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总是渴望被亲近的—影评“the intouchables”

爱书爱树爱美食爱这个世界,记录生活点滴个人感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the Intouchables 不可触摸”是法语电影,讲的是两个法国男人的故事。年轻而贫穷的黑人小伙driss应聘给瘫痪的中年白人富翁philippe当看护。两个本来在不同世界的人每天生活在一起,却能分享彼此的世界建立真诚的友情。Driss 刚在监狱里呆了6个月出来,他必须证明他努力找工作了但是没人雇他,这样他就可以领救济金。所以他在面试时没有压力,不像其他人缩头缩脑,他看坐在轮椅上的philippe完全就像看个路人, 既不被philippe的财富地位吓到,也不在乎他的身体状态。Philippe就是看上了他的这个态度而雇佣了他。Philippe的妻子因病去世了,他本人在一次事故中高位截瘫,脖子以下都瘫痪了。每天有好几个人伺候他的生活起居,把他从轮椅上抱上抱下。每个人都把他当易碎品小心翼翼地对待他,又有掩不住的怜悯。这怜悯时时刻刻提醒他的残缺,让他总是心情郁闷。Driss没有怜悯心。他对待philippe的瘫痪就像对待自己的贫穷一样,有种理所当然的自在感,就像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他第一次给philippe洗澡,把用在脚上的护肤液当洗发水用了,被指出后抱怨:他怎么要用20种瓶瓶罐罐,我用一种就够了。他帮philippe穿长筒袜时很抗拒,觉得这是女人干的事;他喂吃饭,会因为看女人的屁股把饭送到philippe脸上。大家都觉得Driss不够格的时候,philippe却把他留下了。因为philippe觉得跟Driss一起很自在。Driss 征服philippe是他一颗纯真如孩童的心。他似乎没有世俗的观点, philippe的钱财不让他看高,他的瘫痪也不让他看低。他自己的贫穷也不让他自卑。一句话,他在任何地方都有一种做主人的自在感。也许是他没有受过教育还是没被教育影响才这样吗?我不由想起罗素的话:“人生而无知,但是并不愚蠢,是教育使人愚蠢”。Driss看富人的世界,觉得不可思议:一副像鼻血抹在墙上的画值4万多法郎;歌剧听起来很无聊;古典音乐没他的街头音乐好听,philippe 跟个女人通了六个月的信却不敢联系,实在窝囊。他不掩饰对女人的欲望,一直想睡philippe的女秘书。他带philippe逛窑子,开快车。在driss的世界里,不管你是什么人,都是可以去享受生活的。

他又很善解人意:他理解philippe渴望一段新的关系又害怕的心情。年纪轻轻如他,却老到地说:女人嘛,最在意的就是面包和安全感。不少地方有男人打女人,在你philippe这里,她们肯定是安全的,所以你对女人是很有吸引力的。他安排了philipp与笔友打电话和约会,结局很好。我在想:driss关于女人的名言,还是挺有道理的呢。

Philippe也是对driss 分享他的世界的。他带driss滑翔。从开始的恐慌到后来的享受,driss 体会到了在高空的乐趣。Driss画了幅画,Philippe帮他卖了一笔钱。Driss最后去面试找别的工作,可以对墙上的画有中肯的评价从而给人很好印象也得益于跟Philipp的生活。当driss 家里有困难的时候,Philippe很理解,建议Driss回家处理。

打动人心的电影都是有能让人共鸣的地方。富翁的生活,穷小子的生活,离我们大部分人都远。但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的,不就是有个人喜欢跟我玩吗?小时候是这样:听隔壁的大毛在门口喊一声,就高高兴兴一起走了。到后来,各种教育和经历让我们有了很多想法很多顾虑,慢慢地人就有一个个小圈子了。隔壁的大毛可能是圈外人,就不来往了。然后有那么一天,有个不在乎圈子的人,跑过来兴冲冲地跟你玩,那种平等和纯真,就和小孩子一样,这是大多数人向往的吧。

这部电影,应该叫“touchable”才对,因为它要讲的就是人心总是渴望被亲近被触摸的。一个有万贯家财的也好,也个身无分文的也好,都有一颗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被接纳的心。

这部电影里的音乐也很好听。演Philippe的演员,演技太好了。因为头以下不能动,他要靠面部表情表达出各样情感。最后他跟driss告别时,对Driss的依恋感激不舍和对要见date的不安焦虑和期盼,表情丰富有层次,实在是老戏骨。

据说这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有一点点疑惑的话,那就是driss这个人太好了,有点理想化了。总体来说这是部很好的电影。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