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去 后会无期
点开手机微信的双绿脸,惯例从查看留言开始,一个微信出镜率极低的老友头上表着红点,瓦儿八卦兴起就点开了对话框。
“XXX昨天中风,抢救无效……",瓦儿手指在输入键盘上划拉几下,秒回:“英年早逝,哀悼!”
接着一一点开其他带红点的朋友对话框,回复了几个留言,再浏览了朋友圈,一目十行地扫描了那些真真假假的信息,点了好几十的“赞”,还说了几句真心话。已经不能再多“作”了,可是还是意犹未尽的盯着手机屏幕,这是自打有了智能手机后的常态。
突然那道讣告闪入脑洞,瓦儿再次点开那个留言框,除了那两行老话,框中没有新的言语。双眼盯着那两行字,纠结了好久终是找不出自己的心理状态。自己这是怎么回事?竟然如同看BBCnews一样的似懂非懂,高高挂起。瓦儿把左手搁在脑门上,指头轮番敲点着智慧之门,冒出的想法竟然是:该不是脑梗了?于是赶紧的整理情绪, 这梳理了几个来回,捋了又捋,结果恁是没找出些许的“悲伤,难过”,也没有半丝的“如愿以偿,兴高采烈”,半晌才eng出个字——“超”,歇后语是:我咋这么宽大的心!
对于瓦儿来说, “XXX" 其实是熟悉的人也更是陌生的人。应该有二十来年没有任何的联系了,其中也不过是朋友八卦提及三两次,什么斯人酒醉扬言已定能再续前缘,什么斯人中风路见不平……,瓦儿只会说:“真的?”心中没有任何的涟漪,就连当个吃瓜群众都不愿。
可是斯人又几乎时常浮现在瓦儿的记忆里,巴拉自己的里里外外,被斯人整理修改的印痕无处不在。瓦儿从不回避这个次原罪,也从来没想过要更改任何一点。
依旧爱死了回锅肉,每次走进餐馆就有点两大份的冲动;依旧在看到鱿鱼的时候会说:“我不要爱情比海参,比鱿鱼多美白。”;永远只吃手擀的饺子,理由是人贱胃娇贵;永远把姜切成细而均匀的丝,美其名:相思如姜需要胆量;永远是炒河粉只放酱油和小葱,斯人说这是像极了瓦儿的搭配,素而油却不腻。依旧喜欢关了灯坐在窗前晒月光,依旧喜欢在下雨的天坐在窗前看雨滴和落叶,斯人说:“就是傻坐,什么也没想。”瓦儿很快就体会到这样静坐的真谛,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真正地拥有自己。书换了一本又一本也一直在看,随手放下书本的同时感觉有双眼睛注视着自己,于是恭恭敬敬的把书本放回书桌一角。
斯人调侃的那些话瓦儿也时常娱乐自己:“真能糟蹋富贵”,“稍不留意就露出南蛮的本性”,“哪哪都不漂亮,就是爪子好看”,“小鸟伊人咋就没心没肺“,“别用无辜的眼神看我,妹妹能力大着了”。斯人曾经给瓦儿贴上种种高大上的道德标签,瓦儿却扬言要做真实的自己,可是在往后的日子,那些绳索依旧束缚着自己的手脚。
瓦儿是感激斯人的, 那年冬天反常的冰冷,次年的早春也格外的严寒,斯人温暖的怀抱使得瓦儿得以复苏。 当瓦儿被那捆父亲遗留的信件搅得难以安宁却又不知所措,斯人说:“先人用生命来原谅了活着的人,也许他是真爱对方”。清明节时,斯人陪着瓦儿在父亲的墓碑前焚烧了那些信件。瓦儿压根就不认同那所谓的“真爱”理论,却也找不出比烧焚更好的处理方式。果真是斯人的圣明,无数次瓦儿被憋屈得忍无可忍时,就幸亏那些信件化成了灰烬而无可追究,否侧怨恨将会漫天花雨。
阅读过所有琼瑶的故事的瓦儿,时常也感叹斯人更胜一筹。斯人曾说:“哥的故事肯定比琼瑶的大作深情。”瓦儿拉扯了下嘴角“估计捧这个梗的病人不会很多。”瓦儿也为自己的乌鸦嘴惊吓到。 “我若离开,后会无期”,斯人只是风轻云淡道:“你不会的!”,瓦儿的笃定又超出了斯人的想象,轻轻一个转身就注定不再相见。也不过是 一场风花雪月,没有铺垫过度,不需要总结陈辞,这就是瓦儿。
如果不是斯人已去,如果不是此时正清明,瓦儿可能永远不会花时间来整理自己的情绪,面对那段差强人意的故事。
爱情宝典有句名言:“爱有多深,恨有多深”,瓦儿也有几秒的时间质疑过自己曾经的动机不良,总归还是相信自己初心纯正。或许自己的状态就是典型的选择性失忆案例,斯人未进化的那一面被瓦儿潜意识里遮频。于是瓦儿的故事里只保留了事件却没有了人物,这或许就是常言所说的“对事不对人”,这应该就是瓦儿心境平和的缘由。
斯人已去,后会无期。