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随笔(19)还在燃烧的余热
快乐玉子
早上知青朋友竹秀来电话。“想请你来家坐坐,一起吃顿饭。”
竹秀,真诚实在的朋友,她邀请,我理当前去。不过我还是婉转拒绝了。她近些年生病,做过手术。身体尚在恢复期,又挑起为儿子带小孩的重任。
“儿子媳妇都太忙,不帮帮他们,于心不忍,哎,只好发挥余热啊。”好心的她说。
“要注意休息。不能太劳累。”我提醒她。
我想说“余热已所剩有限,留点给自己吧。”话在嘴边滚了又滚,忍住了。
命运选择了她还是她选择了命运?
真够难为她,辛辛苦苦一辈子。十七岁下农场当知青,二十二岁进蚌埠麻纺厂做纺织女工。好不容易退休回上海,东奔西跑一刻不停地打工。“在上海又做了十九年,一天没敢闲。“她告诉我,“不过现在的日子比我们当知青时好多了。”
微笑坦然的瘦弱脸庞,苍白得让人心疼。
若不是身体有病,若不是为带孙女,她可能还在打工。日子过得不容易。
没有任何怨言。纯朴善良的心,对生活中每一点变化充满感激。难得的好人,愿苍天保佑她!
我妹来电话了。“我们已经出发,恐怕叫二部出租汽车不容易。我们骑摩托来。到时我换姐夫,给你们带路。”不愧做了奶奶,考虑事情细致周到。
回上海已有几周,我们还没见过面。她老人家也正忙于发挥余热。挺想念她。
儿子成家立业,前不久喜得孙女。媳妇做月子,媳妇要上班。老两口天天跑儿子家。买菜烧饭带孩子,顾了家里顾不上家外,忙得热火朝天。
“累啊。人老了,忙一天,腰酸背痛。”她在电话里说。
“别累坏自己身体。“我劝她。
“没办法啊,儿子媳妇都忙工作。太辛苦!我们怎么能袖手旁观?再说小家伙那么可爱,看到她,我的心都融化了。”我妹说。
她何止现在心化?儿子出世后那天不是起早贪黑的忙。幼儿园小学中学,起早贪黑操碎了心。好不容易儿子上了大学,怕儿子学习忙没空回家,夫妻俩颠颠地跑到儿子学校,取来脏衣服,洗熨完毕再送回去。
“可怜天下父母心“!中国人的父母大概最可怜,太心疼孩子。如老母鸡似的护抱着自己的崽。
小鸡崽长大了啊!如今她荣升奶奶,忙得更欢。她对我说,“你不晓得,上海滩有几家父母亲不是如此?我还算幸运,亲家与我们每周轮流。”
终于等到她不值班,有空闲的日子。
“和记“是我妹和妹夫常带老爸老妈聚会的餐馆。今天加上我们俩。一家人难得一聚,竟有点兴奋。
“出租汽车不好叫,早些下楼去等吧。”老妈急性子。
去得早了,餐馆还没有开业。坐着边聊天边等开门。
大概天天与小孩子一起,妹妹和妹夫显得比实际年龄年轻。聊起这些年的变化,不由自主说到孩子。
“八零后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条件太好了,独立生活能力差。你不给他们烧饭,他们就在外面买着吃,餐馆饭菜哪有家里的健康放心。”妹妹感叹。
“你教教他们自己做,不能帮他们一辈子吧?”我说。
“难怪孩子啊,工作实在太忙。”妹妹赶忙解释。
“年轻时谁工作不忙,我们比他们条件更差吧。”
“这倒是,没有人搭把手。上班、带小孩、还要读书,一切靠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挨过来的。”
“就是嘛,能干是生活逼出来的。”
“不想让他们像我们那样辛苦。”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那颗可怜的父母心。只是我担心,一旦父母老了做不动了,这些在可怜的父母心庇护下的孩子们怎么办? 那时他们能撑起自己的家吗?人到中年后再起步学习独立,岂不更辛苦?
“三十而立”。即便在中国古人眼里,成家立业取妻生子后,即为名副其实的成人,需要实实在在地承担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如今的孩子怎么好像很难长大呢?是父母感情上舍不得让他们长大?还是儿女没有意识到父母也渐老去自己必须独立?
相比之下,国外的父母和儿女理性许多。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观念完全不同。孩子很小就学习自立。做饭洗衣整理房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旦形成习惯,父母即使想帮他们做,人家还不一定乐意呢。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担乃独立人格的基础。
平心而论,我欣赏和赞同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无论是谁都没有权利名正言顺地依赖对方 ,理直气壮地认为对方有义务有责任帮助照顾你。真正的爱绝不是理所当然地要求对方付出,而应该是无怨无悔无所索求和力所能及的给与。作为儿女,当张扬自我的自由自尊时请扪心自问,是否独立承担起自己人生的义务和责任?身为老人,有限的余热首先应该用来维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安排和照顾好自己,或许比期望孩子的回报和孝心成为孩子的拖累,具有更深刻的爱的价值和意义。
如此想法是否不符合中国国情?是否有悖于中国传统文化?
一家人乐乐呵呵享受一桌的美食。美味佳肴填满我的嘴。任凭我自己怎么想怎么做,那是个人意愿和选择。让这些奇谈怪论与鸡鸭鱼肉一起吞入我的腹中。那咽下去的,回到我的笔下,与灵犀相通的人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