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闲着,看了柳云龙的《风筝》。有些话不吐不快。
随着时间的飘移,当年国共两党的争议会愈来愈平淡。那种以理想为信念的争斗,在历史的长河中究竟以怎样的面目来还原,见仁见智。传统上引人眼球的便是长篇小说,如今声景人物俱为一体的影视剧成为众人喜爱的载体。《风筝》便是一部值得观赏的剧目。这出戏主线是共产党员风筝与国民党的影子形影相连跌宕起伏的一生;一个比军统还军统的风筝与一个比共产党还布尔什维克的影子,他们之间各为其主的悲壮结局,给观众留下压抑不止的唏嘘回荡。
情报工作是一项特殊的行业,从事情报之人(俗称间谍)是智慧之王。其中一项常人不及的便是心态。在复杂瞬息突变之中保持面不改色心不跳,这仅是入门的基本功而已。难做到的便是“行形如隐”,完全忽略自己,像普通人一样面试人生,像钟表一样准确无误,俗称行形如钟。但又不能机械,琐碎如常人舍妇。这类人一般都能忍天下之能忍,行天下之大义,而这个大义就是家国利益或政党理念,一个让人视死如归的寄托。套用《风筝》里主人翁郑耀先的原话,大义是信仰。有了这个信仰,可以成为真正的革命者,抛头歃血的共产党人。这便是如今不忘初心的由来,恐怕也是这部电视剧得以复盘的尚方宝剑(据说本来已打入冷宫)。
这出戏得以公开问世便是剧组智慧的突破,也是吃瓜群众的福音。纵观全剧,郑的一生太多杀戮(直接或间接),包括手足相残。因此,郑是弃局。围绕着信仰与人性的缠斗,在郑身上也是看点。这部戏是如今拍出的,如果是上个世纪,文革或之前,就一定没有这个冲突。但若真如此,也看不到那场人斗人的闹剧再现。剧中傻儿说的邪乎:或许有一天你不愿意看到这样一个情景,一些中国人将一无所有,无产、无知、无情、无法、无德、无美,最后都变成无赖,睁着眼睛说瞎话,张着大嘴说屁话,昧着良心说假话,荒唐无耻到不知道自己的灵魂为何物。
好一个不知道自己的灵魂为何物,在《风筝》里过往清客,争的是主义,洒的是热血,熬的是岁月,叹的是人生。刀叉剑影,到头来,却在一个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