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千千万万遍!

世界无情我多情,世界多情我欢喜
打印 被阅读次数

1

《追风筝的人》很容易读懂,它是一本通俗的纯文学作品。作者卡勒德·胡赛尼给我们讲了一个有关于阿富汗的两个小男孩的故事,讲了一个人性背叛和心灵救赎的故事。

‘阿富汗’对你我来说肯定就只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只是通过新闻报道才知道了‘塔利班’的一鳞半爪的国家。

胡塞尼就是讲述在苏联入侵阿富汗前后,和在塔利班政府统治的,这样一段历史背景下一个洞察人性的故事。

2

有一天已经成为作家的阿米尔在美国的家中,接到了一个来自遥远的巴基斯坦的电话,是他父亲的生前好友拉辛汗打来的。

我闭上眼,好像可以看见他在嘈杂的长途电话线那端,看见他歪着头,嘴唇微微分合。再一次,他深邃莫测的黑色眼珠中,有些东西暗示着我们之间未经说出的秘密。“来吧,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拉辛汗在挂电话之前说了这句话,不经意间提起,却宛如经过深思熟虑。

“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时隔二十六年的封层记忆,阿米尔从来就没有忘记过,那是埋藏在内心深处最需要痛悔的东西。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挥手前尘,我意识到过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窥视那荒芜的小径。

那么就让我们好好读懂一个,穿越重重战火和历史沉疴下的,一个追风筝的人的故事。

3

和平年代的阿富汗是宁静的,它绿树成荫,碧空如洗,有袅袅的炊烟和别致的房屋。它也是喧闹的,有车水马龙,嘈杂集市,有香气四溢的烤肉,还有传统的足球比赛和斗风筝。

富家少爷阿米尔,和小一岁的仆人的儿子哈桑,从小都失去了妈妈,他们是吃同一个奶妈的奶水长大的。他们一起成长,既是主仆,又是玩伴。

哈桑把阿米尔看作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他第一次从嘴里就说出了‘阿米尔’的,就像是你我第一次从嘴里说出‘妈妈’的,那个最最信赖的人。

在阿米尔12岁那年,他们参加了阿富汗斗风筝和追风筝比赛。阿米尔打败了层层对手,可是想要最终赢得比赛,最关键的还要有,‘一定要追回那个最后一个被隔断的风筝’。这是阿富汗斗风筝的传统风俗。

哈桑就是阿米尔身边的追风筝的人。“为你,千千万万遍”,随着哈桑喊出了这句话,他也就奋力去追那只蓝色的断线风筝。

但是当风筝追到后,哈桑却被当地的坏小子,阿塞夫拦住了。只是为了要保护阿米尔少爷的那只风筝,只是为了要捍卫阿米尔少爷的荣耀,哈桑就像一只无言的羔羊,被阿塞夫猥亵了,而且是眼睁睁地在阿米尔少爷的面前。

自私懦弱的阿米尔又一次选择了袖手旁观。要知道在阿富汗,一个被别人猥亵的男人,是最被视为羞辱的人。

“阿米尔少爷跟我是朋友。”哈桑红着脸说。

阿塞夫说,“但在你为他献身之前,你想过吗?他会为你献身吗?难道你没有觉得奇怪,为什么他跟客人玩总不喊上你?为什么他总是在没有人的时候才理睬你?我告诉你为什么,哈札拉人。因为对他来说,你什么都不是,只是一只丑陋的宠物。一种他无聊的时候可以玩的东西,一种他发怒的时候可以踢开的东西。别欺骗自己了,别以为你意味着更多。”

 “宗教,家庭,社会,这些从他们出生那一刻,就要注定跟随他们一生的标签,已经无情而自然地划分了两个人不同的命运。尽管他们是亲密无间的兄弟,朋友,可阿米尔依然是主人,哈桑依然是仆人。当时整个阿富汗社会都有着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思想,强大的名族优越感让阿米尔始终认为,哈桑理所应当要为自己服务,而自己可以毫无愧疚地取笑甚至侮辱哈桑。可是在哈桑的心里,阿米尔不只是自己的主人,更多的是那个自己真爱一生,守护一生的好朋友。”

4

少年心性,从此阿米尔不能再心安理得地面对哈桑。他把对哈桑的愧疚竟奇异地转化为一种仇恨。因为哈桑没有变,他还是那个可以为阿米尔做出任何事情的哈桑,甚至可以为他去死的哈桑。

阿米尔在哈桑日日不变的关怀下,就像是被一条无形的鞭子在天天地抽打。

我每天尽可能不跟他照面,并以此安排自己的生活。因为每当他在我旁边,房间里的氧气就会消耗殆尽。我的胸口会收缩,我无法呼吸;我会站在那儿,被一些没有空气的泡泡包围。。。无论我走到哪儿,都能看见他忠心耿耿的信号,他那该死的,毫不动摇的忠心。

之后阿米尔就迈出了罪恶的一步,他栽赃了哈桑,他迫使哈桑离开了他不得不离开的,从小就生活的家。

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阿米尔精神世界中的那只断线风筝,飞远了。

随着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阿米尔和父亲逃亡到美国,有了新的生活。

5

不是那个时隔二十六年的电话打来,还不能把阿米尔从貌似平静的异国生活中拉出来,还不能给他一个重新作回阿富汗人的机会,还不能给他一次自我赎罪和心灵救赎的机会。

我害怕来自美国生活的诱惑会将我拉回去,而我再也不会趟进这条大河,让自己遗忘,让这几天得知的一切沉在水底。我害怕河水将我冲走,将我冲离那些当仁不让的责任,冲离哈桑,冲离那正在召唤我的往事,冲离最后一次赎罪的机会。

6

阔别多年的,被苏联入侵和塔利班统治的阿富汗,正是炮火纷飞,盲目杀戮的时刻,正是只剩下断壁残垣,满目疮痍的的时刻。

哈桑,那个被阿米尔赶走了的哈桑,为了能在战火中坚守保卫阿米尔的家园,他义无反顾地又回来了。也因此,不久之后,他们就被塔利班人杀害了。

哈桑和他妻子在大街上被塔利班的官员逮捕,并且开枪杀死,枪声回荡在阿米尔父亲房子的那条街道上。我甚至能想象,哈桑扑倒在柏油路上,他那不求回报的忠贞生命,像他以前经常追逐的断线风筝那样,从他身上飘走了。我想起爸爸说过,总有人会为我挺身而出!如今我三十八岁了,我的头发日渐稀疏,两鬓开始灰白,现在我老了,但也许还没有老到不能为自己挺身而出的地步。

7

“因为童年的不够勇敢影响了阿米尔的一生,但庆幸的是他最终选择了自我救赎。没能在哈桑生前说出的那句‘抱歉‘,他要用拯救哈桑孩子的方式来弥补。”

哈桑,那个为阿米尔死了的人,唤醒了他内心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责任。最终阿米尔找到了哈桑的唯一儿子索拉博,并把他从地狱般的塔利班中解救出来,带回到美国。

阿米尔收养了索拉博,他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守候照顾索拉博。

由于战争的缘故,索拉博患上了‘自闭症’,他变成了一个沉默的可以让人窒息的有心理疾患的病人。

我和索拉博之间有些东西不见了。一道希望的光芒曾像怯生生的客人那样走进索拉博的眼睛。现在那光芒不见了,客人逃跑了,而我怀疑他是否有胆量再回来。我寻思再过多久才能见到索拉博的微笑,再过多久他才会信任我,倘若他会的话。

是轮回?是因果?那个曾经为阿米尔追风筝的人离去了,现在的阿米尔却变成了能为索拉博奋力去追风筝的人。

在故事的结尾,当索拉博看到阿米尔奔跑去追风筝时,他笑了。放风筝和追风筝,最后留给我们的,是一个美好的想象和憧憬。

8

自2013年以来,《追风筝的人》已经出版了整整十四年,今日读它,可谓是久别重逢。因为这个故事我曾经听说过,而且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曾经就感动过我。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也是带有自传体影子的一部经典小说。

文字就是有这样的威力!它就像一把尖刀,可以轻轻地划开历史的一端,把它已经被时间掩盖结痂的伤口,又一次血流成河地摆在面前。就像阿富汗,那个像地狱一样的国家,恍惚间,让人有‘咫尺天涯,地狱人间’之感。

文字也可以让我们午夜梦回的时候,唤醒深藏的孤独和罪恶感。它会悄悄地爬出来,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上下起伏,漂浮不定,让人痛苦和不安。

“为你,千千万万遍 ~~~!”

 

 

 

 

JUNE_双人鱼122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manmanzou' 的评论 :
‘manmanzou’期待你的点评,总是满满的鼓励,其实哪有那么好呢。你的鼓励肯定会使我慢慢地变好。希望你读过我的小文,并没有浪费你的时间。感谢,握手!

你说的没错,文字的力量有时比任何艺术形式都猛烈。这也是为什么‘焚书坑儒’和‘打倒孔老二’了?

再次感谢你的喜欢。

JUNE_双人鱼122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uumia' 的评论 : 谢谢,luumia. 小说真的很不错,被奉为畅销书是有道理的。浅显易懂,又有感情,就像是缓缓的一条溪流。
Luumia 发表评论于
好的读后感能够激起人阅读的欲望,这篇就是。谢谢你平静有感的文字!
manmanzou 发表评论于
是揪着心读完这部小说的,之后又带着更急切的心情去看同名电影,想着有画面展现和音乐的烘托,肯定会是更深一层次的情感体验,结果,是带着遗憾走出的影院。——可惜了这份好食材:)
文字力量的强大有时真的不可比拟。
有历史背景的介绍,有首尾俱全的故事梗概,对读过此书的人有重温旧景的感慨,对未读过的你,或许更有一种跃跃欲试?
这里再说一次,非常喜欢你的文字,真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