回目录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3054/118524.html

下一篇: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3054/201711/3442.html

 

兰竹 发表评论于
羡慕你有这样的机遇,在那样的年岁没有荒废,是你母亲有眼光。
mzl9876 发表评论于
很有趣的学医经历,读得我真的就一个感觉,很羡慕你命好,老妈绝顶聪明。
上流Man 发表评论于
老先生文笔真好,故事也引人入胜,只是毛时代大背景读起来很沉重。
etranger 发表评论于
真好!盼续!
林依 发表评论于
挺有意思!好像解放后很少有这种大宅门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