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若柔月清清照

冬雪倘雅淡,不走也不嫌,春風若溫暖,遲到也喜歡。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唐宋是中国诗词发展的一个高峰! 文人辈出,在齐放的百花中,李清照应是最为淡雅之一。李清照的词就像是瓣上甘露,起于心中,流于脉里,滴于笔尖,再落于纸上。它字字含情,行行有景,不是画,胜似画!在众多的宋代优秀词人中,李清照是我最喜欢的一位!这不仅是因为她是一个才貌双全的佳人,更因为她写的词通俗易懂,一字一句都恰到好处,丝毫没有无词找词的感觉。看她的词就像是在听她不紧不慢地用白话讲述着她生活中的片片刻刻,那富有诗意的片片刻刻。她的那一首首小词精悍又完整,婉转又流畅,多情又淡然,从中你似乎可看到女词人从一个对爱情和生活充满希望的少女,慢慢变成一个多愁善感的主妇和黯然而衰的老人的整个过程。

不信你就读读下面的三首词。在第一首《点绛唇·蹴罢秋千》中,你似乎可以看到一个贪玩的少女刚从秋千上跳下来,身上的薄薄春衫,被汗水沁透了,就像是晨露落在嫩嫩的花瓣儿上一样,爱干净的她,当然要先拍拍手中尘土,再去整理衣饰,可是在她还没把鞋袜穿好,未把青丝上的金钗扶正的时候,就有客人到访,当时还很腼腆的小清照,只好羞羞答答开溜了。直到跑到了自己的房门前,才敢回头,可是一闻到青梅就把刚才的窘态似乎忘得一干二净,在那里专心赏梅了。

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第二首是《点绛唇·寂寞深闺》。应该是写于新婚燕尔,丈夫有事要去外地,那时不仅没有高铁,连自行车都没有,基本上是步行,一走就是两三个月,当然也没有微信联系。而初为少妇的她,对郎君还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热情。在他远行时,总会独守深闺等郎归,这时的她,几多思念和寂寞,可想而知。见到绵绵阴雨将满园春芳打得花落絮飞的时候更是无奈,会常常在房前的小院,靠着栏杆,空空地对着丈夫所去的方向,望着指家路,盼着良人归。在这首绛唇里,她显然已从一个天真又多情的少女变成了一个多愁善感的少妇。

点绛唇·寂寞深闺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把丈夫盼回来了的李清照生活也并没有一帆风顺,在中年的后期,丈夫先遭革职,后被派遣到外地为官,受不了一路颠簸,染疾而逝,她因此一下从一个贵人变成了寡妇。想想现在守寡的难处,乘以百倍,就知道她那个时候的处境了。后来虽然改嫁,但不得快婿,很快就分手了。之后的她,多在孤独和不快中度过,从她此时的词来看,常借酒浇愁,但借酒浇愁愁更愁。即使是在“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的时候,也总有几许愁绪,只不过这时的愁已经从以前的恋愁,离愁变为了乡愁!不醉之际,就会问“故乡何处是?”可想,晚年的她应该是在黯然中度过了余生。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李清照的词虽然在每个时期的主题和基调因身份或生活感受而改变,但那种简练,通顺,易懂的风格却一直没有变。可谓言简意骇,读起来琅琅上口。读的时候,似乎能在词中的字里行间看到她若隐若现的影子。 尽管她的人早去了,但她那宛若柔月的形象依然活在她留下的那些巧词妙句之中,清清地照着你和我!

能写这样的词,就一定会永居中国文化大城的人气榜榜首的!

husk 发表评论于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不是一闻到青梅就专心赏梅了,而是好奇来者何人,于是倚门回首,看似嗅青梅,实则看来人。
安妮的小屋 发表评论于
写的很好!也是才子一个啊。懂才可以解说她。厉害了Fanreninus。。。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