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人的传统精神

 
 
 
我是北京本地的人,京城百姓,世代血缘祖籍都在那边的当地人。很多经常出现在公众视野的旅游古迹,以及很多高大上的著名历史去处咱也没去过啊。一来文化大革命破四旧,平民百姓官宦都别琢磨这些事。另外二三十年前北京没什么外来人口,而且本地人都很平淡,压根儿就没觉得人在京城怎么着。原来咱们那儿没有那么拥挤紧张,人与人经济利益没那么大竞争。可能老北京就这样,城根儿小老百姓,坐看风云,荣辱不惊。北京人不用装,很平淡,实在,低调间可以感受精神层面的丰富与文化感的厚重。当然,当头儿当官儿的都是外地人,能耐人都是外地人,没北京土著什么事儿。内城都是有抱负的外来人口,外城本地都是小老百姓。外地人和他们的孩子拿进京挺当回事,  北京本地人一般不琢磨这些事儿,安贫乐道,一点儿都没企图往高大上那儿钻营。也许就是因为我们传统,规矩,具有等级观念。南方人可能有点反抗心态,军区大院弟子有点小叛逆,而北京本地人压根儿没这些,一个个老实巴交,规规矩矩,但是也挺仗义的,挺注重维护秩序的。老世家表面还是很注重礼仪和体统的,对尊卑过重的评论也是失礼的。或许家世富贵与倒未必最重要,关键是人品人格才是最关键的。大家彼此各就各位才不会越礼和造成错位。
 
很多外地人以游客眼光看北京有两个印象过于局限,一个是宫廷文化,一个是京痞文化。后者基本都是八九十年代机关大院子弟的产物,跟本地人当地风俗没多大关系。本地非常讲礼貌懂规矩,而且颇为守旧,根本就不打架骂人。除了的旧时宫廷官僚文化,我们还有非常多的民俗与市井文化,都在犄角旮旯儿里藏着,正所谓大俗大雅两个脉络,形成了燕京文化的丰厚。非物质遗产当中,当地的价值观念,地域文化特征,方言,哩语,口头艺术,礼仪风俗等都是有着独特性的。这都是家传和民间的影响,日积月累才会继承这些地域特色与地域气质。
 
 
想要了解一个地方,你得顺着历史往回倒,才能够追根溯源的认识很多地域特征的根源。早期历史中,春秋战国时候有一些北方的殷商人在北方建立的诸侯国,史称燕国, 也伸延到了辽东半岛南部。里面包括了中夏农耕民族以及一些北方渔猎民族。其实河北人和东北地区本土人相貌更接近一些。燕国就是燕山地区河北北京一代,北京本地汉族就是燕国人的后代,最早的诸侯国的首都是蓟城,也就是现在的房山一代。北京是一个比较混杂的地方,因为是个塞外民族进入中原的入口,自古也是战乱频繁的地区。所以燕赵民风彪悍尚武。唐宗宋祖的祖先都是河北的人。中原,草原,东北地区交界的地方,古有燕云十六州,此乃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争霸天下的关口。华北人口流动性大,改朝换代频繁。古人不是说吗:“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河北人久居战乱之地,很有侠义,也不拿自己当回事,很仗义,可靠,士为知己者死,够哥们。当地女子个个如同巾帼英雄,女中豪杰,豪爽大方。北京人作为燕赵文化圈子里的一个部分,在很多方面也体现了这些气质。交朋友,当地人也许也许老实不善言辞,但是大多都很忠诚,平淡而恒久,绝对是可以托付的众生的朋友。
 
也说说京城平民的权势观:贵族的本质是要有政治实权,有统治者的权威性,和维护文明秩序的力量。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没有实权说什么都是纸上谈兵。中国没有延续性的皇权,一直改朝换代。历朝历代皇帝们的出身从走卒乞丐到公侯,只要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可以成为霸主,谁拳头大谁就建立政权成为贵族。大家族“君子之泽, 五世而斩”,同样的, 任何的封建王朝都有个寿命,精神贵族的产生是需要百年沉淀才能达到顶峰登峰造极的。之后逐渐就会盛极而衰,走向颓废和瓦解。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就是历史的写照。皇城小老百姓坐观兴衰。把权力斗争的本质看的很透。因为对贵族的命运很了解;兴衰成败不过是过眼云烟。咱活到这个份儿上看的很透, 没有一个没有政权没有缺陷,有问题的历史事件的背后或者有着某种大势的必然性,国运不是某个个体决定的,都是随着历史轨迹运行着,最终都会回归合理的轨迹。中国封建王朝已经借结局了,但是北京人好像始终没有从这个记忆里走出。。。。。。
 
 
 
Windy2009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敏感词' 的评论 :
精辟!
敏感词 发表评论于
乐知天命 安于现状 逆来顺受 古道热肠
Windy2009 发表评论于
回复 'redwest' 的评论 :

是啊,都特自觉,即便敢说,但是谨慎。为人处事,讲理讲面儿。
Windy2009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李操星' 的评论 :

军人子弟的确给北京带来一股生机和活力,能创能弄出点事儿。这是北京老八板儿没有的。
Windy2009 发表评论于
回复 'mychina' 的评论 :

谢大哥光临,荣幸。嗨,什么周口店人山顶洞人,都是瞎逗贫,逗北京人玩儿。
Windy2009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梅华书香' 的评论 :

过去历朝历代都有这事儿。
redwest 发表评论于
不是北京人, 在北京学习工作了近十年, 北京城市大, 气候不如南方, 生活起来是有点累的。但喜欢北京, 也喜欢北京人, 北京人讲个"礼"字, 也讲个"理"字, 相处起来痛快, 舒服, 海阔天空的啥都能聊。在北京交了不少朋友, 积下不少友情和念叨, 估计一辈子难忘。我说的北京人未必是地道的北京人, 但我们这些外地人多多少少也沾了一点北京气息。

谢好文。
Windy2009 发表评论于
回复 'plum59' 的评论 :

同感。我们这些人即使没有迈入老龄,因为住在这么一个历史变迁这么集中的都城,通过层层面面各色人等的接触,各种形态意识的万象,各个阶层的众生相,仿佛体验了多年的沧桑。往上倒我们上几代人因为早年间在此有所记忆,带有着封建时期的社会印记,上一代经历了革命运动,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现在又眼看中国的飞速崛起,感觉各种变化尽在眼前,没有来的及怎么琢磨就换一拨人。这个方针那个指示,这个意识形态那个社会改革,社会不断在变化当中。仿佛昨天刚刚经历了铲除四旧,现在又回归传统,刚成就社会主义集体化又接着往资本主义的道路上本,变化太快。
Windy2009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尘之极' 的评论 :

各地方都有优点,北京人可能比较粗线条,开朗豁达,心思简单。而且不愿意太较真,过去了就过去了,大大咧咧不往心里去。
Windy2009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蝉衣草_890' 的评论 :

人们很乐观,知足常乐,有热闹的环境和总是能观察和琢磨的事物,怎么都不闷。很多人就是爱侃,能说,有种没事找乐的心态。
Windy2009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边走边看66' 的评论 :

谢谢支持
Windy2009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ounty' 的评论 :

我也有同感。自己还觉得这儿不过如此,好像其他地方更令人充满好奇。但是离开还很思念那份熟悉的感觉与记忆。主要是亲人们都在当地,也有个乡情的成分。
Windy2009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问候朋友。同感,外面进来的人是为了过的更好的物质生活与条件,有目的而来,当地人就没有太深的这方面的目的,简简单单该干嘛干嘛。
李操星 发表评论于
我是生在北京长在机关大院的外来北京人。老北京人多老实胆小怕事,被我们这些外来北京人一搅和,也改变不少。外来的北京人革干革军子弟较多,过去中学里每班都有几个。他们为人大方仗义,生活朴素,引领了当时的潮流。北京至今都很朴素,与外来干部子弟影响有关。
mychina 发表评论于
我祖籍周口店,肯定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了 (不过,当年的户口里面籍贯就填的是北京市,没有更具体的地点了,不过,现在回了北京,是三无人员,去了周口店,看我长的也不像当地人了。)

赞同楼主的每一个字,就是字少了点儿,再加一百万字,就更有看头了。

赞!
梅华书香 发表评论于
如今賴在北京的,逼人離開的官僚,各個都是外來戶,呵呵,謝謝分享啦!
plum59 发表评论于
跟楼主同感。作为北京人,看中国历代王朝,不过是低端人口和高端人口无休止的来回变迁,只此而已。全是外来户在台上演戏。问候楼下几位北京人。
尘之极 发表评论于
北京人里有很多渣渣,但恐怕外省的渣渣比例更高。欣赏许多北京人的仗义执言。虽没有南方的婉约细腻,但拿得起放得下,小肚鸡肠者少。
蝉衣草_890 发表评论于
也深有同感!北京人很有包容精神,也很容易知足,有相声听和炸酱面吃就足己,上次回北京做出租车听了一个段子觉得很有意思,出租车司机说现在的北京如果一块石头砸下来,砸着了十个人,有两个北京人就是不错,当然这也只代表他们个人的观点:)
边走边看66 发表评论于
有意思
Bounty 发表评论于
非常赞同。偶也是北京的。大学一入学,一个辽宁小县城来的女孩对我说,真羡慕你是北京的。当年才头一次感觉到原来外地人都是这么看北京人的。好像我当年来自美国。
无法弄 发表评论于
额也是北京的,爹娘是50年代进来,但我们被北京的大环境同化了,北京人真的朴实,在单位觉得还是外地人能钻,什么都敢做敢钻,为一点利益也得去做。有本事的的确是外地人,随他去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